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都说到“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了,主播觉得还是有必要稍微为个别宋皇们发一下声啊。根据我们现在的综合评价来看,汉武帝可是在古代四百多个皇帝里脱颖而出、名列前三的重量级人物,一般皇帝还真没法跟人家比。所以,比不上汉武不丢人,丢人的是比不上徽钦。】

宋皇们:你还不如不发声,丢人的那俩也是我们宋朝的皇帝啊!

“后世的评价,汉武帝能排进前三?”司马光不敢相信,“这不可能吧……”

“前三?”刘邦震惊了,几百个人里排前三,不容易啊!

刘恒:知道我孙子出息,但我没想到他这么出息。

刘启:厉害了我的儿!

刘彻:虽然不知道评价标准是什么,但既然后人说我是前三,那就是前三吧。

【南宋后面的皇帝咋样主播没关心过不好说,但孝宗赵昚主播个人认为还是可以的。】

赵昚:想不到我还能得个好评,真是太不容易了。

【其实主播以前并不知道宋朝还有赵昚这个皇帝,毕竟中国古代皇帝好几百个呢,主播自己书都快念不完了,哪来时间去关心哪一朝都有哪些皇帝?能知道宋朝有赵匡胤和赵构就已经很不错了,赵构还是主播通过岳飞认识的呢!】

宋朝皇帝们:……

“说得没错!像我们这种土里刨食的,每天关心的也就是肚子能不能填饱,谁会花心思去记哪一朝有哪些皇帝呀!”老百姓纷纷赞同阿藜的说法。

【真正让赵昚进入主播视野的机遇来自于一首写古代帝王的歌,也是因为这首歌,主播知道了宋朝还有神宗、哲宗和孝宗,并发自内心地对历史生起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朕倒是很好奇,那首曲子是如何描述朕的?”阿藜因一首歌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赵煦也因阿藜的叙述对那首歌产生了兴趣。

章惇思索了片刻,道:“应该是好评价。”后世人对官家一直都是喜爱的态度。

【不得不说那首歌填词真的很精悍,主播简单透露两句吧,神宗的词是“变祖宗成法,开边河湟”,哲宗的词是“绍述新政,收取青唐”,至于孝宗嘛……】

“确实精悍,短短几个字就概括出了神宗和哲宗最主要的事迹。”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肯定。

赵顼:这评价不错。

赵煦:很客观的总结。

赵昚:按照这个规律,我不会是失败的隆兴北伐吧?

【史学家给孝宗的评价是“南渡诸帝之首”,但词作却并未对孝宗的政绩进行总结,而是更多着墨于孝宗个人的内心世界。当听到“铁马秋风,中原北望”的时候,主播不得不承认自己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铁马秋风,中原北望。”赵昚愣了许久,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句话,没有过高的称赞,也没有预想中的批判,有的只是简单的现实。“写得挺好的。”他很喜欢。

【辛弃疾确实生不逢时,那赵昚生而逢时了吗?

我们前面分析过,宋军有过精锐部队韩家军和岳家军,但韩家军的领头人韩世忠在绍兴二十一年去世了,而岳家军的领头人岳飞,也在绍兴年间蒙冤而死,所以到了赵昚上位的时候,他缺少可以挑大梁的懂兵的将臣。

我们现在知道结局,去看孝宗的北伐会觉得他太草率。但换个角度想,他刚上位,面对的是已经偏安二十年快要失去进取心的朝廷,他能拖下去吗?骨头是越熬越软的,要想占据主动,尽快扫除这种怯懦的风气,北伐其实是最快的方法。】

“是最快,但也存在风险。”刘彻摇头,“一旦失败,日后再想振作就难了。”

比如隆兴北伐失败后,赵昚不就再也没北伐过了吗?

【隆兴北伐的失败使赵昚在与主和派的拉扯中失去了主动权,他手下的主战派重臣变得更少,主和派重新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再加上,赵昚头上还有个与他主张相反、不支持北伐的太上皇赵构,赵昚在位二十七年,赵构当太上皇二十五年,赵昚几乎整个执政生涯都在受赵构的制约。】

赵昚:……

众人:这赵构还挺长寿啊。

【内部不行我们再看看外部。赵昚对位的金国皇帝是谁呢?是金世宗完颜雍。完颜雍比赵昚早一年上位,赵昚又在完颜雍病逝的同年禅位太子赵惇,这俩人的在位时间几乎完美重合。根据历史记载,完颜雍是将金国推向鼎盛的皇帝,有“小尧舜”之称,后世人评价“金代九君,世宗最贤”,可以说,赵昚遇上了最强劲的敌人。】

众人:这是什么倒霉鬼的运气?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都不占呀!

赵匡胤:真是太离谱了!

赵昚:已经眼前一黑了,我还有救吗?

陆游:我觉得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辛弃疾:是的,我们要相信奇迹。

【生不逢时,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孝宗身上,他并不完美,也做过错误的决策,但在两宋的皇帝里,他干得还是可以的,“乾淳之治”就是他能力的证明。“隆兴和议”虽然仍是屈辱合约,但至少南宋不用再对金称臣,南宋每年给金国的银绢减少为各二十万两、匹,比绍兴和议时少了五万,“岁贡”也改称“岁币”,名头上好听了那么一点。也是在这次,宋金两国正式约定了归正人的归属问题:凡是越过宋、金边境投奔南宋的百姓,金国都不再追回,南宋也不再遣返。南归的移民终于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

“名头再好听也改变不了屈辱的事实。”赵昚叹气,和议哪有那么容易谈成?其中必然存在利益交换,他甚至都能猜到自己许出去了什么,“朕还是太欠考虑了。”

“当局者迷,官家已经做得很好了。”辛弃疾安慰道。

【隆兴北伐之后,赵昚还是在坚持阅兵练兵,他身体力行地带着皇子们一同习武,哪怕因此而伤了眼睛都毫不在意,仍旧坚持御骑习射。但大宋毕竟是大宋,软久了的骨头哪有那么容易硬起来?主和终究还是大势所趋,虞允文死后,宋廷再也没有出现像虞允文那样名声卓著、坚决主战的重臣,赵昚最后的支撑也没了。这位一生都在北望中原的皇帝,最后被不孝子气病、郁郁而终,死后儿子连丧事都不肯给他主持,不得不说也是很凄凉了。】

陆游和辛弃疾先后看向表情麻木的赵昚,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陆游: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辛弃疾:官家的不孝子也不是咱俩可以议论的。

赵昚:累了,怎么太上皇的人生那么美好,我的人生就那么一言难尽?

【说到底,北伐不是过家家,不能短期见效,它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持久战,辛弃疾可以是希望的火种,但只有辛弃疾一个人也是不行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整个国家无法上下一心,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没有靠谱的同僚、没有君主的支持和充足的后勤准备,一切都将是空谈。】

“世界上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细心谋划、认真准备。”刘彻将视线从屏幕上移开,“南宋的路,还长着呐!”

【不过恕我直言,就大宋君臣那对外软骨头、对内窝里横的毛病,上下一心?不可能的!什么时候能不歧视武将,不热衷于搞党争内斗,对着敌人能硬气起来说“我不给你送钱”了,再来讨论收复燕云或者北伐的事吧!

猜猜强汉、盛唐、刚明中间那个是什么?其实原本该是富宋的,但是吧,咱们现在更喜欢叫弱宋,因为宋朝对外实在太一言难尽了,有钱也遭不住你宋扯着“礼仪之邦、爱好和平”的遮羞布往外上贡啊!】

宋朝皇帝们:……

宋朝大臣们:……

【如果世上真有平行时空,那么主播希望北宋人早点意识到尊严是靠打出来的,而不是退让出来的这个事实;也希望南宋人时刻牢记,你们的祖坟还在北方呢!】

沉默,是今天的大宋。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直播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见啦!】

光幕又一次消散,大家重新自由活动。

南宋·高宗时期

或许是打击太大,秦桧硬生生把自己气中风了,大家找到他时他已经彻底瘫在床上不能动弹。

民间的抗议声越来越大,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赵构立刻退位。

“你们想干什么?”赵构惊慌地看着朝自己围上来的宫女太监们。

“既然官家注定要禅位,那不如现在就把位置让出来吧!”他们道。

南宋·孝宗时期

北伐呼声越来越高,民众收复故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渐渐压过了主和派反对的声音,主和派不再强势。

在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的建议和支持下,赵昚放弃了速战的想法,沉下心整肃朝纲、厉兵秣马,只待时机成熟后挥师北上,恢复中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陨落的大师兄

逢春

鬼怪游乐场[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连载中寤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