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章·杂论灵山
信徒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所以一大清早,我便被他们房间打来的电话给闹醒了。穿衣窜门,床上的 SoSo 尚还有一丝春光乍泄,见我进来,愣是窝在被子里不动弹。
“待会儿去哪里啊?”信徒问我。
这还真把我给问住了,虽然以往来过无锡,可都是走马观花,顶多草草地在著名的鼋头渚晃过一圈,除此之外就一概不知了。
好在有伟大万能的互联网,搜索“无锡旅游景点”,出来的东西还真不少,我跟信徒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一个地方——灵山大佛。
信徒一直都说自己信佛,我虽然不是信徒,但这段时间一直想临时抱抱佛脚,去祈求“这样一个人的屋子能早点儿结束”。
设置好导航,我们开车驶向浩瀚的太湖。以前在新闻里看到说太湖蓝藻爆发、湖水污染严重还不觉得是回事儿,可当一股浓烈的恶臭迎面从车窗灌进来时,我们都立刻从每个毛孔迸发出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
望着路边湖水上漂浮的一大片黏糊糊的东西,尽管车窗已经紧闭,还把空气清新剂洒得到处都是,可那股难闻的味道还是挥之不去,看来人类再这么自傲下去,终究会被大自然给灭了。
不知道是地势的原因,还是真的佛祖显灵,当我们逐渐驶近灵山景区的时候,太湖的蓝藻消失了,空气也重新恢复了清新的味道。据说灵山大佛由三山环抱、气势雄伟壮观: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此等地灵形胜、风水佳绝,实在为难得的佛国宝地。
可是,当我们真正来到灵山的大门口时,我倒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现代的主题公园。可能是我对古物太过执念了,毕竟灵山大佛是现代才修建的,也许一开始就把旅游和商业考虑在了很重要的地位,不然的话门票也不会一下子就收到了 150 元。
景区的介绍说:灵山的历史可追溯到 1000 多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现在的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印度的灵鹫山,就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并嘱大弟子窥基在这里主持开法。小灵山寺就由此逐渐发展。
不过我倒觉得:也许玄奘真的给这里命了名,但真正把这里开发出来的除了政府和商人外,还有那位闻名遐迩的赵朴初先生。按照赵朴初先生提出的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我在这里并没有对赵朴初不尊敬的意思,只是我觉得不应该把灵山大佛、天坛大佛和乐山大佛、云冈大佛、龙门大佛放在一块儿,因为显然前两位并不纯粹是为了信仰和天下众生而建造的,而后面的三位,特别是乐山大佛,其开凿始者海通和尚,看见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于是便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史载: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竟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虽然现在的官员或许不敢“尝试将来”,但单就眼前这庞大的园区、高昂的门票、无处不消费的布局,其“善举何在”,“犹难得知”!
信徒说我尽在那儿瞎感慨,我耸耸肩,望了望不远处高耸的佛像,既来之则安之,走吧,但愿心诚则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