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江聆,下一句。”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林少丘站在讲台上,见下边的江聆又在写脚本,扔了颗粉笔头到他桌面上。
粉笔一弹,弹到一旁宁又声的笔记本上。
江聆没听清问题,傻傻起身挠头,林少丘长叹口气,“恨铁不成钢”地摇了摇头,指了指一边的宁又声。
宁又声站起身:“尽是他乡之客。”
宁又声与江聆本都是艺考生,她考声乐,他考编导——只不过后来有人丢盔弃甲,抛下了战友。
但似乎他们相背离的选择最后是不谋而合。
这都归功于宁又声的南辕北辙又南辙。
高二上半年宁又声的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失业。学艺术的再怎么热爱,金钱一定是道路首位要考虑的。
因为学艺术不同于艺术,“学”总归是有代价的——或许时间、或许天赋、或许……钱。
她因此与江聆分道扬镳。
……
宁又声下定决心走普通高考这条道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需要面对的是腥风血雨。
可能这种英雄主义对于成年人来说不过是无可奈何,但对于当时一个还没成年的小姑娘来说——那可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宁又声的课桌搬离江聆的身侧,在一个还算不错的秋天。
他身上有老巷子一铺糖炒栗子的味道,味道黏在薄薄的围巾上,甜滋滋的,却咀嚼得让人心里发酸。
老好人江聆没帮他搬桌子,只是静静趴着,看着宁又声忙活。
江聆身边换了人,但他们还在一间教室。
宁又声一路从平行班中游“杀”进尖子班,来回不过江聆去集训的一段时间。
所以,宁又声的课桌搬离江聆空落落的座位,在一个不太好了的秋天。
她埋头苦学,在学校极少见到江聆。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高三上在冬天等母亲来接自己回家,在操场看台上听鲁豫的播客,遇到了在底下踢球的他。
江聆坐在她身边,宁又声分了一只耳机给他。
她的眉毛弯起一个十分狡黠的弧度,眼睛笑眯眯,鼻头红红的,嘴巴被藏在围巾里。
宁又声怕冷,个子不算很高,被江聆一推,裹得像粽子一般的身体如不倒翁一般,沉下去又弹起来。
宁又声已经忘记江聆那时候跟自己说了啥,或者说是江聆跟自己说了啥。
只知道,有什么咸东西冷冷地凝在了眼睑。
——
宁又声说,江聆的眼睛像是杨柳挂雨,围成两片互不相干的湖和海。
她又说,他长了双神韵如黛玉的眼睛,适合哭,也适合演戏。
江聆抹抹眼泪,青鸟掠过一片欲说还休的湖,祝她高考加油。
后来她考进了市985的金融学专业,只是因为母亲说好赚钱,至于到底她内心怎么想,没有人问过。
在她即将毕业的那个夏天,母亲突发心梗。
也走了。
宁又声突然觉得人生不过这样,匆匆的很。
宁又声后来还是成为了拟声师,而江聆是做动画的,于是他们又成为了同样因故事而存在的人。
……
周末,大孩子从学校回来,宁又声开始上实践课,她答应陈婧的拟声小课堂正式开始了。
“大家觉得,雨是怎么说话的呀?”宁又声问。
“我知道,是哗啦啦——哗啦啦——”
“也可以是,滴答滴答的!”
“是淅淅沥沥!”
……
孩子们七嘴八舌,挤着小脑袋举手向宁又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宁又声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和嘴巴,将一把米洒在盘子上。
“哇——是雨的声音!”
墙角的“小蘑菇”突然冒出头,将身子往外挪了挪,慢慢地向将宁又声围成圈的孩子们靠近。
她注意到了汤圆的动向,不动声色地小心观察着她。
汤圆坐在离大家不到半米距离的地方,宁又声尽量避免自己与她眼神接触,依旧摆弄着手上的东西。
小阳被挤在中间,屁股蛋往外一扭,压到了汤圆的手。他回头,见汤圆因为害怕张开了嘴却发不出声音,突然惊叫起来:“咬人的怪物来了!大家快跑!”
四五岁的孩子们打翻了米杯钻进宁又声怀里,六七岁的孩子们围着教室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再大一点的孩子坐在原地跟宁又声解释起来。
汤圆呆愣在原地,身体止不住发抖,宁又声出于本能上前抚摸她的背,突然手腕一阵剧痛。
朱砂红染上了饭粘子。
汤圆黑漆漆的圆眼对上宁又声因为震惊而放大的瞳孔,像是看到了什么怪物一样,惊叫着跑开,缩回了角落。
宁又声被刺痛唤低头,手腕上的牙印正往外渗出血珠,她握拳蹙眉,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
正在值班的陈婧听到动静立刻赶来,抓住乱跑的孩子,正准备训斥,就看到手腕滴血的宁又声。
不等她反应,一个高大的身影就从身旁略去直奔宁又声的方向。
江聆问:“什么情况?”
宁又声额前的碎发遮住情绪万千的眼睛,视线朝角落望去。
江聆拉着宁又声往医务室走。
宁又声反应过来想甩开他的手回头,陈婧说,这里她会处理好的。
江聆身着简单的白色打底衣和浅绿衬衫外套,扣子没扣,风吹着衣角向后飘。
他曾经也喜欢带她逃。
现在就算是在解决正经事,宁又声的心跳却告诉她——自己依旧在逃。
医务室的护士见到宁又声手上的牙印,戴上口罩问:“汤圆咬的?”
宁又声点点头。
护士摇摇头,拿来酒精消毒,又为她缠上纱布:“汤圆比一般孩子都敏感,喜欢搞自己的事情,没事还是不要过多接触。”
“汤圆总是要长大的。”宁又声叹道。
“那是好远的后话了,要是可以,我希望她还是当一辈子的小孩吧,至少有人能一直照顾她。”护士思考了一会儿,说。
能做一个幸福的小孩,谁会想成为大人呢?
她想。
“话说她已经很久不咬人了。”
宁又声不知该怎么讲起,出于愧疚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我不小心刺激到她了。”
护士抬头,用诡异的苛责又无奈眼神看了她一眼。
宁又声无奈地抬头望望窗外,对上江聆的眼神。
日落,他站在尖子班的门口等她做完最后一张试卷,假装凑巧,殊不知自己的影子早就出卖了身体。
江聆的五官从具体到模糊,又从模糊到具体。
宁又声揉揉眼睛,原来是幻觉——真是压力太大,美女不易。
宁又声从医务室出来,双手环胸向前走,问:“你没自己的事要做吗?”
“有啊,照顾一些照顾不好自己的小朋友。”
她健步如飞,对江聆的问题敷衍了了,好像驴唇不对马嘴,但又下意识刚好踩中他的套。
“小朋友呢?”
“气着呢。”江聆笑嘻嘻地低头看她。
“你不是顶着政策比我们早一年上的学吗?”
“哈哈,我可没说你是小朋友。”
宁又声戳他腰子,潦草打发走江聆后去找了陈婧。
她和陈婧调取了活动室的监控视频。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陈婧给余下十一个孩子开了个小小班会,让大家对汤圆包容一些。
宁又声也不知道原来孩子之间的恶意那么单纯直接,只希望这个小小班会能有一点点的威慑作用。
孩子们的善恶观很简单,不管你什么自闭症,他们只知道,你喜欢咬人,你就是坏孩子;你不跟大家在一起,你就是怪孩子。
现在这个守则上又多了一条——自己喜欢的宁老师被你咬出了血,大家要同仇敌忾。
但好在有陈婧去唱白脸,扮演着教导主任的威严角色。
孩子们只好作罢。
三天时间,宁又声的伤口开始结痂,小蘑菇在角落被浇化。
这件事情自然汇报到了出差回来的院长的耳朵里。
职工大会上,她清清嗓子,郑重道:“她的情绪要是一直这样的话,那我们可能真的要强行把她送去治疗机构了。”
宁又声觉得汤圆很冤枉——明明是受害者,却还要遭受来自大人和小孩不同程度的恶意。
她把电脑屏幕翻到外边,指着监控画面,说:“汤圆受了惊吓所以应激,小阳一开始也不是故意的,但问题在于……孩子们对汤圆似乎很排斥。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解决的问题,这个现象不是‘解决’一个孩子能改变的。”
院长似乎没有理解宁又声的意思,严肃呵道:“我们不能牺牲十一个孩子的安全去换一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宁老师,如果这个牙印长在任何一个孩子的身上,我们怎么向社会交代?”
宁又声的面前摆着一辆电车,电车即将面对分岔。
一条轨道绑着一个汤圆,另一条轨道绑着好多汤圆。
那单个的汤圆是芝麻玫瑰炼乳鸽子肉泥馅,那组队的汤圆是花生馅。
法律和道德告诉她,不能因为前者奇葩就牺牲普通,也不能因为后者普通就牺牲奇葩。
这时院长穿着白色大褂,拿着一块记录实验数据的板板朝她走来,冷眼厉声,问她选择救哪个轨道上的汤圆。
宁又声被绑在法官席位,大汗淋漓。
院长说:“是,汤圆平常不扰乱课堂、也乖乖吃饭、会拉屎拉尿擦屁股,但这些都是此前无数老师和志愿者一把屎一把尿教出来的。宁老师,你不要乘了前人的阴凉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
回过神来的宁又声深吸一口气,用头发把耳朵挡住,戴上耳机,打开文档继续备课。
陈婧似乎看出来宁又声这人性格的缺陷——自信而感性。
换句话说,就是——自负而泛滥同情。
陈婧看到宁又声在褪色,变成黑灰白。
江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拿了把椅子,插到宁又声和陈婧中间,把宁又声的半边臂膀重新染上彩色。
院长似乎很恭维这个神出鬼没的游魂,就连语气都温柔了一些。
宁又声的左耳突然灌了空气进来——原来是江聆“借”了自己一只耳机。
她舌头舔舔口腔溃疡,翻了个白眼。
会议结束,陈婧一副“吃瓜还得夸果农”的样子,宁又声知道她在想什么,没好气回了句:“你不写言情小说真是枉费了想象力。”
“你怎么知道我没个副业呢?”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陈婧。
这不,“罪魁祸首”慢悠悠地朝宁又声靠近。
他站在她身边,两人不多搭话。
反倒是陈婧,热情地跟两人告别。
江聆露出招牌不露齿官方微笑,礼貌回礼了她。
这下显得宁又声这人太不会做人。
宁又声的思绪不在那里,走着走着,她突然觉得院长的话不无道理。
她打了个哈欠,淡淡道:“江聆,陪我喝个酒吧。”
听听,这是邀请的姿态吗?
江聆的目光顺着她飘扬的长发往前望去,梧桐中长着萤火虫的屁灯,四处黑压压的。
此刻,他成为了农夫,她朝他吐着信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