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归家

“青山上松柏成林。风骨仍在,殉道不惧。”

宣治十三年,太傅方观南下诏狱。后忧死,兄弟皆伏诛。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宣治十三年,翰林院修撰谢玄青渡海溺水,惊悸而亡。

“先生,我不甘心,我要争。”

永平元年,清阳长公主燕绥联合燕王、左将军、御史大夫等合谋诛除执政庄云客。事败后,自杀身亡。

出院前护士好心提醒他,如果想了解历史,可以在图书馆借阅一些历史典籍,从这里获得的资料比从电视网络上全面准确得多。

因此去完考古现场的第二天,叶云樵就来了市图书馆。

虽然他心里早有准备,但是到了翻阅史书,阅读文字的时候。

看见把酒言欢的好友、授业解惑的老师,都变成了史书上的寥寥几笔。

才真的觉得从骨子里生出来一阵寂寥之感——

他是飘零在现代世界的来自大绥朝的孤魂。

喉咙有点干燥,医生叮嘱他要多喝温水。

叶云樵仰头喝水的速度有些急促,不由得咳嗽了起来。

而后放下杯子。忽然又觉得,至少能知道在自己走后好友们的事情,也算是件幸事。

“嗡嗡。”在兜里的关了静音的手机振动起来。

叶云樵出了阅览室在走廊上接了电话,“胡律师,有什么事情吗?”

“叶先生,托运的文物已经到了江川市了。今天下午市博物馆那边会派人过来进行文物鉴定,可能需要叶先生出面一下。叶先生今天下午方便到场吗?”

“有空的,麻烦您发我一个地址。我一会就赶到。”

“好的好的。”

目前文物在经过叶云樵和胡律师的商量后,打算暂放在有保险柜的仓库里,除此之外叶云樵还托胡律师请了一些安保人员保护。

但是为防夜长梦多,文物到达江川后还是需要尽快办理捐赠手续。

在去仓库的路上叶云樵还在回忆之前博物馆告知的捐赠流程:

博物馆先对拟捐古物进行鉴定,然后是办理捐赠手续,最后再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捐赠物的移交。

流程有些复杂,几个关键点还要再注意注意。

叶云樵正琢磨着,看手机的心走了神,导致坐地铁又走错了方向——

这个站点7号线的两个方向分在不同的电梯上。

……

叶云樵震惊地看着导航软件,这弯弯绕绕的交通方式对于古代人来说,堪称是一大挑战。

等叶云樵绕来绕去到了目的地时,市博物馆派来的鉴定人员也到了现场。

市博物馆早先了解到叶云樵的捐赠意向时就十分重视,因此接到消息就紧急派了鉴定处副主任冯康平带着两位助手出发。

“不好意思来晚了。”叶云樵带着歉意,用新学的握手礼跟冯主任打了招呼。

冯主任摆摆手,爽朗大方:“没事没事,我们也是刚到。咱们现在就去看看文物?”他对这三十余件文物可是惦念已久了。

叶勋作为久负盛名的海外收藏家,冯主任早先也多有了解。

对于他让其子带文物回国无偿捐赠的义举,冯主任也是由衷的佩服。

三十三件文物啊,遗落海外这么些年,终于回家了。

真好。

在一件件文物从保险柜取出的间隙,胡律师还将其中一些文物的手续证明同时交给了冯主任的助手查看。

冯主任在鉴定文物这一块也是老手了,鉴定流程进行的很快。

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用专业摄影机留存了每件文物的全方面照片,准备带回去让鉴定处的其他同事看看。

随着最后一张照片的拍成,冯主任站起身来,敲了敲有些发酸的腰,对助手交代道:“一共是十一件丝织品文物,九件漆木竹器类文物和十件纸质文物。大部分是绥朝的,少部分是属于楚朝的文物。”

冯主任边说着边摘下手套,又转身跟站在旁边等待良久的叶云樵和胡律师交谈:

“文物都没什么问题,等我们回去经过讨论,就可以办理捐赠手续了。还要感谢叶先生的无私付出啊。”

叶云樵摇摇头,这都是叶勋父子的奉献,他最多不过是作为一个外来之人完成了这最后一步。

近些天来他一直阅读通史,了解到这片土地上百年前发生的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这些文物被外来者掠夺偷抢,流落海外。

从此处到他乡,被文物贩子倒手贩卖,辗转各地:

“它们如果有灵魂的话,也很想回家吧。”

“回家。”冯主任又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可能是面前的这些文物触动了他的心弦。一向冷静的他也感慨万千:

“从1840年至现在,一千万多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能够回家的可以说是是寥寥无几。说来可笑,明明是我们自己家的东西,怎么就成了他们的镇馆之宝呢?”

“前些天我接到消息,日本大美会即将举行的春季拍卖里面,征集到了一件楚朝的百乳雷文爵。我看了照片,相当精美。收藏者说这是家传的,他们那地离我们国家大半个地球了,哪来的家传。真是也不嫌臊得慌。”

叶云樵静静听着冯主任的感慨,他虽然来自千年之前,但对于文物的珍贵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没有人比他更有深刻的认识了。

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个上个文明留下的古董。

只不过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他的故乡泯灭在史书里。

他轻声说道:“无论历经多少磨难,它们终究会回到母亲的怀抱。”

胡律师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他作为法律工作者,也深知文物追索的艰难和复杂:

“虽然现在国际法律对于文物的归属问题还有很多争议,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的强大,越来越多的文物会找到回家的路。”

冯主任叹了口气,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但看到叶云樵这样的有识之士,也多少有些希望吧。

正想着,冯主任刚刚放在一旁的手机疯狂振动起来,手机屏幕不断闪烁着新消息的提醒。

“老冯!老冯!冯康平!你看看这个编钟。”

“这个编钟是不是越朝的啊,我瞅着像极了。”

“这铭文你认不认识?”

“不对,它怎么是利刃刻上去的。不对劲。”

“你人呢,看见消息回个话啊。”

消息来得紧急,可以看得出对面人的焦急,叶云樵示意让冯主任先忙。

冯主任打开手机,发现通讯软件里面已经存了几十条消息,这些都是他的好友,香港中文大学的乔自秋教授发来的。

冯主任迅速浏览了一遍乔自秋发来的信息:

今天,乔自秋在逛古玩店的时候,老板告诉他新近收了一套编钟。因为没地方挂,就随便放在了店后面的走廊上。

老板说,曾经有来自台湾和日本的买家来看过,但都认为是仿品,所以至今还没有人收。

乔自秋觉得是越朝的编钟,但是看铭文又拿不太准。

于是问老板借来纸笔,就在走廊里抄起了铭文。抄完铭文,就急忙回家给好友发消息。

冯主任看着消息,整个心提到了嗓子眼。等他颤抖着点开图片,看了半天,突然一笑。清了清嗓子给好友发消息:

“这套编钟,你看它的外形、构造、花纹,还有铭文的字体,都特别符合越朝时期的器物特点。而且钟上的铭文记载的也是越朝时候的事。”

“不过这铭文居然是用刀子之类的锋利工具刻上去的。按常理来说,这种刻上去的铭文应该在后面时期的青铜器里面见的比较多。越朝那会儿的铭文都是在铸造前就设计好,跟着器物一起浇铸成型的,通常会铸在铜器的内壁或者底部这些地方。”

“所以啊,之前来看的那些客人,一看到这刻上去的铭文,估计都以为是假货,觉得是后来人伪造的。”

冯主任好歹给好友留了个面子,没直接戳破他看走了眼的事。不过……冯主任摩挲着下巴,觉得有些奇怪。

这么明显的事,造假的人不应该没想到吧。

“冯主任,可以让我看看图片吗?”

叶云樵在一旁听见消息,他虽然对现代的鉴定技术不太了解,但是冯主任说的这个工艺他总感觉好像在哪听过。

冯主任听到叶云樵的请求,立刻点了点头,把手机递给了他:“当然可以,叶先生,你来看看,这铭文的确有些蹊跷。”

叶云樵接过手机,仔细地观察着屏幕上的图片。他的目光在编钟的外形、构造、花纹以及铭文上来回扫视,眉头微微皱起,他想到了一个人。

他的好友谢玄青,平生爱好收藏金石书画,时不时就要去东十字大街的茶坊买古董。

要是淘到什么好玩意,他一定要来找叶云樵显摆好长一段时间的。

饶是他对古物没什么了解,在谢玄青的耳濡目染下也说得出二三。

“明景,这铭文你瞧见了吧,是凿点成线刻上去的,不是浇铸上去的。”

“我之前在石渠阁找到的一部著作里就提到了这个手法,叫做錾刻,据说越朝的时候就有了。”

“可惜我还没有看到越朝的古董上头有这种工艺的,你见多识广,看见了一定要跟我讲啊。”

只可惜后来。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过了一会儿,叶云樵开口说道:“这应该是真的。”

“编钟上的土渍盖住了刻上去的铭文,这表示一定是先刻字再被土盖住。从隐约透出的刻字拐角,能够看得出来是一点一点凿出来,而非使用现代工具一笔完成。”

“这十几件青铜器的铭文共有三百多字,造假者不至于不用简便易行的泥筑法,而是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刻上去。”

叶云樵指着图片中的铭文细节,继续说道:“冯主任,你看这些铭文的拐角和线条,它们的深浅不一,有明显的手工痕迹,这是现代仿品难以达到的。”

文物回家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回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秋燥

捡垃圾(火葬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一纸婚契

不生不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古穿今后我带国宝回家
连载中三两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