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人也在吕雉临朝称制后被封为临光侯,是西汉历史上以女子之身封侯的少数人之一。】
汉武帝时期
捕捉到关键词“西汉”的刘彻震惊:“西汉?汉就是汉,怎么还加一个西,难不成还有个相对的东汉?”
“到底是哪个败家子孙,连皇位都丢了!”
其他西汉时空的皇帝也发出疑惑:大汉成两半了?
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自信的挺起胸膛,“列祖列宗在上,我已剿灭王莽,重建大汉,保住了高祖留下的江山社稷。”
注意到东汉西汉之事的人只是刘家少数帝王,更多人还是看着天幕继续说兵变的事情。
【吕嬃见过的事情,经历过的事情就多了,没有那么天真单纯,她对老刘家的薄情寡幸深有感触。
她姐姐吕雉的经历就不说了,她丈夫樊哙也差点因为刘邦的猜疑掉了脑袋。
此时,吕嬃看见吕禄外出游玩,直接破口大骂:“你身为将军,却不在军营,玩忽职守,吕家现在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啊!”
事后,吕嬃把自己的金银珠宝都丢到地上,说:“这些东西不过是替别人守着罢了。”⑥】
汉惠帝元年
听到此处,吕雉心中略略松了口气,又有点可惜,“吕家总算还有个明白人。”
这一刻,吕雉生出一种冲动,要不把兵权交给吕嬃算了。
樊哙家中,吕嬃从天幕开始说吕家族灭时就气愤不已,相比杀他们的人,她更恨吕禄这个侄子,主动把刀递给自己的敌人。
樊哙愤愤不平道:“欺人太甚,怎么连我的儿子也杀,他又不姓吕!”
吕嬃冷笑一声:“这还不够明显吗?谋反之事肯定是他们找的借口,万一留下一个活口,将来找他们报复算账怎么办?他们是斩草除根。”
【吕氏被屠戮殆尽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那就是还在皇位上的小皇帝该怎么办?
对陈平、周勃和刘章刘襄等人来说,肯定要换个皇帝了,选谁呢?
首先,陈平、周勃把出兵的刘襄排除了。给出的理由是吕家把持朝政,危害社稷,而刘襄的舅舅就很骄横,立刘襄就会是下一个吕家。】⑦
吕雉冷笑,“把持朝政,危害社稷?”
她何曾危害过社稷?天下百姓在她治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海内安宁。
她怎么觉得是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军功集团想把持朝政呢?
【然后,他们选中了刘恒。
理由是,刘恒是刘邦现存子嗣当中最年长的,且仁孝宽厚,其母薄姬也谨良温顺。
简单说就是没啥势力,看起来好控制。
确定好新的皇帝后,小皇帝肯定不能活着了。
众大臣直接盖棺定论:当今皇帝不是惠帝的儿子,是吕后拿别人孩子冒充的,是为了加强吕家势力。
这真是最拙劣的说词了,诛吕之乱也被称为史上最差的政变。
但是,他们就是用这样拙劣的说辞把少帝赶到了宫外,连同刘盈剩下的几个儿子一起软禁起来,等到刘恒入主未央宫后,刘盈的这几个儿子在一个晚上全被杀死。
至此,刘盈绝嗣。】⑧
汉惠帝元年
未央宫中,刘盈情绪激动,浑身不停颤抖,“绝嗣么……”
长乐宫中,“绝……嗣,”吕雉咬牙切齿说出这两个字,“把他们贬为庶人,或是流放,或是囚于某处都行,就非杀不可吗!”
还有薄姬,当日不声不响,不争不抢,没想到倒是他的儿子坐上了皇帝之位。
【说实话,吕家的灭亡真的不应该。吕雉封王诸吕的行为是在刘盈死之后的维护皇权之举,如果她不这么做,刘氏皇权可能会被军功集团架空;刘氏诸侯王不服少帝,也可能会纷纷割裂。
吕雉幽禁赵幽王致死更是自保之举,当时已经是高后七年,吕雉去世前的倒数第二年,赵幽王就直接说等吕雉死后,要杀光吕家人。吕雉当然会出手保全家人。⑨
吕雉和吕家都为老刘家的天下出力良多,维护了汉朝的稳定和统一。尤其是在维护刘盈一脉的皇位上,那真是拿命押注,吕雉不仅封王诸吕,还把刘盈的几个幼子都封王,完全是为拱卫保护刘盈一脉的皇位。
总之,做刘家的外戚是真的难,有需要的时候加官进爵,没用的时候过河拆桥。
汉朝外戚,难有好结局。】
汉武帝初年
窦漪房眨了眨昏花的眼睛,她虽然看不清天幕,但仍然仔细听着每一个字,天幕一句‘汉朝外戚,难有好结局’让她瞬间心跳加快,不由得担心起窦家的结局。
东汉,邓绥执政时
听闻最后一句,邓绥心中浮起一股猛烈地不安感,天幕所说难有好结局的外戚里,也包括邓家吗?
可是,她和邓家做的还不够好吗?皇帝会不分青红皂白杀人?
汉惠帝元年
吕雉冷笑出声,刘家人的薄情寡义她是见识过了,可惜她吕家,有何罪要全家族灭。
正当吕雉思考自己的身后名如何时,听见天幕继续说道。
【吕雉的形象在她去世后多番变化,这当中有刘盈绝嗣和吕家族灭,没有后人为她说话的原因,也有封建王朝对女主越来越排斥抵抗的原因。
吕雉去世后,葬于长陵。汉朝的帝后陵是同茔不同陵,后陵小于帝陵,但长陵的帝陵和后陵修建的一样大,汉朝仅此一例。墓葬一事说明吕雉在去世后也享受了皇帝的墓陵规格。
且在薄姬成为太后去世后,薄姬也没有葬入长陵,而是在儿子的霸陵附近修建了南陵。
此时,吕雉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汉文帝时
薄太后对不能葬入长陵一事毫无反应,靠近儿子的霸陵就很好,她与刘邦本就无多少情意。
而且,她能当上太后,得益于儿子,又不关刘邦的事,葬在儿子附近她非常满意。
【到了武帝一朝,独尊儒术,对女主干政大为排斥,吕雉的形象不被统治者接受,自然也影响到了全国上下对吕雉的看法。】
【至西汉末年,赤眉军在长安找不到粮食吃,于是挖掘了长陵,是为生存,也是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
坟墓被盗,尸体被侮,吕雉的形象一落千丈。】
【再至东汉时,汉光武帝来了一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退吕进薄,吕雉的形象一跌再跌。
但好在,如今已经有人正视吕雉的功绩,吕雉的形象也重新出现在众人眼前!】
汉惠帝元年
鲁元公主眼角含泪,带着点泣音道,“母后,那赤眉军和汉光武帝实在可恶!”
“莫为母后生气了,小心气坏身体,”吕雉,“身后事终是鞭长莫及。”
但能改变就还是要改变!从现在开始,刘盈必须得好好活着,吕家也要想办法保全!
①《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②《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硃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硃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硃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
③《资治通鉴》:吕禄、吕产欲作乱,内惮张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
④《资治通鉴》:太尉绛侯勃不得主兵。曲周侯鲁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⑤《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媭。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⑥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⑦《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
⑧《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后听。《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⑨《汉书·卷三十八·高五王传第八》: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怒去,谗之于太后曰:“王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