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陶融一愣,他们元清派,主修祈神、医术、看相,他跟着师父学得都很出色,他刚才扫一眼就知道那妇人怀里的孩子,肯定是有不舒服的地方,难不成是这家的男主人看他年轻不相信他?

“道长看出了我家孩子是哪里有问题?”汉子话音刚落,妇人立刻有些急切上前。

陶融看了一眼妇人,刚才他在骡子上一眼就看出她怀里的孩子面色不佳,倒没有注意这个妇人,如今一看,她眉毛稀疏又人中浅短,是个子女缘浅或为子女操心多的命格。

妇人年纪不算老,但脸上明显带着疲惫,细看夫妻宫,是二婚美满的命格,陶融又转去看那汉子,他比妇人年轻,长相不算突出,地阁方圆鼻梁直挺,倒是个忠贞顾家的面相。

见妻子说话之后,陶融打量着他们不说话,汉子咬咬牙,摸了摸胸口,掏出几枚铜板,再次拱手道:“道长,我姓梁,叫梁五郞,我婆娘叫王玉娘,这孩子是我们成婚后唯一的孩子,求道长看看我们孩子是什么问题。”

听着汉子带着些口音说得磕磕绊绊的话,陶融立刻摆手,面上肃然:“不必、不用钱,我刚到长安,第一面就与这个孩子有缘。”

王玉娘见道长肃然的神色,一咬牙,抱着孩子走近了些:“道长,您看看这孩子是有什么事,若是好了,我们夫妻愿意给道长烧香。”

“不必。”陶融摆摆手,见自己学着师父平日与信众相处的方式不顶用,干脆不卖关子了,他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拉开裹着孩子的衣料,摸了摸孩子细弱的脉门。

两夫妻见年轻道长仙姿凌然,也不敢再说话了,没听到准话有些急切,但看着他的动作也不敢催促。

陶融摸完脉象已经完全确认了,他对夫妻俩道:“问题不大,是惊到了,所以跟平日不同。”

王玉娘一听,就觉得这位道长看得准,往丈夫的方向挤了挤。

梁五郞有些急切:“道长,这要怎么办?我就一个孩子。”

“别急。”陶融回身从褡裢里摸出他的水囊,倒水简单冲洗了一下手,又将水囊塞回褡裢里。

两夫妻不敢催促,王玉娘眼巴巴的看着道长,见他放完水囊又走过来,站定后对着东方一拜,然后手指掐出一个漂亮手诀。

陶融手掐剑诀,开始诵咒:“赫赫阳阳,日出东方。吾敕此咒,普归不详。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啼哭不止,惊风妄走。元始天尊,赐我神方。”陶融一边诵咒,一边用掐诀的手在患儿眉心、胸口、手心、脚心的位置虚写‘敕’字。“……敕汝精邪,速退千里!急急如律令!敕!敕!敕!”

最后三个敕字,陶融抬高声,看着这个方向的人更多了,原本百无聊赖看着这个新到道士的人,好奇的看看他能弄出什么来,一些原本没留意他们的,听到声音,也转来目光。

等陶融诵咒结束,他将手伸到那孩子额头,隔空轻弹了一下,几滴水落到孩子脸上,原本一副睡不安稳,但一直安静昏睡的孩子睁开眼,含糊叫着阿娘,哭着往王玉娘怀里钻。

王玉娘听着孩子含糊却有力的哭声,这几天来莫名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她抱紧了孩子,向着陶融行蹲身礼:“多谢道长。”

梁五郞揽着妻子的肩膀,有些手足无措。

陶融看了一眼年轻汉子,压低声委婉道:“梁五郞,你家长辈与你家孩儿有些不和,我看你不是愚孝的人,所以提醒你们夫妻一声,你们的孩子最好亲手养育,等这个孩子长到七岁了,才适合再生弟弟妹妹。”

梁五郞一呆,王玉娘原本有些红的眼睛,却一下子落下泪来。

他们今日会带上孩子出门,就是因为最近孩子总是昏昏沉沉的,不哭也不闹,完全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更是与之前娇气缠人的性格不同,平日他们不在家时总是梁五郞的阿娘帮看着,孩子最近性子变了,她很是担心,这次出门卖田坎上种的菜攒家用,她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家里,就把孩子带出来了。

道长虽然说得委婉,但也算是明显了,这就是梁老娘看不惯她跟她的孩子,就算跟梁五郞其他兄弟的孩子带,也没好好带,连孩子受了惊吓也不告诉他们这两个做耶娘的。

陶融看着夫妻先是一愣,然后两夫妻一起抱着孩子呜呜哭,他呆了呆,连忙道:“还有,今日你们进城要注意别让孩子离了你们。”

两夫妻一听,立刻紧张了,收了泪急问:“道长,可是会出什么事?”

“只要别让孩子离身,之后好好养就能平安。”陶融虽然年轻,但身上的气质跟表情却让两夫妻觉得他很可靠,最重要的是原本蔫蔫的孩子,他念了咒之后,立刻就精神了,夫妻俩不得不信。

于是他这话出口之后,夫妻俩把他说过话都深深记下,王玉娘抱紧了孩子看向丈夫,梁五郞立刻把身上的铜钱都摸出来。

陶融在他将钱塞过来之前,抬手制止:“不必,若是有心感谢,等你们今日回家之后准备香火,让你家娃娃真心朝西南方磕三个头即可。”

夫妻俩一听,连忙点头,梁五郞窘迫的将钱塞回衣兜,满心真诚的说了几句多谢道长。

陶融想了想,从袖袋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小瓷瓶,然后倒出一粒小药丸,他将药丸递到小孩面前,笑道:“小缘主吃了这个吧,吃完身上的不舒服就全消了。”

小娃娃眼睛里还含着一包眼泪,但听好看的哥哥说话,就乖乖张嘴了,含住药丸后,还乖巧的用软软的声音道谢:“谢谢哥哥。”

陶融手指尖点了点她的眉心:“福生无量天尊。”

夫妻看着孩子瞬间那蜡黄的小脸都红润了些,心里暗自决定,今日早早卖了菜,回到家之后就要立一个元清派的牌子,之后一家天天祭拜。

他们这边的动静特意放小了,但依旧吸引了许多人留意,见那两夫妻对道士感激的样子,有些人相信,暗自念了声福生无量,有些人见年轻道士没有带冠,只简单的用布巾束发,则暗自猜测这是哪家偏僻小道到长安来传道了。

如今长安城里僧佛盛行,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外来的商人,谁不知道有问题要去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去拜佛,再不济还有玄都观、开元观,这些名寺古观中的僧道法力高深,哪轮得到一个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元清派的道士?

只是大家对僧道都有敬畏,队伍里多是做生意的商人,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没有因为心中想法主动开口的。

围观的闲人心中想法各异,天色渐明,越来越多的人排到队伍后面,商队里的一些管事、主人重新洗漱整理衣袍,队伍中交谈声音开始大起来。

等城门大开,陶融往后看,发现自己排的位置还算前。

队伍渐渐往前,梁五郞夫妻觉得没有什么能报答陶融的地方,进城的时候坚持让陶融从他们前面先走。

陶融没有拒绝,牵着骡子走上前,将自己的度牒与过索递过查验的守卫。

守卫接过文书,快速查验,交还给陶融的时候客气的点点头,还提醒道:“道长,进了长安城正街不能骑行。”

陶融收起自己的文书,客气点点头,拱手道:“多谢提点,福生无量。”

日光熹微,陶融在师父规定的最后一天清晨走进了长安城,金光门的检查快速又规矩,他走进去的时候,很多与他一起等待的商队也重新收拾好,朝着西市前进。

偷懒的拖延症患者,终于千挑万选的在八月结束后的第一天开文了,本文灵感来自于从前看过许多好看灵异鬼怪文,看文途中对道家文化吸引,买了一些书(虽然还没怎么看),于是在找不到文看后生出了写一本古代灵异文的想法(现代的不敢想,怕太有代入感了),文案已经放了好久,终于开始写了,想法可能跟最初生出灵感时已经不同,作者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给背景跟故事线做了完善,现在的目标是,要写一本有逻辑的文,应该不太恐怖,暂定日更,喜欢的朋友们可以收藏一下哦。

也许会跟之前看过我文的朋友再遇,提前给你们比个心,太有缘分啦,希望这个故事也能让大家有个好的体验。[撒花]

九月开学季,可能大部分读者都比较忙,所以此刻相遇更是有缘,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友好交流[红心]

20250929 捉虫,修增了一下词句,便上下文更顺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归长安见闻录
连载中April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