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番外 爷爷的插队岁月二

在这样艰苦的劳动中,还吃不饱饭。

苟自强小时候住北方,少年时住南方,米面都没问题。

但山上既没有米又没有面,只能吃玉米和土豆。

玉米要先浸泡一晚,借用村里人的大石磨磨成玉米面,放在瓦罐里蒸熟吃。

菜就是“渣渣菜”,名字很形象,就是把黄豆磨成渣渣的样子,再从房前屋后自己开垦的小片地上揪几片菜叶子和在一起煮熟。

看起来一言难尽,吃起来也一言难尽。

苟自强吃第一口渣渣的时候,直接吐了。

他的身体认为猪食才应该是这个味道,本能地吐了出来。

但等他锄过草扛过木头,再端起碗,那简直是直接往喉咙里倒——只要能吃上东西,哪还管什么味道。

正当年的大小伙子,一个月能吃50斤玉米,但队里一个人每月只能分得20斤不到的口粮,根本不够吃。

而这一年尤其倒霉:

天时不佳,雨水多,霜又下得早,玉米棒子虽然长出来,一个棒子上半数粒都是瘪的。

收完之后会计算了下,每人只能分不到15斤。

即便把卖杉树的钱都拿出来去供销社买了玉米,来年一个人一年也分不到30斤口粮——都得挨饿。

刚开始,苟自强和曹永庆跳进溪水摸鱼摸石蛙吃。[注]

后来天气转冷,石蛙冬眠,鱼也不见踪迹,俩人就只好挖蕨根充饥。

但是挖蕨根得到处找,必须白天才看得到。

要是去找蕨根,就得旷工。

旷工的话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明年就没有饭吃……

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况且,贫下中农还在劳动,来接受教育的知识青年怎么能旷工?

挨饿,特别是长期的挨饿,尤其是在高强度体力劳动下长期地挨饿……

这种滋味儿真不是语言可以形容。

苟自强扛着木头,胃里火烧火燎地疼,好像那里被掏了个洞,能装下整个世界。

一天天下去,人越来越虚弱,一米八的身高,只有一百二十多斤,木头一上肩,眼前冒金星。

当全村的忍耐都到极限的时候,黄队长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向红旗一队借到了粮。

这天劳动结束,他把全村人都召集起来:

要求明天每家出一个人,一块儿下山,把借的口粮背回来。

苟自强这一下山,就遇上了杨素花,使她命运的轨迹悄悄发生了变化。

第二天,太阳刚出来,黄队长就带着一群队员,个个背着大背筐,下山去红旗一队,打算把那借的四千斤玉米背回来。

随着海拔下降,山势越来越缓,渐渐就出现了成片的茶林。

等到了红旗一队的地盘,还有大片大片的稻谷。

苟自强羡慕:

“还是低山好,有大米可以吃。”

大老黄笑他:

“人家在平地上,还靠着河,不光能种稻谷,还能打鱼呢。”

“咱们村里的大姑娘都愿意往河边嫁。”

“不能比不能比!谁让人家生来就在河边。”

一个队的壮劳力都在人家红旗一队的保管室门口等,等了好久,也不见黄队长回来。

过了半个多小时,黄队长才黑着脸回来:

“他们队长说,队委会里有人不同意借那么多,我又说了很多好话,才同意借三千斤。”

大伙儿的情绪马上就低落了下来。

大老黄嘿嘿笑:

“三千斤也好啊,本来我还担心一个人百十来斤背不动,这回正好。”

大伙儿就纷纷附和,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

接着就等红旗一队开管理室门借粮。

结果左等右等,他们队长和仓库管理都来了,会计没来

——这门上三把锁,差一个都打不开。

黄队长又去打听,回来说是会计去星火公社开会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那人还叫他明天再来。

“我一听,这怎么行?明天再来,说不定就成两千斤了!”

黄队长从大老黄那里讨了支烟,拿着烟去跟红旗一队的杨队长陪笑:

“我们下来一趟也挺不容易,就等等呗。”

杨队长看他们态度很坚决,客气了几句就走了,把他们这群人扔在这里晾着。

红旗三队几十号人就在人家保管室门口干等着,个个灰头土脸,一脸菜色。

这一等,就等到了中午,肚子开始咕咕叫。

他们原计划下山上山要大半天,每人就带了个煮土豆当午饭。

可是天色已经这会儿,就算现在开仓背粮,那也得走夜路。

背着上百斤粮走夜路,要是肚里没食儿,人根本扛不住。

因此,就算有吃的,他们也不敢现在就吃,只能搓着兜里的煮土豆任肚子咕咕叫。

黄队长没办法,只得带头给大家讲黄段子,以期缓解大家的焦虑。

就在这时,听见东边不远处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接着就有个又脆、又清、又亮,让人心都跟着震颤的嗓音唱道:

太阳出来嘛花花扇儿扇

四山黄红花对牡丹

唱个山歌嘛一把红扇子

送情郎啊绣球花儿圆

我拉住郎腰带问郎几时来

……

苟自强听见这歌声,一股酥麻的感觉从脚趾头尖儿一路麻到脑瓜顶……

什么饿啊累啊气啊,统统都飞走了!

魂儿也跟着这歌声飘到天上去,整个人都晕晕乎乎好半天都没回过神儿。

等他反应过来,左右看看,周围也都一个个听得痴呆呆的,旁边大老黄张着嘴看起来像个傻子。

大家都不说话,那边唱完过了好一会儿,又听见另一个女孩子唱。

虽也好听,但稍稚嫩,就没有刚才那个唱的能挠到人心里。

就有几个人围过去偷看,黄队长赶过去骂他们:

“有点儿出息!一个个的……”

就在这时,那间磨坊门一开,一大一小两个姑娘背着背篓从里头出来,一回头看见了他们。

黄队长只好尴尬招呼:

“是素花啊!我说谁唱得这么好听,还得是你们姐妹!”

那姑娘看见这么多人,一点儿也不怯场。

一手领着小姑娘,来到保管室前头的空地上,先叫了一圈儿人,才笑道:

“黄叔叔……你们怎么这么多人都来了?”

黄队长搓着手,扭扭捏捏说:“内什么,我们来借粮……”

这姑娘笑着点点头,看看苟自强:

“这个没见过,是你们队才来的知青吧?”

苟自强看见她弯弯的眉亮亮的眼,那么白的一口小米牙……

脑袋“嗡”一声,魂儿都飞了,坐着一动不动。

黄队长连连点头:

“啊对对对,这是长觉来的小苟,苟自强。”

姑娘对苟自强点了点头,见他没有反应,回头又和黄队长说了两句什么,转身走了。

姑娘走了好久,大老黄捅捅苟自强:

“诶诶,醒醒,醒醒,早走了。”

周围人一片哄笑。

苟自强有些不好意思,还是问:

“这是谁啊?”

大老黄:

“红旗一队杨队长家的姐妹花,十里八村就数她俩……”

“你小子就别想了,想娶她的能从这儿排到山尖尖。”

苟自强觉得大老黄说得很有道理,只是在梦里梦过几回,便没有再想,每天为怎么填饱肚子发愁。

就这样一晃到了快过年的时候。

有天村里突然热闹起来,小孩子满山遍野地跑,站在进村的路上使劲儿往下望,好像在等什么。

黄队长正带着壮劳力到处找石灰岩:

“得烧一窑石灰,咱们山上的土酸性重,得撒石灰中和中和。”

“去年就没撒,都不够吃……借粮难张嘴啊。”

他们找到一大块石灰岩,大老黄拿凿子在石头上钻个眼儿,塞进去个土地雷,“轰”那么一炮,石头四分五裂。

他们再把石头敲成小块,装进背篓背回去。

苟自强一边儿吭哧吭哧搬石头,一边儿问大老黄:

“早上见管理室门前那块地方腾出来了,这是要干嘛?”

大老黄很高兴:“宣传队要来!”

“什么宣传队?”

“公社才办的,说传达上边想法……”

苟自强便以为是个文件宣读会什么的。

不想背着石头回去,场地上已经拉好了帷幔,搭出个舞台的样子来。

村民们已经在舞台前挤作一团,树上房上都爬满了小孩子。

等天黑下来,火把一点,胡琴一拉,锣鼓一敲,居然载歌载舞起来。

——竟然是台文艺表演!

先是四个女孩子在台上跳《丰收舞》,接着出来个小伙儿唱《打靶归来》,唱得跳得都挺好。

苟自强觉得,和自己在长觉时学校的文艺汇演也不差上下。

紧接着那四个女孩子又上来跳了《采茶舞》,有一个小伙唱了《石油工人之歌》。

村民把胳膊举过头顶给他们鼓掌。

他们退场之后,舞台空了好一会儿,大家以为这就结束了,还都在兴头上,难免失望。

没想到胡琴一响,一个身段婀娜,穿着红棉袄,梳着油光水滑大辫子的姑娘踩着鼓点上台。

又有个装扮成白发婆婆的演员上台,两人来了段唱作俱佳的《红灯记》选段“痛说革命家史”。

这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选段,想让大家认同不容易。

这个扮演李奶奶的演员是个女中音,声音遒劲有力,很有韧劲儿,赢得大伙儿热烈掌声。

等到小铁梅一开口:

“听奶奶讲革命……”

那嗓子真是又脆、又清、又亮,让人心都跟着震颤。

一句还没唱完,大家就纷纷站起来喊:“好!”

苟自强猛地站起来:原来这个小铁梅是杨素花!

注:野生石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私自捕捉野生石蛙的行为会触犯刑法,可构成非法狩猎罪。

禁止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禁止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禁止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

文中捕捉石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读者宝宝不要学,学了要关小黑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番外 爷爷的插队岁月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宗妇

风月无情道

穿越两界的杂货铺

在冬夜降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狗狐上路找奶奶
连载中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