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仪狗腿惯了,见皇上身边没了人,便自己上去替他斟了茶。
皇上含笑看她,“邸报看了吗?”
“看了的。”
皇上点点头,又道:“朕派了一个千户所给你,由高翊统领。一则护卫你的安全,二则整治吏治,高季卿是积年的能手。时候遇到了什么难事,也好替你周全。但朕希望,即便是平常事,你也能问过他再做决断。”
李令仪心里一惊,什么?!高翊不仅要跟她同行,她还要听他的?
一时有些难以接受,抗拒道:“父皇!你知道外面……”
话到此处忽然想起这事一般女子应当不好意思开口,便假装羞赧道:“外面……传过我跟高……什么吗?”
说到最后开始含糊不清。
皇上却不以为意道:“不就是传朕有意让季卿尚公主嘛,朕知道。”
“您知道您让他护送儿臣?还……还让儿臣听他的!”
简直岂有此理!
“小十七啊,他是朕留给你的退路。即便你此去一事无成,仅靠他也能办成朕交代给你的事。”
皇上端起茶杯慢悠悠的喝了一口,又道:“你知道吗?是他来跟朕请旨,朕才同意你这个巡按天使的。可以说,原本朕只信你三分,有他在可增至八分!有了这八分,朕才敢放心的让你当钦差!”
李令仪:……简直岂有此理!
行,今天先忍了这口气!等她办几个大案子找回了场子,再驳斥皇上这个观点何其的岂有此理!
眼下也只能好如此,也只能如此。
说实在点,高翊也不是一点有用没有。譬如他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功夫当属上乘,就当他是一个保镖吧!况且还是个颜值爆表的保镖,她好像也不吃亏呀!
想到此处,又高兴了起来,伏地而跪道:“儿臣遵旨!”
李令仪出了月华门至永寿宫,却没见到乔淑妃。
“那……母妃呢?”
冬雪冲小佛堂扬了扬下巴,欲言又止的说:“昨晚上就进去了,到现在也没出来……”
李令仪当时就急了,走到小佛堂外,也不敢拍门。站在佛堂外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的乱走。
最终鼓足勇气开口道:“母妃,我错了……”
话音一出,已带了哽咽。
“你放心,等我给外祖母拜完寿,我立即从山西回来,我哪也不去,你别……”
“不理我”三个字还没出口,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了。只见乔淑妃一身素衣,略显憔悴。
见了她抬手温柔的摸了摸她的头发:“说什么呢,临别在即,母妃只是在菩萨面前替你祈福罢了,就引得你这一箩筐话?”
李令仪感觉抚摸她的那双手,带着无限恋爱。绷不住一把抱住乔淑妃,哭道:“您吓死我了……”
乔淑妃轻拍她的背心,帮她顺气。等李令仪情绪稳定后推开她,又帮她拭泪,笑道:“成什么样子了!”
乔淑妃牵着她坐下,“母妃尊重你的决定,去做你想做的事吧。这世上女子能做事的极少,既然你决心已定,你父皇也同意,母妃当然不能托你的后腿。只是,千万注意安全……”
刚刚收住泪的李令仪,眼睛里又氤氲着雾气,她重重的点了点头。
临别时,乔淑妃将她送到永寿宫门外,李令仪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出了永寿门,李令仪带着茶茶和惠明一路往西华门走。此时西华门已经万事具备,只差她登车就可以启程了。
没想到刚至西华门又见到了靖王,“小十七,借一步说话。”
李令仪愣了片刻,点点头跟着他走到了墙角处。
只见靖王从怀中掏出来一块玉佩,嘱咐她说:“我有个十分要好的兄弟在南直隶谋事,万一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放心,信得过。”
李令仪接过玉佩前后看了看,心里暗自纳罕,明明已经要去的是山西他让她找远在南直隶的兄弟?莫非靖王已经知道了此行真正的目的?想到此处,心中陡然一凉。
脸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嘻嘻的道:“十三哥,我去山西啊,南直隶……够的着吗?”
靖王淡淡一笑,“有备无患吧。”
李令仪登车而望,见车驾前旌旗猎猎,千户所个个披坚执锐。前有五百多兵士开道,后有五百多兵士殿后。
高头大马之上高翊右手握着腰间的绣春刀,赤色飞鱼补服外面罩着的一件刺绣披风迎风而舞,随着他的一声“启程”,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动。
队伍由紫禁城的西华门出发,经宣武门一路往南。又从宣武门外大街右拐至广宁门大街,出了广宁门直奔京畿官道。
李令仪曾经听过流传在北京坊间的民谣:“前门楼子修的高,菜市口人多闹吵吵,彰仪门(广宁门)外石头道。大井小井卢沟桥,东头狮子西头象,长辛店街五里长,二十五里到良乡。良乡塔、半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琉璃河一道沟,三十五里到涿州。”(1)
北京城作为京畿重地,自然是天下车马辐辏。这首民谣说的便是由北京通往东南西北各省的驿站官道,即天下闻名的“九省御道”。
“九省御道”往西北方向可至山西、内蒙古等地。
李令仪车架走的便是这条道。
注释:
(1),旧时流传在北京的民谣。彰仪门在明朝又叫广宁门,在清朝叫广安门。
另:写官道那段有参考资料哦。
另另:本文是明清杂烩,宝子们勿考究啊(当然如果你说我错了,我……立马就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星海征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