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田家

从麦场只走了五六分钟就到家了,小河村自战乱后便繁衍生息,现也是个有一百六十多户人家,有两千人口的村子,因着这每年的人口税、户税都有不少,更别提他们村口到小山的十几里地全都是村子的,地多,人只要不懒就饿不死。因此家家都卯足了劲生孩子、开荒种地。

每年秋收后,县里来他们村收年税的衙役对他们都不十分苛刻,就是因为他们村人多、地多,交的税也多。

小河村的老村长刘村长年纪大了,已经退下来,但在村子里还是有几分脸面。村子里开会新选的李自胜当了七八年的村长,也算是兢兢业业的,办事也算公道。

他们村的姓比较杂,却也没有说大姓欺负小姓的,都是农民,埋头苦干挣口饭吃,谁又比谁日子好过了?盯着别人家仨瓜俩枣的,不如自己开荒种粮。可以说他们村子的村民都是比较务实的,氛围也十分好,近些年没出过什么大事儿,也都顺顺利利的。有鱼觉得十分自在。

村里说是这么多户,其实大部分都没有分家,一户人家也有一二十口人,这在附近乡镇都算是大村子了。虽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也有早早分了家的,比如他们老田家,等有鱼爷爷娶了媳妇,生了他爹,大家长就把大家聚在一起,主持着分了家,这是比较开明的了。

像是村里六十多岁的柳老婆子家,重孙子都有了,还不肯分家,把着家里的银钱、田地,一屋子小媳妇大孙子闹矛盾,弄的家里乌烟瘴气的。

还有的人家偷偷分了家,但是不分户籍,这样每家每年都能少交一大笔户头税。

早十几年老田家也是这样干的,有鱼两岁时,他曾奶奶过世了,家里这些年又添了不少人丁,一大家子又住不开,才把户籍分开。

户籍单立出来,才能在村里分宅基地盖房。分家时商定,曾爷由大爷爷家奉养,二爷爷和他们家每年出五十斤粮食,一百文铜钱,年节送点孝敬啥的,当是奉养老人的份子。

村里划了宅基地,就能盖房了,大爷爷分了住了几十年老宅,他们两家则是各得了十五两银子的盖房子安家钱。

老田家人丁兴旺,曾奶奶娘家虽然只是个地主管家,但跟曾爷这个穷小子比起来,家底也算殷实,给女儿女婿盖了房屋,陪嫁也有几件银首饰,曾爷又勤快、能干,办事牢靠又有眼力见儿,靠着岳丈荐给了地主家的少爷做了几年跑腿,见了不少世面。

后来有了孩子,觉得不能让孩子低人一等,才安安心心的置了田地安定下来。曾奶奶的首饰也陆续当了买地,一大家子没分家的时候,买的加上开荒的,足有三十六亩。

他们这个地方,年年风调雨顺的,雨水多却也不涝,四季分明的,适合作物长。只有懒人荒了地,没有勤快人肥不了的田。

所以靠着多年的积蓄、加上开荒的地,一大家子人也能混个吃饱穿暖。

因这些年吃住都在一起,陆陆续续添了丁、扩了住房,分家时大大小小也有四十口人,虽然每年都赁地种冬菜卖,但因着县城里需求并不十分多,也就没有扩大规模,供一大家子吃饱穿暖后也只能靠着节俭每年余下七八两银子。

这几年孙辈们嫁人的嫁人,娶媳妇的娶媳妇,是喜事也是费钱的事,外人看着这一大家子和和乐乐的添丁进口,其实真没存下什么银子。

分家时老大家只得了八两过家银子,再加上老爷子的地,总共分了十四亩地。

老二老三家各十一亩,比起别家老大得一半家产的已经很公道了。

因此田老二、老三都十分感激大哥和老爹,老大也并不觉得吃亏,老人奉养在他家,身体硬朗,还能帮忙看着小孩,平时编筐、编草帽卖的银钱也给了自家孙孙买糖吃,老二老三吃什么稀罕饭食总会端过来一碗,老爷子吃不完,不还是便宜了他们一家子?兄弟间,哪儿有什么亏不亏的。

也亏得兄弟间和睦,妯娌们虽有性子急的,有小心思多的,原先有大家长镇着,现各有一大家子操劳着,远香近臭的,也没闹过什么幺蛾子。

话就扯远了。

田老二家和有鱼家是先后盖的房,自家兄弟,加上媳妇的娘家兄弟,足有十几个人,自然不用请什么村里人,中午晚上管顿饭,保证活计干的漂漂亮亮的。

农闲时,曾爷就带着儿子们和泥,打草砖,晒干就成了结实的土砖,两三天做多出数量的一半,晒干把碎的捡出来,一趟一趟把土砖往宅基地上拉,十几个壮劳力就在那儿热火朝天的干活,挖地基的,量准线的,还有转着跟兄弟商量怎么盖的。空地上一大桶他大奶奶用薄荷叶煮的茶,供干活的叔伯们清凉又解渴。

有鱼的奶奶说,别看你曾奶下地干活不行,挑媳妇的眼光没的说。

“你大奶奶李芳,贤惠又勤快,几个村里有名的好姑娘,是邻村李家村郎中的闺女,识得不少草药,还带着一家子采药挣钱。”

“你二奶奶孙二花,有点小心思,但那是娘家穷闹得,没点心眼儿饭都吃不饱,嫁过来了啥事都把你二爷放在第一位,也不理娘家那一摊子。”

“至于我嘛,当初媒人介绍的时候,就说你爷最小,家里宠的多,性子软和,想找个年长一点儿、能管住家的,相中了我。”

奶奶说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幸福的红晕。奶奶比爷爷大一岁,不管是家里活还是地头的活都能一把抓,是出了名的能干。爷爷因为是家里老小,什么事都有爹娘哥哥担着,干活有些不得门。好在娶了厉害的奶奶把持着家里家外。有鱼赞同的点点头。

曾奶的爹眼光好,曾爷年轻的时候穷,后来有了家业也没让曾奶下过田,曾奶从小跟着地主家的小姐绣花,陪着玩,虽然像个小丫鬟,却也没下地干过什么累活。曾爷也就让她操持家里,绣绣花,做做衣裳。曾奶眼光随了她爹,儿子都听话,选的三个媳妇脾气虽然不同,也都算好管教、听话,没有歪心思,还与儿子们相处的和美,没有说打骂媳妇儿的。公婆好相处,丈夫也算贴心,当人媳妇的累点算什么,在家当姑娘还要被嫂子挑嘴呢,因此几个媳妇日子过的舒心,家里家外的也不曾大声吵过、闹大矛盾。

就说有鱼来的这几年,家里大事小情都是奶奶做的主,爷爷拍板说“听你娘、你奶的”,也不曾跟奶奶红脸,吵架。虽然没有曾爷有本事攒下家业,也算得上是村里汉子中疼媳妇的头一份。

想着自家爹对娘也很好,二叔二婶也和气,他们老田家婆婆丈夫都对媳妇好,一大家子是远近闻名的厚道人家,看来是受了老两口的影响的。

交代清楚老田家的基本情况,便于后续展开说明一大家子搞事业是要有个主心骨的,这个定海神针最好是长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老田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

岁岁平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古代生活实录
连载中火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