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下列与该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醅酒”的过程利用了微生物的作用
B.“绿蚁”是因为酒中添加了可食用调色剂
C.炉火燃烧的过程是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D.从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答案:A。醅酒过程要发酵,发酵需要利用到微生物,A选项表述正确。“绿蚁”是酒在发酵后未经过滤,由酒曲、粮食等物质形成的,B选项表述错误。炉火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C选项表述错误。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吸收热量,D选项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3:关于常见气体的工业制备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和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制备一氧化碳的原料
B.电解水时制备得到的氢气体积比氧气体积更大
C.通过低温液化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沼气中的甲烷
D.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D。碳(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A正确。在充满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入直流电,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得到的氢气是氧气体积的两倍,故B正确。低温分离是使气体混合物通过压缩、冷却、膨胀等操作在低温下液化将其各个成分分离的过程,利用了各个成分沸点的不同,故C正确。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的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D。)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1: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C.先进性 创新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答案:D。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中国经验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一般规律。第一空,中国经验是在开创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所以具有“实践性”“特殊性”。“地域性”“先进性”与前文语境不符,故不选。第二空,中国经验吸收了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又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所以具有“国际性”“普遍性”与“创新性”,其中“普遍性”最为合适。此处并没有强调“理论性”,故不选。综上,应填入“特殊性”“普遍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2: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______。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______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蔓延 守护 犹豫B.扩散 占据 退缩C.泛滥 掌握 含糊D.滋生 控制 迟疑
(答案:C。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主流媒体在宣传时应发挥的作用。根据语意,第一空所填动词的主语是“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蔓延”“扩散”“泛滥”合适。“滋生”意为引起,不合适。第二空所填动词的宾语是“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填入“占据”“掌握”“控制”合适,表达主动性强。“守护”强调已有主动权,保护其不被夺走,不符语意,不合适。第三空指对待原则问题的态度,与“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相对,“犹豫”“迟疑”“含糊”合适,“退缩”不合适。综上,应填入“泛滥”“掌握”“含糊”。因此,正确答案为C。)
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尽其用 历久弥新 B.因地制宜 经久不衰C.顺势而为 利在千秋D.因势利导 泽被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