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

四十二

夏日的早晨,虢城大街上,停着十辆牛车,满载着刚铸作好的编钟铜器。虢城侯王姬谴,看了一下装好的牛车。

姬谴问:何乐师,你捡查好了吗?

何萧之:回侯王,全部检查完毕,可以盖上席子,进行扎绑了。

众将士们一起将草苫子盖在每一辆牛车的铜器上面,用牛皮绳护扎绑牢。

姬谴:好了,祝你们回镐京,一路顺风,平平安安。我派三百兵土,把你们护送过去。这是大周天朝典礼神器,不得有一点差误。

何萧之打辑道谢说:谢谢侯王爷,在这二十多尺里,大力支持配合,编钟神器的制作。我们这次回到镐京,一定会向成王爷,禀报侯王爷的功劳。

姬谴:何乐师,是大周王廷的人。我配合你制作编钟神器,是份内的事。希望这些神器,能给大周王廷带给礼乐神音,乐和天下。

忽,一男仆人急冲冲跑过来,说:侯王,姬云公主不见了。

姬谴吃了一惊,说:我昨天还见过公主,好好的,现在能跑那儿去?

何萧之当然也惊讶了。说:是什么时候不见的?是昨天,还是今天早晨的?

男仆人:待候丫鬟说,昨天下午,临黑前,就不见了。当时告诉了管家,管家带人到处找,没找见。后来,心里想,公主也许晚上能回来,可等了一夜,不见回来。

姬谴发怒道:马上派人,给我到处找。当朝公主走丢了。你们想想后果,很严重。找不见,王廷发怒,那会处死一大片人的。

何萧之脑海里,一下子闪出,昨天,在冶炼场,姬云公主倾情迷听,从河那边传来的绝美笛声时。他预感,公主可能追随那个吹笛人去了。他本想现在说这个预测,但一个念头浮起。在这个侯王爷发怒的节骨眼上,祸从口出,说不定,罪责到自己身上,引火烧身。于是,他缄口不言了。只能唉声叹气。

又一个男仆急慌慌的又跑过来,说:侯王爷,有人说,公主被人,拐走了,拐到河那边去了。

姬谴急问:被谁拐走了?

男仆说:侯王爷,被河那边,一个吹笛子的人,拐过去了。

姬谴对仆人说:你们俩,一个去西门,一个去北门,让他们每个城门,各派出一百个人。在南门外集合,给我杀到河那边去,就是上天入地,也得给我,把公主找回来。

俩仆人:好的,侯王爷。

俩仆人慌张张跑开去。

姬谴回过头来,说:何乐师,这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了。你现在,带上你的人马,马上上路,操好心,把这一堆子编钟铜器,平平妥妥的送到镐京城。就功德无量了。

何萧之:侯王爷,就此别过。时间紧迫,我们启程了。多谢一直操心。回见!

何萧之骑上战马,大声呼喊道:伙计们,天和地利,风顺路平。打起精神,走喽!

于是,何萧之携带着一大群押护兵士,将十余牛车夹护中,向城外吱吱哑哑赶牛车

一路向城外走去。

车马人护,一行人走出虢城的东大门,向东行进。

忽儿,一阵阵一笛一萧,协音和鸣的清脆婉转的曲声隐隐传来。

何萧之一阵悲凉忧情浮起。他喃喃自语道:姬云公主。我何萧之辜负了你的一片情恋痴心。你今天所走的路,实属无路可走的无奈之举。我只能祈愿上苍,许你一条生路,好好的活下去。对不起了,就此别过!

何萧之车马行队,护押着吱吱哑哑的车牛输重,向东方向走去。

在虢城的侯王厅堂。

姬谴吃惊的说:父王,你的意思是,公主的事,咱们不用管了,顺其自然。

虢仲爷:这孩子的命行不好,婚姻不顺。

既然自寻活路了,那就让她去吧。女孩子的心愿之事,不能强求。往往干涉太多,大多是死路一条。行了,暂且放过,闭上眼睛,不管更省心。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姬谴忧心的说:公主去了河那边,那可是羌人的地片。羌人可是咱们周人的死对头。我真咽不下去这口气。

虢仲爷:谴儿,你还是年轻气盛,不懂人情世故。大千世态,各自为生。相互不扰,自必宁安。得过且过,来日方长。公主的事,就这么放下吧。就当她没有来过咱老虢城,就当,从来没有她,这个人。

四十三

何小子,和他们的迎王亲的大队人马,一路奔波,来到了西虢老城。

当然,做为新郎的成王,自然不能来这么远的关中西地来丈人家接新娘子。

从陈仓的老虢城,把新娘子,接到长安的镐京城,走旱路,由于道路坎坎坷坷曲里拐弯,坐木轮车,快者得三天,慢者得四天。而坐水船,从西向东顺流,一天即可到达。送新娘在路上时间过长,很容易遭外夷或野匪阻劫,那会很危险的。最后,经过绞尽脑汁的商讨。走关中渭河水路,既快又保险。于是,用五天时间,把调借过来的南方的精致大木船,用大数量船夫,从东往西,吃力撑划,逆流而上,愣是划到了老虢城南的码头处。

那时渭河船运,大都是平面竹筏子。这几天,码头上出现了奇里古怪的大木船,自然惹引得虢城周边的人儿看稀奇热闹。再听说,老虢城俏姑娘要嫁王亲,那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人们自然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人山人海的来看热闹。这看热闹,只要不收费不卖票,自古以来,都是不分贫富贵贱,人人挤着堆的往热闹处凑。

何小子的兵士接王亲快骑小队二十几人,是用了两天才赶到了这里的。

今天,是从老虢城,接王亲的日子。明天,是镐京城里王亲大婚的日子。所以时间安排的很紧凑,在运作程序上,不能有一点的差迟和延误。

何小子他们昨天到了老虢城,转看了一下这个河川平道中突兀的高台之城,感到神奇而又独特。他们一行昨晚歇息在兵士宿营草棚中。今天早早起铺,洗漱完毕,就集结在虢侯府殿门口。姬谴侯王向镐京城来的客人,讲解了西府在出嫁王亲时的风俗讲究和婚嫁操作程序。

于是,一伙接亲年轻人,直奔姜家府而来。

姜家门院,姜家人进行了一系列祭天神地神仪式。

院子当中,摆满了姜家嫁赠的玉石珠宝和青铜器酒器餐器一大堆。

何小子将带来的丰富王廷聘礼一一交予姜家。

出嫁的第一讲究,是娶家派一人,把新娘子从闺房背出来,背出院子,背过虢城街道,背下城南土坡,背过浅滩路,背上停泊在码头的大木船。

未婚且健壮的何小子,作为接嫁带头人,被选为胜任这个差事。

这个背新娘子的背法,不是让新娘子爬贴在背者的脊背上。这样有身贴不雅的忌讳。而是背者,背一个近似小竹椅的背架,让新娘子背靠背者,前胸体朝向后外。

何小子随之背上这个有趣的背架。他进入了闺房的门。

低矮的闺房内光线昏暗。姜家的婶娘们正围着哭哭啼啼不舍娘家的新娘,一是为其饰装打扮,一是劝说别哭。

嫁哭,是出嫁女子在走出娘家时必作的程序。一是表示对娘家生养感情的不舍。二是新娘对陌生夫家的怯怕畏惧。三是也是一种表示自身清白贞节的意思。

一婶娘看了一眼进屋的何小子,对姜小嫚新娘说:小嫚,听婶娘话,别哭了。你看,人家接亲的背木架的己经进来了。不敢再这么磨蹭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臣妻

六十二年冬

殿下为何如此心虚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古周青铜尊
连载中陈仓蚊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