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骡子发出沉厚的叫声,拱了一下陶融的手。

陶融四处看看,在第二条街侧面夹道里看到个画着羊头的幌子,他拉着骡子往那边走去。

他走近,穿着很旧却保持着整洁干净的老妇人就迎上来了,等注意到他一副道士打扮,她的表情有些犹豫,像在纠结是否要招待。

但没等陶融说什么,老妇还是主动招呼了:“小道长,我这小摊子卖的是羊杂羹跟杂粮蒸饼,只要六文一碗,要来一份吗?”

陶融走近已经闻到了香气,他礼貌了一笑:“劳烦店家给我一份羊杂羹。”

老妇人应了一声,仔细擦擦板凳招呼他坐下,守着炉子的年轻妇人听到陶融的话,就从煮好的汤锅里舀出羊羹,老妇人示意她送到桌上,自己则掀开蒸笼取出一个蒸饼。

陶融在摊子外用脚尖划了一个圈,让骡子站在里面等待,自己坐到了桌边。

“小道长,我这小本生意也没什么赚头,这杂粮蒸饼也是自家做的,你要是不嫌弃就尝尝吧。”老妇人用干净的碗装着蒸饼送到陶融手边,脸上的褶皱都盛着笑意。

“福生无量天尊。”陶融微微拱手:“多谢老缘主,你的面相一看就是善良之辈,心中愁苦今日过后就解决了。”

老妇人一听,立刻一喜:“承道长福言。”

陶融有些奇怪:“你家人问题本来就不重,养一段时间就会好,为何这样担心?”

老妇人看了一眼不远处还传来哀乐的方向,叹息一声,摇摇头:“这、还是不打扰道长吃东西了。”

陶融没强求,他点点头,低头开始吃羊杂羹,虽然看起来客人稀少,但这家摊子用的材料依旧很好,吃起来不比他从前吃过的羊羹味道差。

他喝了几口羹,又拿起杂粮饼吃,虽是用杂粮做的,但是口感并不粗糙,嚼起来颇有些嚼劲。

他来时一路□□饼摧残的胃口,总算又好了。

摊子外的骡子看着主人吃得香,刨着蹄子,发出低沉的吭哧声,陶融装作没听到。

老妇人跟媳妇在炉子旁低声商量着什么,不时又看看那只焦躁但依旧站在原地的骡子。

直至陶融吃完,年轻的妇人才走过来,有些为难的道:“道长,您刚才跟我阿姑说家人会好,但我们还是有些担心,想向您求一个平安符。”

“我看你们面带喜色,不用平安符家人也无事的,难道是有什么隐情?”陶融知道时机到了,指指凳子:“不如两位跟我说说吧?”

姑、妇二人听他这样说,对视一眼,坐下开始讲他们遇到的事。

这事,也跟前面办丧那家有些关系。

老妇人自称姓赵,年轻妇人姓张,他们夫家姓吴。

这家羊杂羹的摊子,是年轻妇人跟她家的夫君经营的,六天之前有一队打扮怪异的胡僧进了他们店铺,吃完之后围着小摊念念叨叨了一番,便表示用祈福抵了饭钱,但吴小郞不愿意,那为首的僧人明显不快,指了指吴小郞的腿,便带着其他僧侣扬长而去。

等吴小郞去追他们,却不知被什么绊倒了,摔折了右腿,吴娘子跑去请了医者过来,花了许多钱将折腿接上,那时吴小郞的神志还是清晰的,但回到家的他就开始发高热,这几日一直高热不退,只能一直喝着药汤吊命。

家里只有羊羹摊子这一营生,张娘子不得不强撑着继续开摊子,赵老娘来帮忙,但这几天那边的大户办丧事,声音实在太大,很多往常来这边吃羊杂羹的老客都觉得晦气,就算馋这一口了,也宁愿走远几步,到西市吃去。

“我们这摊子本来就是小本营生,如今……。”张娘子想起这几天白天守着只有几个客人的摊子,晚上回去之后还要担心高热不退的郎君,忍不住落下泪来。

赵老娘也目念悲意,但她却有一事想问清楚,她期盼的问:“道长,我家小儿是不是被那胡僧下了恶咒?真能平安无事?”

陶融选择到这个摊子上来吃东西,就是看他们位置好,想了解一下对面那家的情况,听张娘子说了他们的经历,他基本就能确定,那家确实有不对的地方。

他先安抚这对承担了许多压力的姑、妇,双手掐诀:“福生无量天尊,你们一家一向与人为善,遇到这些事情也能坚强面对,三清不会容许善有恶报的,不必担心吴小郞的问题。我没在现场,不能看出那胡僧是不是真的对吴小郞下了恶咒,但办丧事那家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很可能是那些僧人捣鬼,不知可否与我讲讲那家的事?若有问题,我既然经过,必不能不管。”

姑、妇俩心下稍安,面前这小道长看起来虽年轻,但行事说话间却令她们极信服,特别是张娘子,她那天也见了那些僧人,这几天听到那边一天几次的传来丧乐声跟哭声,浑身都不自在,但她又怕不来开门赚不到钱,家里支撑门户的吴小郞真出事,家里没了银钱就真的没法了。

但今天这道长进来,她心里慌张的情绪一下子就定了。

听道长说家里夫郞无事,她也莫名很相信,而且刚才她跟她家郞君的阿娘商量,两人居然有一样的感觉。

现在道长说吴小郞没事,又似乎想了解僧人做的恶事,要给那些僧人教训,她们一面是期盼能为自己出一口气,一面也觉得要惩治恶僧,不能让他们害了更多人。

张娘子想了想,开始道:“那些僧人到摊子上是六天前,第二天那家就突然办丧,今天是第五天了。”

“办丧的是那家的妾室。”赵老娘补充“宅子刚置办起来的时候,我见过那妾室两次,是个很俊秀的小郎君。”

张娘子怪道:“咦?不是个爱时兴装扮的小娘子么?”

陶融微一皱眉:“特意置办的宅子安置两个外妾?”

赵老娘摆手:“不对,那家管家说家里只有一位,他家小郞特别受宠爱。”

糖油饼作者想象的味道是红糖饼哦,我自己做过,手艺不精有,但也还行嘿嘿[哈哈大笑]

20250918 调整对‘婆婆’‘婆媳’这样的描叙。唐朝妻子对丈夫的母亲,称‘姑’或‘舅姑’(‘舅’指丈夫之父;母亲称儿子之妻,常用‘妇’、‘新妇’,描述二者直接用‘姑与妇’‘舅姑与亲妇。婆婆、婆媳等口语化称呼宋之后才逐渐普及。丈夫之姑,称呼姑母;丈夫之舅称之为舅父

20250929 捉虫,修改掉了明显错误,金光门到朱雀门外这一段大道,可称之为金光门大街,有名的朱雀大街,是自明德门至皇城朱雀门这一段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县的大街,修增了一下词句,便上下文更顺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归长安见闻录
连载中April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