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真正的“全校围观”开始了。
无论她走到哪里,食堂、教室、图书馆,甚至只是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都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射来的、黏腻而探究的目光。人们在她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当她走近时,声音会戛然而止,留下一种更令人窒息的沉默。当她走远,那些议论便又如苍蝇般嗡嗡响起。
“看,就是她……”
“跳河那个……”
“离远点,怪吓人的。”
她仿佛被贴上了一个无形的、却无比醒目的标签——“玄学怪”、“潜在疯子”。
甚至有“热心”的同学,真的跑去向辅导员和心理中心“反映情况”。辅导员找她谈了一次话,语气温和却带着程式化的审视,建议她“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她试图辩解,拿出自己完整的梦境记录本,想证明那帖子是断章取义。但没有人有耐心去看。人们只愿意相信那个更刺激、更符合“疯子”想象的版本。
这就是贴吧“人肉”时代的恐怖。匿名赋予的勇气,让恶意肆无忌惮地发酵、膨胀,形成一股足以摧毁个体生活的洪流。真相在猎奇和集体狂欢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林知梦感觉自己像被剥光了衣服,扔在了人来人往的广场上任人围观。她缩在宿舍的床上,拉紧了床帘,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绝望,如同冰冷的河水,再次淹没了她。
难道就这样任由她泼脏水?就这样被钉在耻辱柱上?
不。
在极致的愤怒和屈辱之后,一种冰冷的、前所未有的清醒,反而从心底升腾起来。
她打开电脑,登录那个腥风血雨的贴吧。她看着那个依旧飘在首页的热帖,看着下面不断增加的、充满恶意的评论。
然后,她做了一件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她注册了一个新的ID,名字很简单,就叫“梦境记录者”。
她没有在那个热帖下面回复辩解——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被更多的口水淹没。
她重新开了一个新帖子。
标题很平静:
【关于所谓“跳河日记”的完整记录与说明】
在帖子里,她没有愤怒地控诉,没有哭诉自己的委屈。她只是用最平实、最冷静的语言,叙述了那个被恶意截取的梦境的完整版本。
她从自己当时承受的压力写起,写到梦中产生消极冲动的瞬间,然后,重点描述了她是如何在梦中挣扎、如何抓住那根象征希望的“垂柳”、如何一步步艰难地爬回岸边、如何在阳光下拧干湿透的衣服,最终选择继续前行。
她甚至没有点名道姓地指责那个发帖人,只是陈述事实。
然后,她做了一件最关键、也最大胆的事情——
她直接@了吧务管理员,并附上了一段话:
“根据贴吧管理规定,恶意泄露、篡改他人**,并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应予以严肃处理。我已保留所有证据。另,经技术查询(此处她虚晃一枪),原帖发布IP地址物理定位与我校女生宿舍315室叶青青同学使用的Mac电脑物理地址高度吻合(MAC: XX-XX-XX-XX-XX-XX)。请吧务查明真相,维护网络环境。”
她当然没有能力真的去查什么IP和物理地址,这是她根据叶青青使用的电脑型号和宿舍位置,结合常识进行的合理推测和虚张声势。但在那种情况下,这种看似精确的“技术证据”,具有极强的冲击力。
最后,她将自己在心理咨询室(为了应对辅导员谈话而去过一次)门口拍的、带有时间戳的照片附上,旁边放着她那本完整的梦境记录本(翻到那一页),作为佐证。
她检查了一遍帖子内容,确认无误后,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发布”。
然后,她利用贴吧的“顶帖”功能,不断地用这个澄清帖去回复那个热帖,并呼吁看到的人点进新帖查看真相。
一开始,还有人在新帖下面冷嘲热讽。但随着越来越多人看到完整的梦境记录,以及那个指向性极其明确的“IP物理地址”指控,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卧槽……反转了?”
“所以是被人恶意截取了?太恶心了吧!”
“我就说,看着不像那种人……”
“叶青青?315那个?平时看着挺女神啊,背后玩这么脏?”
“@吧务,出来干活!封那个乱码ID!”
吧务团队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迅速升温的新帖和巨大的争议。在核实了情况(或许也被林知梦那“技术证据”唬住了)后,他们迅速删除了那个匿名的诽谤热帖,并对乱码ID进行了封禁处理。同时,将林知梦发布的那个澄清说明帖,置顶在了贴吧首页。
治愈动作完成:注册新ID发“自救完整版”并置顶。
从被动的“被围观者”,变成了主动的“叙事者”。
从被恶意曲解的“跳河者”,变成了完整呈现的“自救者”。
她不是在乞求同情,而是在陈述真相,并勇敢地指出了可能的施害者。
虽然叶青青事后坚决否认,声称林知梦污蔑,并哭得梨花带雨地博取了一些不明真相者的同情,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叶青青平日完美形象下的蛛丝马迹。林知梦身上的“疯子”标签虽然没有立刻完全撕掉,但那股想要将她彻底淹没的污名化浪潮,被成功地遏制住了。
经此一役,林知梦在宿舍里彻底成了孤岛。王莉和张薇对她敬而远之,叶青青则彻底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偶尔投来的目光里,只剩下冰冷的恨意。
但林知梦不在乎了。
她坐在电脑前,看着那个被置顶的、属于自己的澄清帖,第一次感觉到,面对恶意和污蔑,除了恐惧和逃避,还有另一种选择——勇敢地站出来,用事实和策略,为自己辩护,夺回话语权。
她摸了摸胸口那把冰凉的钥匙,和新梦匣坚硬的轮廓。
水能溺人,亦能载舟。
舆论能杀人,亦能……澄清事实。
这一局,她没有被彻底打倒。
大学这场塑料花战争,才刚刚进入白热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