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夜

用完膳,杨苼就让姐妹们回去了,叮嘱她们早起进宫拜见皇后。

其实,杨苼早就递了牌子进宫,就算王爷不说,也会带着女儿进宫拜见皇后。

陆沅在回家的马车上,兴奋地向父母分享她们学习的趣事;又说她现在学会了洑水,又学了骑射,以后出门娘亲再也不同担心出事了;又向父母保证她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的,要给他们争气。

陆尧、宋疏听了女儿的话,有些难过,难过女儿被风言风语影响;又有些高兴,承诺明日带陆沅去踏青。

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杨梧后来也想明白了母亲知道她们想要做的事,并且默许了。晚上陪家人用过膳后,撒娇和母亲一起睡,李薇看着女儿难得娇态,半推半就的同意了。

晚上洗漱完毕,杨梧和母亲李薇并排躺在床上,又让守夜的丫鬟离开,才向母亲说起她们学了什么,说她们学洑水,去村子玩遇见秀娘,说秀娘的惨事,说她们姐妹一起讨论解决办法,说黛玉、楚楠她们为帮秀娘做的事……

李薇也听过溺毙女婴的案子,却没想到此时还很女儿有关,有些后怕,又有些骄傲,只叮嘱女儿以后要好好学习,没学好本事前别瞎掺和,小心好心办坏事,别冲动……

杨梧听了,虽不服气母亲说她瞎掺和,但也知道母亲为了她好,连连应是;又说起黛玉的绣庄,以后养秀娘肯定要钱,撒娇母亲给她支援点,让母亲把身边精通刺绣的李嬷嬷给她借借。

李薇卖了会关子,还是败在了女儿的撒娇下,一一答应,给杨梧支持了一千两银子,答应借李嬷嬷给她们帮忙;又给了杨梧一个书画铺子,让杨梧学着打理,以后用钱也方便,不过得自负盈亏。

……

各家有各家的不同,但具是一家团聚。

第二日一早,宝玉早早起来去向贾母请安,歪缠贾母同意他也休沐一天。

贾母想着孩子们读书累了,也就同意了。

贾母刚刚同意,黛玉几人就结伴前来请安,陪伴贾母用早膳。

楚楠、宋静早早打扮得当,楚楠和母亲出发前往皇宫;宋静也在兄长的护送下前往了皇宫,两行人在宫门口见到。

宋静和其兄宋诤向慎亲王妃杨苼见过礼后,宋诤便告辞离开。宋静与楚楠和杨苼结伴而行,宋静进宫是为了表妹昭华公主楚榕。

坤宁宫

皇后早早听了楚楠、黛玉、张阅几人的壮举,知道楚楠、宋静今日入宫,也已经早早等着。

杨苼、楚楠、宋静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了坤宁宫,两个宫女在宫门口候着,看见她们来了,一个进去通报,一个迎上前来,“奴婢给慎亲王妃、霜华郡主、宋姑娘请安,娘娘已经候着了。”

皇后听了她们来的消息,一边让宫女去宣女儿楚榕过来,一边让宫女快迎杨苼她们进来。

皇后看见她们行礼,忙道,“免礼,快看座。”又笑道,“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听我们楠楠做了好事,快给伯母说说?”

杨苼意料之中,楚楠、宋静听了皇后的话,提着的心“哐”的一声落到了实处。

楚楠、宋静凑趣一般把秀娘时间的始末说了一遍,又说了她们想要借着黛玉的绣庄招些绣娘,培养绣娘,帮她们挣钱,以后有利可图,女子的境遇也能好了。

楚楠中间穿插了她拿身份牌给吴县令时向皇后请了罪,皇后道,“为了帮人,何罪之有。不过你们要是拿身份欺压别人,我可是要治罪的。”

楚楠、宋静连道不敢。

楚楠最后又补充道,“等绣庄挣了钱,我们就能做更多的好事。”

宋皇后赞道,“好孩子,都是好孩子。你们绣庄叫什么,我给你们写个牌匾,省得有人到时候捣乱。”

楚楠、宋静赶紧起身谢恩,齐声道,“群芳绣庄。”

皇后道,“这名字好,怎么想的?”

楚楠道,“我们姐妹组了个诗会叫‘群芳会’,这个绣庄又是我们姐妹帮扶女子才办的,才叫‘群芳会’。”

皇后抚掌而笑,“妙。一语双关,群芳是你们诗会的姐妹,也是绣庄要帮助的姐妹们。”

楚楠、宋静看皇后一语猜中她们的心思,会心一笑。

皇后、杨苼看着她们,也相视一笑。

几人谈笑间,楚榕也到了。

姐妹几人互相见过,皇后又向楚榕说楚楠几人帮助秀娘的事情,让楚榕多学学她们。

楚榕撒娇,“好母后,姐姐们上学,十天才休息一天,我见她们一面更难了,可怎么学啊?”

皇后笑问楚榕,“鬼灵精,说说你大的什么主意。”

楚榕谄媚的笑着,绕道皇后背面,两手搭在皇后肩上,按摩起来,“我和姐姐们一起去上学怎么样?”

皇后听了顿时向后转,“不行。”又缓了缓道,“我做不了主。不过我可以给你出个主意。”

楚榕按摩的更起劲了,皇后受不了,才道,“去求你父皇。”

楚榕泄气,父皇肯定不会同意的。

“哼!”的一声,拉着楚楠、宋静就跑。

楚楠、宋静行礼才告退,追上楚榕。

皇后宠溺道,“给她宠坏了。你们去劝劝她,好好玩。”

孩子们去玩了,皇后和杨苼聊起有意办一个慈幼院,到时候有人家实在困难,可以把婴儿送过去,只是财政上困难。

杨苼道,“白姐姐那这批姑娘教出来,总有学生擅长经营,到时候绣庄经营起来,有了钱,指不定她们自己就张罗起来。这批孩子志向远大,有说‘为天下女子而读书’的;有要‘兴办女学’的;有要‘行商赚钱’的;有要‘重现墨家风采’的……”

皇后叹道,“青出于蓝胜于蓝,这辈子足矣。我们都老了啊。”站起来写了“群芳绣庄”几个字,用了印,要杨苼到时候做成匾,送给绣庄;又拿出两万两银子,赠给绣庄。

皇后感慨,“白妹妹教出的孩子总没错,希望我能看到这一天,希望这一天早一点,要有余力,我早做了。”又叮嘱道,“下次阿槿、阿桐进宫,我给她们说说,绣庄要有事,就让楠楠、阿静带着去找阿槿、阿桐做主。”

杨苼看皇后情绪有些低落,忙又和皇后说起女学的几个孩子,皇后道有机会可要宣进宫见见。

要不是还有太上皇、太后的掣肘,皇上、皇后还不能随心所欲的行事,不然准立马宣姑娘们进宫。

楚楠、宋静劝了又劝,楚榕还是不服,凭什么皇兄们可以可以出宫建府,可以随意进出宫;她和姐姐们却不能,只能嫁人,嫁人后回宫却还要递牌子。

她不想这样。

楚榕的不忿给了楚楠一个新思路,不过,她得先好好想想,再和黛玉、若竹她们商量商量。

李思和姐妹们完了一会儿,便回院子拿着《墨子》细细研读;看完书,又想着刺绣太慢了,画下现有的刺绣的工具,琢磨着做个工具,提高刺绣速度;遇到不会问题攒着,待祖父回家请教祖父。

宝玉的歪缠本让黛玉不太开心,没想到黛玉几人聊起办绣庄帮助女子时,姐妹们纷纷献计,宝玉更是慷慨的拿出自己调的胭脂,道黛玉她们想用随意用。

黛玉行礼道,“谢谢二表哥,到时候我们给你分红。”

宝玉推辞,黛玉坚持,只得从了。

宝玉又道,“女子都是水做的骨肉,我这泥做的骨肉能帮到她们才清爽。”

宝玉的话让姐妹们笑成一团,看着姐妹们笑他,又没办法,自己只得到了。

黛玉调笑,“那二表哥可要多做点,多帮帮我们,才能更清爽点。”

宝玉道,“一定。”

姐妹们看宝玉这呆瓜没有听出黛玉调笑,哄笑成一团。

好容易休息一天,姑娘们看看闲书,倒腾倒腾私房钱,歪缠歪缠家人,画画绣图……

PS:亲,求评论,求互动[玫瑰]

今天写的时候,想起宝钗关于女子读书、劝学的某些看法,想起关于宝钗山中高士、君子的评价,突然明白了是为什么。

因为评书的多为男子,在古代儒家士子、士大夫的眼中,宝钗的

行为是符合士大夫对女子的要求——端庄、贤惠、不妒忌、守拙随分;而黛玉的体弱、多情、聪慧、拔尖都是大多数古代士大夫眼中女子不该有的。

今天,我们更加欣赏黛玉,因为她真性情,感花落泪,有情真挚,信了便不怀疑。虽然黛玉说刘姥姥母蝗虫是一个批林的黑点,但是,这个对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孩子来说很正常,她们不知道外面的百姓生活是怎么样,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清高,所以看不上刘姥姥为生活俯首的行为。但是,如果她们见过人间疾苦,有人引她们见过人间百态,绝不至于如此。

而宝钗过伪,一边说着以针篦女红为药,可她自己又博览群书,博学,好为人师;一边说着不掺和宝黛,一边又半夜送药,塌边绣花之类的,主打一个矛盾。然后,滴翠亭永远过不去,黛玉后面和宝钗坦诚后,真的真心对她,当好姐妹,结果早被栽赃,后面又被背刺。

感觉宝钗是那种一边和你称姐道妹,一边又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面不改色的算计你的人。

宝玉和宝钗后面其实过得也算不错,他们的判词最后一句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也就是虽然意难平,但还是齐眉举案。

所以,我从来不磕宝黛。我对宝黛的看法是,绛珠仙子是还泪的,不是以身相许。他们因为前缘在尘世有一段美好的没有结果的情缘,他们相互有情,她为他哭尽一生的泪。

还完泪,就结束了,绛珠仙子就回天上当仙女了,尘缘已尽而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二十三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姑苏林黛玉[红楼]
连载中半见鸦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