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海风不再轻柔,东南风如脱缰野马般狂野起来。伴随着海风,向北流淌的暖流也愈发湍急,仿佛在海面上书写着躁动的篇章。
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南洋归来,在风中如同一叶叶扁舟,却又浩浩荡荡,最终缓缓停靠在福建福州长乐的太平港。船队的主船长四十八丈四尺,宽达十八丈,远远望去,气势恢宏,宛如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紫府仙宫。
船队靠岸后,千余名乘员和水手纷纷就地休息,享受这难得的宁静。而此时,两位身着锦衣的官员——正使郑和与副使王景弘,却带着一队人马,朝着莆田方向进发。
他们的目的地,是莆田湄洲岛的天妃宫。这座宫殿承载着他们的回忆与感恩。郑和与王景弘来到天妃宫前,宫前石碑上的铭文映入眼帘:“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这是他们西行前亲手留下的祈愿。看着这行铭文,二人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情,相视而笑,随后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宫殿。
在天妃神像前,他们虔诚地跪拜下去。这一拜,饱含着深深的感恩。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时常惊涛骇浪,波涛汹涌,能够平安归来,实在是万分不易。这或许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远洋航行。功成名就,是时候考虑归宿了。
副使王景弘奔波半生,此次归来,心中已有了明确的归宿——九莲山。选定了目的地后,郑和与王景弘向天妃稽首躬身,随后乘船离开湄洲岛,朝着九莲山驶去。
九莲山,南少林寺坐落于此。这里香烟袅袅,浮屠林立,宛如一片与世隔绝的圣地,静谧祥和。
“像我们这样的人,在这世上已无太多牵挂。此生能一同完成航海图,也算是没有遗憾了。”郑和感慨道。
“是啊,”王景弘应和着,“这航海图,可是你我多次下西洋的毕生心血。”
二人来到南少林寺门前,寺庙庄严肃穆,透着一股神圣的气息。
“你确定想好了吗?”郑和抬头看着庙门,目光中带着一丝关切。
“了无牵挂。”王景弘神色平静,语气淡淡的,却透着坚定。
郑和不再多言,他深知王景弘一旦做出决定,便不会更改。片刻后,他又说道:“你我完成的,可不只是这航海图,还有那本惊世的武学秘籍。”
“只是这武学秘籍太过惊世诡谲,对世人并无益处,反而有损人道。”
说着,郑和从囊中掏出一本书,继续说道:“先皇已经驾崩,万一新皇问起,我不愿欺君,若交出去,恐怕对谁都没好处。我不想让世人见到它的真面目,不如就把它留给你吧。”言罢,将手中的书籍递给王景弘。
只见书上赫然写着四个外文单词,若翻译成汉字,便是:“葵花宝典”。
王景弘默默接过书。
二人对视一眼,随后提步走进寺庙,去寻找主持不了禅师。
此时,不了禅师正在大雄宝殿中诵经。郑和与王景弘说明来意后,知客僧引领二人来到大雄宝殿。
宝殿内,佛像高大庄严,清香萦绕。木鱼声有节奏地响起,不了禅师缓缓念着经文。
“弟子拜见大师……”王景弘跪在不了禅师身后,声音沉稳。
过了许久,不了禅师停下手中木鱼,缓缓起身,双手合十,佛目凝视着王景弘,仿佛在审视他的内心。
王景弘目光如水,看似空洞无物,却又深邃如大海。
不了禅师微微一笑,眼中满是赞许,轻轻点头。
“大师,请为弟子剃度……”
不了禅师慈眉善目,从王景弘的眼神中,他已然看出对方再无世俗杂念。于是不再多语,口中念起佛号,拿起戒刀,开始为王景弘剃度。
发丝纷纷落地,这落下的不仅是头发,更是烦恼、牵挂与傲慢。从此,王景弘于世间,再无牵挂。
待发丝落尽,剃度仪式完成。王景弘缓缓抬头,双目望向佛祖。而不知何时,郑和已悄然离去。
不了禅师道:“阿弥陀佛,仪成!”
“赐法号,一元。”
傍晚,听闻老先生去世,心有所伤,所以写了这篇文,以为纪念。先生已去,武侠不灭。先生的文大部分人都有阅及,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和作者君讨论。另,求收藏支持,笔芯!笔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引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