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七娘被逗乐,笑骂道:“好个小桑儿,净打我这都知名头的主意!”
两人对饮闲谈,窗外是逐渐热闹起来的长安城。
三碗茶汤下肚,额外又用一盘果子点心,孟桑暗自估摸着时辰,起身向宋七娘辞别。
临别前,宋七娘笑着放开孟桑的手:“你放心,入国子监公厨的事我记着呢,定给你办得妥妥帖帖。”
孟桑叉手行礼:“多谢七娘,下回我自掏腰包,做旁的新奇吃食请七娘品鉴。”
宋七娘笑着应了一声好,又唤来仆人,让他提着食盒送孟桑回去。
-
顶着日头回到宣阳坊姜记食肆,孟桑告别送她回来的小仆,双手拎着食盒进了店里。
店中尚有几位食客,零零散散分坐在食案后。
其中有一二熟客已经记住孟桑的相貌,见到她还热情问了好。
孟桑一一回礼,又与坐在柜子后头的朱氏、姜大郎打了个招呼,径直回后厨。
食盒中的碗盘已被宋七娘的仆人洗净,孟桑再用清水冲过一遍,随后将它们分门别类摆放好,方才去给姜老头打下手。
“要备些什么?”
姜老头答:“半盘鱼脍。”
孟桑应声,一边干活,一边犹豫要不要提前将国子监食堂应聘的事告诉姜老头。
她仔细思量之后,决定还是等过了考校,再将好消息告诉姜老头,免得事情出了意外,让大伙儿空欢喜一场。
没过多久,姜素掀开门帘进来,约还能听见姜大郎的催促声,大意是让姜素放机灵点。
哪怕姜大郎压低了声音,但身处后厨的几人依旧能隐约听清,一时无言。
孟桑对此已经见怪不怪,跟没听见似的,继续片着手中鱼肉。
姜素尴尬一笑,习惯性地去到灶后,目不斜视地专心烧火。
而姜老头哼了一声,继续挥舞大勺,有条不紊地做了一道客人点的小炒,出锅装盘。
等去大堂送完菜回来,姜老头从怀里掏出钱袋,递给孟桑,淡道:“店里素油不多了,桑娘你去买些回来,素素也一同去。”
为防止她俩没听懂暗示,老人又补了一句:“天热,店里不忙,贵客也得申末才至,你们两个女娃娃自去吃些酥山,不必急着回来。”
闻言,孟桑将那片好的鱼肉递过去,又接过钱袋,扯着姜素从后院小门出了食肆。
虽然酥山这道冰品称不上金贵,但因铺子须得有自家冰窖,故而卖酥山的铺子也并非随处可见。
除了皇城边上的几个坊,便只有东市、西市才有得卖。
姜老头此举,是有意将孟桑和姜素支走,免得留在店内,姜大郎又要弄什么幺蛾子。
宣阳坊与东市毗邻,走过去不远。
两人行至东市,寻了一家卖酥山的铺子坐下,招来茶博士点了两碟酥山。一直等冰品送来,姜素都是一言不发的模样,似是不晓得说什么,又好似有千般言语存于心间,不知从何说起。
孟桑看得出她的踌躇,便也没打扰对方,先享用起眼前的冰品。
酥山此物,实则是古代的冰淇淋。
以碎冰为底,堆成山峦模样,再滴上一层白色酥油,配以花草鲜果作饰,即做出了一道状似青山的冰品。
舀上一勺送入口中,带着**味的细冰顷刻间融化,滑腻的甜浆顺着咽喉而下,将凉意径直送入胃部,带来一缕缕持续不断的清爽之感,驱散夏日里剪不断的热意。
孟桑小口吃着,心中颇为遗憾。
她们今日买的是最便宜的一种,碟中仅铺三四勺碎冰,除了酥油之外,顶部只是意思意思地搁了一小块桃肉。听说达官显贵家里吃的酥山,得是用各色鲜果装饰出一座活灵活现的小山,深红色的樱桃、黄澄澄的油桃……色香味俱全,堆成满满一大碟。
啧,那得多爽快!
孟桑在心中摇头叹气,也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实现夏日的“酥山自由”?可悲可叹啊!
就在此时,方才一直一声不吭的姜素,似是积攒够了勇气。
姜素叉手,羞赧道:“桑娘,近日来的种种荒唐事,是我阿耶做错了,我代他向你致歉。”
孟桑放下小勺,按住姜素行礼的双手:“他是他,你是你,这与你又有何干?我们之间不必如此。”
闻言,姜素急声挽留:“那你后日别走了,就在家里再住一阵子!”
“那可不行!”孟桑笑着摇头,语气却坚定,“承蒙你家收留,但叨扰足足两月,即便没有婚事的由头,也该到我离去的时候了。况且……”
孟桑挤眉弄眼,揶揄道:“便是我想死乞白赖地占位置,某位清秀温柔、与你青梅竹马的刘家郎君怕是也不肯呐~”
提到刘二郎,姜素面上飘了一层薄红,带上女儿家的娇羞:“提他作甚!”
原先有些沉重的氛围顿消,两人打闹好一会才停下,随后手挽着手去逛东市。
直至日头偏移,孟桑买了一壶素油,心中惦记着今日包场的贵客,便与姜素商量好早些回去。
然而回到宣阳坊,走到离姜记食肆不远的一条街道时,孟桑一眼便瞧见,食肆门前有三位身着绯衣官袍的郎君翻身下马。
他们将缰绳交于随身侍从,欲往食肆大门走去。
正是今日的几位贵客。
孟桑倏地蹙眉,看天色是未末申初,客人提前到了。
[1]对于筷子的称呼,应该是明代及以后才出现,之前都称呼为“箸”,比如木箸、玉箸……这篇反正都是标的架空了,就直接用筷子这个称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酥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