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赵娜落网的消息,在互联网世界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官方通报措辞严谨,清晰列出了其长期跟踪、侵犯**、乃至实施人身伤害的罪行,证据链完整,事实确凿。这一次,舆论的风向终于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之前被压抑的理性声音、被狂热攻击所掩盖的同情与愤怒,如同退潮后重新显露的礁石,坚定地浮出水面。无数路人在看完警方通报和部分媒体深挖的“影子”数年来的疯狂行径后,感到了彻骨的寒意与由衷的愤怒。
【热搜第一:#影子落网#】
【热搜第二:#心疼时屿言澈#】
【热搜第三:#抵制私生饭#】
话题下,不再是粉黑大战的泥潭,而是充斥着震惊、后怕与声援。
“我的天!长达数年的跟踪,安装定位器,网上持续骚扰,最后还发展到线下袭击和曝光**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疯狂粉丝了,这是犯罪!彻头彻尾的犯罪!(震惊)”
“回头看时屿当时被推倒的视频,他摔倒时那个眼神,不只是疼痛,还有茫然和无助……他做错了什么?就因为和言澈合作了音乐?就要承受这种无妄之灾?(心痛)”
“言澈也太惨了!被这种人盯上这么多年,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车上被装定位器,行程被了如指掌,毫无**可言,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啊?(哭泣)”
“之前骂时屿‘人设崩塌’的人出来看看!他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是受害者!偷拍并曝光他病重时的照片,无异于杀人诛心!法律必须严惩赵娜!”
“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时屿的音乐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和脆弱感……那不是人设,那是他真实挣扎的痕迹啊。(泪目)”
“《共生》和《孤岛》的歌词,现在听来字字扎心。他们两个人,一个在明处承受聚光灯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一个在暗处被毒蛇般的目光窥视追踪……太不容易了。”
公众的同情心与正义感在此刻被空前激发。时屿不再是那个被神化、也被无形架高的“白月光”,他跌落神坛,显露出脆弱和伤痕,反而获得了更为广泛和坚实的共情。而言澈,他阳光笑容背后所隐藏的、长期被迫承受的恐惧与压力,也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引发了大规模的心疼与支持。
也正是在这片喧嚣与声浪中,一股沉静却坚定的力量开始在粉丝内部凝聚、壮大。
一个名为 “守护最好的时屿” 的超级话题,在几位大粉的牵头下迅速建立,并在极短时间内涌入数十万粉丝。这里的氛围与外界的纷扰截然不同,没有激烈的辩驳,没有绝望的哭泣,只有温暖的鼓励、漫长的等待和坚定的承诺。
话题的置顶帖是一封手写的长信,字迹工整,情感真挚:
“致屿哥:
我们不知道你是否能看到这些字,但我们想说。
很抱歉,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我们未能察觉,甚至可能因我们的热爱无形中给你带来了压力。
很心疼,你独自承受了那么多,却还要被最恶意的目光窥探、伤害。
很感谢,你坚持了下来,并且还在努力走向有光的地方。
神话会崩塌,但人性不会。我们爱的,从来不是那个被媒体塑造的、完美无缺的‘时屿’,而是那个用音乐与我们灵魂对话、敏感、脆弱却仍在挣扎前行的你。
抑郁症不是你的错,它是你需要面对的一场重感冒。请慢慢走,没关系,我们会在你身后,无论多久。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我们等你,等你的音乐,等你回来。
—— 永远在你身后的岛屿。”
这条微博下面,是数以万计的粉丝留言,她们不再刷着华丽的数据和控评文案,而是分享着时屿的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动,写下自己与抑郁情绪抗争的经历,互相打气,约定要一起变得更好,成为配得上他的、更坚强的“岛屿”。她们自发组织学习抑郁症相关知识,抵制一切可能刺激到时屿的言论,将超话变成了一个温暖、有序、充满支持力量的避风港。她们明白,此刻的时屿,需要的不是狂热的口号,而是无声的陪伴和漫长的等待。
而时屿正身处于云南深山之中,一个名为“云歌寨”的古老村落。
这里与外界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没有钢筋水泥的丛林,没有喧嚣不休的车流,没有信号塔,网络时断时续,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只有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如同巨人的臂膀,将寨子温柔地环抱其中。清澈见底的溪流从山涧欢快地奔涌而下,穿过村寨,发出淙淙不绝的声响,像是大自然永恒的背景音。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饱经风霜的木头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秦铮选择这里,不仅因为其与世隔绝,更因为这里浓郁到几乎化为实质的音乐氛围。寨子里的居民属于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音乐对他们而言,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如同呼吸、吃饭、劳作一般,自然而然地融入血液和日常的生活本能。
清晨,当时屿在嘹亮的山歌中醒来,那歌声高亢清越,穿透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山谷,不是为了表演,只是早起劳作的村民在抒发胸臆。
白日,在田间地头,能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一边熟练地插秧,一边随口哼唱着悠扬的曲调,节奏与劳作的韵律完美契合。
傍晚,篝火旁,不需任何乐谱和指挥,全寨的老少会围坐在一起,用古老的乐器即兴合奏,歌声笑声交织,庆祝一天的收获,或仅仅是享受团聚的温暖。
甚至连寨子里那位须发皆白、常年在深山采药的老药师,背着竹篓从雾气缭绕的山林间归来时,嘴里也哼着古朴而苍凉的小调,诉说着与自然共存的神秘与敬畏。
这一切,对时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他从小生活在音乐世家,接触的是最系统的乐理、最顶级的乐器、最严谨的演奏技巧。音乐于他,曾是光环,是责任,是天赋,后来却渐渐变成了枷锁,是证明自身存在却最终指向虚无的工具。他追求极致的完美,每一个音符都必须精准,每一段旋律都必须富有深意,却在不断的精雕细琢中,迷失了音乐最初打动人心的地方。
而在这里,他看到了音乐最原始、最蓬勃的生命力。它不完美,甚至有些粗糙,却充满了野性的力量和最真挚的情感。它不为取悦任何人,只是内心情绪最直接的流淌,是喜悦,是哀愁,是爱恋,是祈祷,是与天地自然的对话。
这种纯粹,像一道强光,照进了他封闭已久的心房。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寨子边缘那条日夜奔流不息的溪水边,一坐就是大半天。
溪水清澈见底,撞击着圆润的鹅卵石,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清脆而持续的声响。这声音不像他弹奏的钢琴那般恢弘或精致,却有一种洗涤心灵的魔力。他看着水流永不停歇地向前,带走了落叶和尘埃,仿佛也能带走积压在心头的沉重与污浊。
而更多的时候,他的思绪会不受控制地飘向远方,飘向那个此刻不知身在何处、却牢牢占据了他心扉的年轻人。
他看着溪水,会想象言澈站在这里,对着青山绿水,毫无顾忌地放声高歌的样子。那歌声一定像这溪水一样,清澈、明亮、充满活力,能穿透云雾,直达天际。他想起言澈在录音棚里,因为一个和弦与他讨论时,那双亮得惊人的狗狗眼;想起他在电话里,哽咽着倾诉被“影子”骚扰的恐惧与委屈;想起他笨拙却坚持地照顾受伤的自己;想起他每天发来的那些琐碎却充满生机的日常分享……
思念,如同这山寨里潮湿的空气,无孔不入,弥漫在他周围的每一寸空间。它不再是在都市病房里那种带着绝望和压抑的煎熬,而是在这片广阔天地间,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清晰的情感确认。
他会下意识地用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出《共生》的旋律,那是他们共同创造的结晶。他会想起言澈提出一个个建议时,眼中闪烁的、混合着忐忑与期待的光芒。那时的他,只觉得那建议有趣,打破了固有的框架。而现在,在这远离一切喧嚣的地方,他忽然更深刻地理解了那份“大胆”背后,是言澈对音乐、对生命最本真、最炽热的热爱与直觉。
他的音乐让他感觉到了“温度”。
而他的人,此刻让他感到了“思念”。
这种思念,带着微微的酸涩,却又奇异地抚平了他内心的许多焦躁与不安。仿佛知道有那样一个人,在另一个地方,同样存在着,散发着光和热,就足以让他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感到一丝隐秘的牵绊和温暖。
秦铮将时屿的一切变化看在眼里。那种心不在焉,那种时常陷入沉思、唇角会无意识微微牵动的状态,秦铮太熟悉了——那是心里装着一个人时,才会有的模样。
晚上,时屿已经回屋休息,秦铮找到一个信号稍好的角落,拿出卫星电话,拨通了林薇的号码。
“林薇,是我,秦铮。”
“小屿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一些。这里的音乐对他有帮助,他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但是,”他压低了声音,回头看了一眼透出微弱灯光的窗口,“他心里明显装着很重的心事,或者说……装着一个人。这种状态,既可能是他创作的催化剂,也可能让他再次陷入情绪漩涡。”
“我认为,需要让你知道这个情况。或许……你们需要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
挂了电话,秦铮望着远处月光下沉默的群山和脚下黑暗中咆哮的江水,眉头微蹙。他不知道这个电话会带来什么变化,但他希望,这能帮助那个被困在自己世界太久的孩子,真正找到通往光明的路,无论是通过音乐,还是通过……那个能让他感觉到“温度”的人。
第四十九章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