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等到第二天,视频就被管制室的另个带班主任转到了群里,许言的主管领导立刻就在群里发了个“?”,而后一个电话直接打了过来。
那时候许言刚下晚班,一只脚正准备踏进浴室就被领导的连环电话声给震回了书房,认认真真地把事情给完整地复述了一遍。
但领导就像聋了一样,大着声音训斥:“礼貌!礼貌!我说过多少次了,咱们做管制的对飞行员就像对家人一样,你在家跟你兄弟姐妹会这么强硬地说话吗?”
许言用ipad飞快地把视频静音放了遍,看着置顶评论那个显眼的赞:“不会。”
他直接把人吊起来打,根本不会给他点赞的机会。
“你还知道不会!”领导苦口婆心,“小潘机长可是国航的金疙瘩,人微博的粉丝量还那么多,以后在甚高频遇见了对人客气点。”
“嗯。”许言答得很快。
工作干久了都这样,别管能不能做到,先说答应地快不快吧。
领导终于气顺了点,也不太想为难许言,最后责任算到了张文身上:“你们组那个叫张文的管制,你该说也要说一下,年轻人脾气不要那么冲嘛!”
许言敷衍两句,挂了电话。
领导离开基层太久,可能都忘了一线管制员的辛苦,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的理想化情况。
空中管制员主要分为塔台、进近和区调,塔台主要负责飞机的推出、滑行、起飞降落等离地六百米范围内的飞行活动,区调是负责航空管制区内所有经过飞机的平飞调度。只有进近是负责离地五百米到六千米左右的高度内所有飞机的进离场工作,包括“飞机起飞后的航线引导、着落前的落地排序”等各种复杂内容。进近管制同一高度层内迎来送往,所负责的区域相对立体,需要管制员拥有很强的预判、逻辑和沟通能力。【1】
相对而言,进近岗位对管制员的要求会更高,也更辛苦些。
一个指令下是成百上千条人命,一个管制员身后是看不见的三五年青春。
从实习管制到正式管制,许言走了一年半,而张文整整走了三年,先后轮岗过塔台、区调、五边等岗位,压力大到有段时间他天天带着呕吐袋上班。
今年春节,许言最多的一小时发出了将近六百多条指令,指挥百余架飞机正常航行,相当于每一秒钟都在不停地说话,中文、英文无缝输出。每一架飞机只要进入了他的雷达扇区,他都要在脑子里形成这架飞机的进离场航线,还要避开同个时间内同个高度层的其他飞机。
每道指令落地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
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他们要做的却是零失误。
这甚至不是要求,而是底线。
许言批评过了张文,这事在他这就是过了,不可能因为领导或者其他人的话再把他抬出来鞭尸。
所以那个晚上,许言只是把发烫的手机开了静音,放到了书桌上,一路走出书房门口。灯刚关,他就看见放在书桌上的手机冒蓝光。
“……”
许言手搭在门把上,不假思索的把门关上,而后又毫不犹豫地打开,走进漆黑屋里,居高临下地看了眼屏幕闪烁的名字。
下一秒,就老老实实地把手机给揣着带出来。
“何处,晚上好…”
次日局里开会,许言听了一整天的各种规矩,身上的班味把蚊子都给熏了个干净。他难得穿过局里小花园时全身上下都干干净净,没有一个红肿的印子。
下班前,他绕回管制室看了眼。张文还没走,一见他“蹭”地就站起来。
“许主任。”张文声音都有点慌,“我昨天…”
“打住,事过去就不说了。”
许言听人提了一天,实在是够了。
这事说到底它就不是个大事,归根到底是因为现在网络太发达,对老派的领导冲击力过大,过于畏惧,以至于草木皆兵。
“你今天不是白班吗?忙完就下班吧。”
许言绕过他走到雷达屏幕旁,接班的人已经戴上耳麦了。
他站着听了会儿,又去看了眼区调。区调管制席上坐着的是个小男生,娃娃脸,还在实习期。
带他的师父坐旁边监听。
小朋友年纪小,说话也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听得许言都有点乐。
“南航2332,下高度6000米,联系郑州进近122.75。再见。”
“春秋7823,保持高度7800米。”
“国航7833,晚上好,郑州区域,雷达…”读完航班号,小管制愣了下,停了有两秒才发现自己是遇见了姐妹航班号,慢吞吞补完,“雷达看到,上到高度7200米。”
也就是晚班航班少,留给小管制的反应时间长。但就这,小管制还是被带他的师父拍了一巴掌,声音委屈地继续指挥。
“春秋7823有天气,可以下到高度7200米吗?”
“下高度72,”春秋机长答得很快,停了秒,在高频问,“需要调速吗?春秋7823。”
需要调速吗?
小管制很含蓄地看了眼带班师父,师父又一巴掌拍了过去。
小管制扁扁嘴:“自己把握下降速度,春秋7833。”
甚高频上管制员话一说完,频道前后响起两道声音。
“证实春秋7823?”
“国航7833…干扰了?”
许言没忍住笑了声,负责监听的师父脸都黑了。
“更正,春秋7823有天气,下高度72,速度调到350,注意前机尾流。”许言开口,游刃有余, “国航7833,保持当前高度7200,增速400,拉开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