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决定

大爷爷没有回家,先到了有鱼家,喊有鱼娘:“侄媳妇,给威小子整治一桌,说不得明日还要劳烦他来一趟。”

家里娘刚从地里回来没多久,小姑要做的焖饭还没开始做,听了话没有多问便多洗了一些米,把留的腊肉、腊鸡也拿出来做上,有鱼自觉难以启齿,去做书童感觉对不住父母,不做又对不住自己的本心。

索性大爷爷此时也不想多说,只说饭做好了一起去田里再说。

家里小娃们都送去大奶奶家看着,一院子只听到锅铲翻动的声音,小姑和娘偶尔说几句话,剩下三人在院子里默默的闭目养神。

小姑父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坐一会儿就开始劈柴,一下一下的,撞击着烦乱的心。

大爷爷也开始拿起爷爷没编完的筐继续编,一边还说:“老三就做这些有条有理,要他读书是再不可能的。”

一把年纪了的爷爷还要被大爷爷吐槽,真是尴尬又好笑。

这个筐子还是给有鱼编的,之前的两个合适他身量的都当做花篮送给董大夫了,想着默默无言关心自己的爷爷,不禁又思绪万千。

饭好了小姑父主动提起装碗和汤的背篓,众人一起去送饭。

爷奶他们还在弓腰收割,二叔在捆麦秸,看见他们赶忙喊住干活的众人“爹娘,大伯过来了,不晓得是不是有事儿。”

正好到了吃饭的时候,众人也饿的前胸贴后背,于是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往地头的树底下走。

娘和小姑摆好菜,又给各人的焖饭和饼子分好,大家围坐一圈开始吃。

大爷爷拿起饼子,就抛出了重磅炸弹,惊得众人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举着碗筷不知所措。

奶奶端着碗一脸的坚定,斩钉截铁的说“去,谁也不能挡着我孙儿上进。”

没人吭声,只有两个爷爷慢条斯理的夹菜吃饭,奶奶又说“上回我说送他去读书,你们不愿意,这回读书还能赚银子,谁都别拦着,不然咱就分家,我和你们爹带着大孙子单过。”

爹和娘才急了,爹只会说“娘,不分家,都听您的。咱不分家。”

二叔二婶缩着头不说话,娘知道自家的不会说话,便说“小鱼儿才不到九岁,自己一个人去郡里,儿媳只怕他照顾不好自己,被人欺负了都不能讨回公道。而且他从小没离过家,想家了也不能看一眼,这一去恐怕要到过年才能回来了。”说着说着,眼泪就要掉下来。

奶奶也有些担心,但嘴上还是说“平日里都是大孙子照顾几个小的,哪回让你们操心了?咱们不欺负别人,人家还能找上门来欺负?”

奶奶自己也底气不足,担心地看向有鱼,自家人是不能跟过去的,但是有鱼听这意思家里并不是不想让他去,便放下心说“我能顾好自己,不会让人欺负了的。况且不是去做下人,只当时去亲戚家读书了。严家少爷人好,拿我当亲戚家的小孩看,那也是因为我给他们出主意能赚钱呢,再说我去了,咱家的药材都能卖给他们,就不用再另找商家收了。

到时候拿了月银回来让两个弟弟也去念书,不用跑那么远,就在附近刘家村的学堂识字,等大些了再去县里读。听说读书也有节假,每月也有旬休,说不得中秋节有三日假,到时我便能回来了。”

说的轻松,但是从郡里到县城便要半天时间,再回到家吃了晚饭这一天便没了,第三天一大早又要坐车赶回去,不说来回路费,便是坐车的颠簸连大人都受不住。

但是大家也知道了孩子想去,说这些不过是安慰他们的罢了。

虽然舍不得,但是又有那个家长会拦着孩子上进呢?

吃了饭,小姑父留下帮忙捆麦秸、拉车运到麦场,奶奶跟着回家说是收拾东西。

路上大爷爷把薄荷的钱分了二两给他们,说之前账上还剩的有,索性凑个整,回头再算,有鱼跟大爷爷又说了些草药的事儿,让家里有事就去信给他,他到时候让人带他去找邮差给家里递信,大爷爷点头应了,拐个弯就回家去了。

小姑去了麦场,几人分头各自回了家,奶奶直接把钱塞给有鱼,让他好好拿着。“都说穷家富路,虽然明天坐人家少爷的车,不花银子,但是手里没钱气短,这点你先拿着,回头你自己挣得钱自己花,家里不要你的。

能存一点最好,若是有人请你吃零嘴,你也不要小气,花钱请回去,这就是底气。”

有鱼十分感动,若不是至亲,谁会教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呢?往往越细小的东西越被人在意,所以才说细节决定成败,交友不就是讲究礼尚往来吗?

眼前的妇人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粗糙的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淳朴又十分的真诚。

想起两个弟弟上学的事,他只得趁这个机会说清楚。“奶,我走了就没人教他们识字了,要是方便的话,送他们去学堂里上学,到时候我的月钱都寄回来,给他们交学费用。”

奶奶看他要去郡里上学还操心家里的事儿,忍不住嘟囔两句:“你都够让人操心了,还想着小的。到时候问问你舅爷爷,看家里能不能腾出来一间屋子,让他俩住过去,上学方便。”

有鱼这才放了心,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有想法,弟弟们也都能去上学,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安心的去折腾自己的行李,衣服什么的娘和奶奶管着,他就收拾自己用惯的小物件。

娘沉浸在感伤中,没有说什么话,到了家洗洗刷刷,一声不吭的去给他收拾东西。

奶奶把他外衣拿了一件,给他缝上小口袋,又喊娘说“给他的里外衣都缝个口袋,留个小口子,钱放进去就掉不出来了。”

两个女人一边捻针线,一边交代他去了要注意什么,但两个进城都是头一遭的人,哪里知道要注意什么?

无非是要听话,不要惹事,被欺负了一定要跟少爷说,饿了自己拿钱去买些吃的,除此之外,实在是想象不到比县城更加繁华的郡里会发生什么。

有鱼耐心的听她们一遍又一遍的嘱托,他的衣服不多,平常穿的不过三五件,怕过年才能回家,冬衣来不及洗,只把里外拆开缝了新的外罩,再拿出去晒半天,体面一些的上衣只有两件,都带上,补丁多的就算了,留着给小弟穿。

这么一通筛选下来,只有三套换洗衣裳,现做是来不及了,奶奶又给他塞钱让他去了再买,怕他人小被坑骗,索性明日跟着去医馆求掌柜的找个熟人带他买。

这么打定主意,也不慌了,衣服收拾好也不用带什么,郡里管吃管住的,还拿他当亲戚家孩子待,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家里长辈们怕人家看轻自个孙子,想要送些东西,但人家富贵人家什么没见过?也没什么稀奇东西能当礼送的,腊肉所剩无几,新鲜菜到处都是,真是让人苦恼。

还是有鱼说把家里移栽的花挖两颗用篮子装了,既有趣又不落俗套,于是一群人选了又选,才选中了一棵四十多厘米的建兰,和一棵开的异常茂盛、分外清新的蓝盆花,仔仔细细的用麦秸编了兜包裹住土,才放到篮子里。

长辈们车轱辘话来回叮嘱,有鱼也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点头答应,对于“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母子,祖孙、父子、叔侄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说大人们心情如何复杂,小孩子只知道大哥要出远门,不知道得过年才能回来,还是没心没肺的缠着玩闹。

晚上吃到了丰盛的一餐,有鱼跟弟妹们交代好好好听话之类,又跟小姑说一定要学着认字,还好小姑父是上过学堂识字的,有他时不时教一些,也不会落下学习。

因为家里还在秋收,因此第二天一早是由小姑父驾车来接有鱼和奶奶去的,行李不多,放在车上空荡荡的,奶奶一手紧紧攥着装了花草的篮子,另一只手拉着有鱼的手,一贯坚强的妇人难得的有些茫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

岁岁平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古代生活实录
连载中火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