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在与众人寒暄、展现其无可挑剔的社交技巧的间隙,目光状似随意、实则如同精密雷达般扫过全场的每一个角落,
自然也毫无意外地落在了那个唯一不受他魅力干扰、仿佛置身事外的安静身影上。
他眼底极快地掠过一丝如同鹰隼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光芒,但那光芒转瞬即逝,快得无人能察,脸上那抹标志性的、令人如沐春风的温和笑容没有丝毫改变,反而似乎因为发现了“有趣”的目标而加深了些许。
他端起节目组提供的、印着logo的纸杯咖啡,步履从容而优雅地缓步走向姜柠所在的方向,在距离她大约一米五、一个既不显得冒犯又能清晰对话的位置停下,
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尊重与一丝恰到好处的仰慕:
“这位一定就是姜柠老师吧?
幸会。您之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和刚刚的‘鹊桥仙’,我都有幸反复观摩了数遍,实在是……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能将我们东方古老的传统技艺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直抵哲学与美学境界的高度,实在令人由衷佩服,自愧不如。”
他的话语听起来真诚无比,客气周到,姿态放得极低,任何一个细节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完美符合一个后辈对行业顶尖前辈的敬仰姿态。
姜柠从那些承载着岁月与先祖智慧的字里行间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得像一汪深不见底的古潭,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出于最基本的礼貌,微微点了点头,唇间吐出两个清晰却淡漠的音节:
“谢谢。”
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即,她的目光便毫不留恋地、自然而然地重新落回了手中那本仿佛蕴含着无穷奥秘的笔记上,并没有任何继续交谈、或者说任何客套寒暄的意愿。
这种近乎冷淡、甚至可以说是不给面子的回应,让周围几个一直竖着耳朵、密切关注着这边动态的选手都替周晨感到一丝明显的尴尬,空气中弥漫开一种微妙的凝滞感。
周晨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未减,仿佛完全没有接收到那份冷淡,反而像是非常理解并欣赏她的这种“专注”,语气依旧温和得如同暖玉:
“姜老师醉心技艺,心无旁骛,物我两忘,这份纯粹与定力,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真是万中无一,难得至极。”
他像是随口感叹,声音不大,却运用了某种技巧,确保每一个字都能清晰地传到附近每个人的耳中,包括那些假装在做别的事实则全神贯注偷听的选手,
“不过,话说回来,烹饪的世界,毕竟如同奔腾的江河,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吸收融合的。
有时候,过于沉溺和固守于某一种传统,哪怕它再辉煌,会不会也在无形中……
限制了探索更广阔天地的可能性?束缚了手脚呢?”
他话锋巧妙地一转,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毕竟,像分子料理的解构与重组、低温慢煮对食材本味的极致挖掘、以及各种新兴发酵技术带来的风味革命……
这些现代烹饪技术与理念,也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视觉维度、口感体验和风味惊喜。”
他这番话,听起来姿态谦卑,像是同行之间基于学术的友好探讨与思维碰撞,
但其内核,却精准而尖锐地指向了姜柠烹饪理念最核心、也是最受争议的部分
——对传统的极致坚守与某种程度上对“现代技术”的“忽视”。
立刻有选手像是找到了知音,出声附和:
“周老师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现在全球很多顶尖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核心玩法就是分子料理和科技赋能,那视觉效果和口感层次,确实颠覆传统,让人大开眼界!”
“对啊对啊,传统肯定要继承,那是根基,但创新也不能停下脚步嘛,要跟上时代才行。”另一位选手也点头表示认同。
周晨微笑着听着众人的议论,目光再次转向姜柠,脸上带着一种征询意见的、无比谦逊的表情,仿佛真的只是一位虚心求教、渴望思想碰撞的后学末进。
姜柠翻动泛黄纸页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
她再次抬起头,看向周晨。这一次,她的目光在他那张英俊得无可挑剔、始终挂着温和笑意、仿佛毫无攻击性的脸上,停留了稍长一些的片刻。
她的眼神依旧清澈见底,没有因为这番隐含机锋的话而产生丝毫恼怒,也没有任何急于争辩的冲动,只有一种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洞悉内核的深邃平静。
“技术,是工具。理念,是灵魂。”
她开口,声音不大,却如同玉石轻叩,清晰地、平稳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工具本身,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想用它来表达什么,传递什么。
用分子技术解构再重组,若其核心目的只是为了炫技,为了制造视觉奇观,那与用廉价的色素和香精堆砌出浮华的视觉效果,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舍本逐末。”
她的话语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激烈的情绪起伏,却像一把精准而冰冷的手术刀,犀利地剖开了某些披着“创新”与“科技”外衣下的空洞与虚无,
“真正的创新,不在于使用了多么前沿的技术,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了食材的本源,是否扎根于文化的深厚土壤。
是在理解的根基之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的新意与生命力,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
否则,再炫目的技术,也只不过是无根的浮萍,短暂的烟花。”
她的话语,如同一盆冷静的冰水,悄无声息地浇熄了方才因周晨而燃起的、对“新技术”的盲目热情。
周晨脸上那完美无瑕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硬了极其短暂的一瞬,仿佛精密面具上出现了一道微不可见的裂痕,
但立刻就被更深的笑容所覆盖、修复,他甚至还能流露出几分恍然大悟、深受启发的神情:
“姜老师见解深刻,一针见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
看来我们对‘创新’一词的理解维度与内核定义,确实存在着一些……
有趣的差异。这更让我期待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有机会向姜老师多多学习,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他表现得极其有风度,甚至可以说是过分得体,主动为这场短暂的、发生在理念层面的无形交锋画上了句号,将可能升起的火药味消弭于无形。
然而,在他转身,迈着依旧从容的步伐走向其他选手,重新融入那片由他主导的、温暖融洽的谈笑风生时,
那背对着姜柠和众人的眼底深处,一抹被完美压制和隐藏的冷冽寒意,却悄然凝结,浓重了几分。
这个姜柠,果然如同赵制片私下提供的资料所显示,以及他自身敏锐直觉所察觉到的那般,不仅固执、清高,难以被外界影响,
而且思维极其敏锐、逻辑清晰,绝非易与之辈。她就像一块深埋在泥土中的顽石,看似朴拙,实则坚硬无比。
他周晨,顶着“法国蓝带”最高荣誉、“西餐王子”的闪耀光环放弃海外优渥的发展回国,投入这档国民级综艺,所要的,绝非仅仅是一个露脸的机会,或者与其他选手和和气气地切磋交流。
他想要的,是碾压式的、毫无悬念的胜利;是如同火箭般迅速积累起庞大的、忠实的粉丝群体;
是将自己打造成国内餐饮界新一代的、兼具技术、颜值与国际视野的超级偶像和行业标杆。
而姜柠,这个横空出世、凭借“传统”二字意外封神、占据着舆论和实力制高点的女人,无疑是他规划好的登顶之路上,最大、最显眼、也最具威胁性的那块绊脚石。
必须搬开她。
而且,要搬得巧妙,搬得不着痕迹。
周晨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春风般和煦的模样。
明的冲突太低级,也容易败坏他精心经营、投入巨大的“绅士”、“优雅”、“有涵养”的完美公众形象。
但暗中的手段、规则内的博弈、人心之间的利用……他浸淫西方顶级餐饮圈与名利场多年,耳濡目染,多得是此类润物细无声的“技巧”。
节目组那看似公平实则充满操作空间的规则,选手之间因竞争而必然存在的微妙关系与嫉妒心理,以及舆论那可以被巧妙引导、瞬息万变的特性……这些都是他可以借力、可以布局的棋盘。
他借着举杯喝咖啡的动作,眼角的余光再次瞥向那个角落里,已然重新沉浸在自己那个充斥着古籍与食材的世界中的姜柠,嘴角在那无人窥见的瞬间,勾起一抹极淡的、冰冷的、带着势在必得弧度的笑意。
理念不同?很好。
正合我意。
那就用最残酷、也最直接的比赛结果来说话吧。
他会让她,以及所有那些盲目追捧她、将她奉若神明的观众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认识到,在这个全球化、技术驱动的新时代,所谓的“传统”与“底蕴”,
在更“先进”、更“科学”、更“国际化”的烹饪技术、美学理念和运营思维面前,是多么的陈旧、缓慢与不堪一击。
西餐王子已然华丽登场,带着足以融化冰雪的温暖笑容,与深藏于优雅表象之下、汹涌澎湃的野心。
新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和谐的休息区内,无声而迅速地酝酿、积聚着能量。
而处于风暴眼中心的姜柠,似乎对周身气场的变化有所察觉,那过于敏锐的感知让她捕捉到了那一丝不和谐的冰冷;
又似乎,她全然不在意,只将这一切视为必将存在的背景噪音。
她只是轻轻合上那本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笔记,闭上双眼,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栖息,在心中默默地、一遍遍地复盘推演着下一道她想要尝试从故纸堆中复原、赋予其当代生命力的古老菜谱。
外界的纷扰、算计与即将到来的风雨,于她而言,不过是吹过坚韧山岗的微风,无法动摇其分毫。
她自有她的路要坚定地走下去,自有她认定的、需要穷尽一生去攀登的技艺与精神的高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