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网络上的滔天巨浪,似乎并未影响到《爱心私厨》节目组内部的“喜庆”氛围。

第一期节目凭借“前国宴厨师姜柠”引发的巨大争议,收视率与网络点击量双双爆表,话题度持续霸占热搜榜前列。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黑红也是红,争议即是热度。

制片人赵思源看着后台不断飙升的数据,脸上的笑容比演播厅的灯光还要灿烂几分。

对于姜柠的全网群嘲,他乐见其成,甚至暗中推波助澜。

一个充满争议、处于风口浪尖的选手,正是维持节目热度的最佳燃料。

他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后续的录制中,进一步“挖掘”和“引导”姜柠身上的“戏剧冲突”。

就在这暗流涌动、各方心思浮动之际,节目组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转移了部分聚焦在姜柠身上的炮火,引发了新一轮,且更为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爱心私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正式宣布本季节目的重磅特邀评委——延舟科技创始人兼CEO,陆延舟,将空降第二期节目录制现场!

消息一出,全网哗然。

如果说姜柠的领域是大多数人只能仰望而难以真切理解的“庙堂之高”,那么陆延舟所代表的,则是这个时代最炙手可热、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且被无数年轻人奉为圭臬的科技与资本力量。

延舟科技,成立不过短短数年,凭借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突破性算法与应用,迅速崛起为业界独角兽,估值早已突破千亿。

而它的掌舵人陆延舟,更是传奇般的存在

——孤儿院出身,凭借惊人的数学与逻辑天赋,一路名校,白手起家,短短时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科技帝国。

他年轻、英俊、富有,却鲜少在媒体前露面,私生活成谜,行事风格极度低调且理性,被称为“科技圈最神秘的AI总裁”。

他的加盟,无疑是将《爱心私厨》这个本就热度不低的美食综艺,直接推向了破圈的风口。

【卧槽?!陆延舟?!是我知道的那个陆延舟吗?!延舟科技那个?!】

【节目组牛逼!!!这都能请动?!陆大佬不是从来不上综艺的吗?】

【次元壁破了!科技巨鳄来美食节目当评委???这搭配也太魔幻了!】

【好奇陆总会怎么点评美食?用代码分析营养成分和分子结构吗?哈哈哈!】

【啊啊啊!为了陆总我也要追这节目!这可是活的、行走的顶级高富帅兼大脑性男!】

【我赌五毛,陆总去节目是为了考察餐饮行业大数据应用(狗头)】

......

舆论瞬间被点燃,期待与好奇淹没了之前关于姜柠的种种争议。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以理性、数据和逻辑著称的科技巨头,将如何与充满感性、烟火气和人情世故的美食世界产生碰撞。

...

第二期录制当天,演播厅的气氛与第一期截然不同。

一种混合着兴奋、紧张与窥探欲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选手们,无论之前是走什么路线的,今天都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眼神时不时飘向评委席上那个依旧空置的、属于特邀嘉宾的位置。

姜柠依旧是那副沉静的模样,提前抵达,在自己的操作台前做准备工作。

对于外界的风云变幻,无论是针对她的恶评,还是新评委引发的热潮,她都仿佛置身事外。

她小心地检查着今天要用的食材——一方质地极其细嫩、吹弹可破的盐卤豆腐,以及一锅精心准备、清澈见底的温油。

她的眼神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些食材本身。

录制即将开始,现场导演在做最后的调度。

忽然,入口处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投向那个方向。

一道挺拔的身影,在节目组高层和助理的簇拥下,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

正是陆延舟。

他穿着一身量身定制、剪裁完美的深灰色西装,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如同他的第二层皮肤。

鼻梁上架着一副纤薄的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双眸深邃,却如同两口古井,不起丝毫波澜,扫视全场时,带着一种近乎机械的冷静与审视。

他的面容英俊得无可挑剔,但那种英俊缺乏温度,像是用最精确的数据建模而成,每一处线条都透着疏离与理性。

他的出现,自带一种无形的气场,瞬间压制了演播厅内所有的喧嚣与浮躁。

原本还在交头接耳的选手们瞬间噤声,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上前迎接,试图用幽默的话语活跃气氛:

“让我们热烈欢迎陆总!陆总,第一次来我们美食节目,感觉如何?是不是和我们科技论坛很不一样?”

陆延舟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接过话筒,声音透过优质的音响设备传出,低沉、悦耳,却如同AI语音合成般精准平稳,缺乏人类情感的起伏:

“环境参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

分贝值更高,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复杂,视觉信息密度过大。

不过,从商业模型和数据流量的角度看,本质都是注意力经济的具象化呈现。”

一番话,让主持人的笑容僵在脸上,现场观众也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有些尴尬又觉得好笑的声音。

这……这真是来做美食评委的吗?

录制正式开始。

第一环节是选手作品展示与品尝。

陆延舟在评委席正中落座,姿态优雅,背脊挺直,如同精密仪器。

...

工作人员将选手们的作品依次端上。

轮到甜甜那款备受瞩目的“彩虹云端蛋糕”时,她紧张又期待地看着评委席。

其他评委或赞叹其造型绚丽,或点评其口感丰富。

轮到陆延舟,他拿起特制的甜品勺,动作标准得如同在进行化学实验取样,切下极小的一块,送入口中。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闭眼品味,而是直视前方,瞳孔深处似乎有看不见的数据流在滚动。

片刻后,他放下勺子,用纸巾擦了擦嘴角,开口,声音依旧平稳:

“糖分含量超标187%,人工合成色素检测出六种,其中两种过量。

口感层次单一,奶油与蛋糕体的结合度评分67.2,低于基准线。从营养学角度看,价值为负。综合评估:视觉吸引力掩盖了本质的低效与不健康。”

甜甜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现场一片寂静。

这点评……也太狠了!也太……不像美食点评了!

其他选手的作品也未能幸免。

“分子料理泡沫,技术实现度尚可,但风味载体效率低下,口感与味觉体验割裂。”

“情怀叙事对产品本身价值无增益,反而因过度渲染导致期待值与管理失调。”

“传统技法还原度78%,但创新维度为零,不符合边际效益递增原则。”

...

他的每一条点评,都像是一份冷静到残酷的数据分析报告,剥离了所有情感与美学的外衣,直指核心的“效率”、“价值”、“数据”。

选手们被他点评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观众席则不时发出难以置信的抽气声和窃窃私语。

这简直是一场由理性主导的、对感性美食世界的无情“降维打击”!

终于,轮到了姜柠。

她的“玲珑千层酥”被端了上来。与其他选手琳琅满目的作品相比,这盘金黄小巧的酥点显得格外“寒酸”。

主持人试图暖场:

“呃……这是姜柠老师上期制作的‘玲珑千层酥’,看起来非常……朴实。”

其他评委尝过后,有人含蓄地表示“酥皮层次感不错”,但也有人委婉地批评“缺乏新意和视觉冲击力”。

镜头给到陆延舟。

他依旧是那套标准的品尝流程,切下一小块,放入口中。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没有任何变化。

数秒后,他平静地开口:

“油脂分布均匀度94.7%,层次数预估超过两百层,热传导控制精确,焦糖化反应与美拉德反应处于最优区间。

口感酥脆度与化口性达到平衡峰值。

无多余添加剂,食材本味突出。从技术实现角度评估,效率与完成度极高。”

一番纯技术流的分析,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没有评价好吃与否,没有谈论美学价值,只是用数据肯定了这道点心在“技术”上的卓越。

然而,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没有人注意到,他放在桌下的、戴着昂贵腕表的左手,几根手指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指尖微微发白。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那块千层酥入口的瞬间,他那片如同荒漠般死寂的味蕾,似乎被一道极其微弱的、陌生的“信号”拂过。

那感觉转瞬即逝,快得让他以为是神经错觉。

是酥皮油脂的润?

还是那一点几乎无法捕捉的、小麦经过精准火候催化后产生的天然甘甜?

他无法确定。

他的味觉数据库里,没有对应的存档。

这种“未知”,让他理性的世界,产生了一丝微米级的裂隙。

他抬起眼,第一次,真正将目光投向选手区那个一直安静得几乎被忽略的身影——姜柠。

她站在那里,依旧是那副疏离平静的样子,对于他这番与众不同的“好评”,脸上没有任何欣喜或波动,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陆延舟镜片后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

在他的内部评估体系中,姜柠这个“前国宴厨师”的变量,风险等级依旧很高(舆论负面),但似乎……其本身的“技术参数”,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入分析的异常值。

他不动声色地,在脑海中调高了关于“姜柠”这个观察目标的优先级。

录制在一种怪异的气氛中继续。

没有人知道,这位看似冰冷无情的“AI总裁”,其坚固的理性堡垒,已经因为一块看似朴素的千层酥,被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而风暴眼中的姜柠,对于评委席上投来的那道探究的、理性的目光,似乎毫无所觉。

她只是垂着眼眸,在心中默默复盘着刚才陆延舟那番纯技术流的点评,觉得……这个人,虽然说话方式古怪,但至少,比那些

只看表象的评委,要接近事物的本质一些。

科技的尽头,与烹饪的本源,是否会在某个不为人知的维度,悄然交汇?

无人知晓。

但命运的齿轮,已然因为这一次看似平淡无奇的交集,开始缓缓转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臣妻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国宴主厨的降维打击
连载中绿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