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旱灾3

自鬼门关闭后,谍国的走向似乎明了,如一幅迷蒙的画卷渐渐变得清朗起来:

海外,三王爷作为联络大使,周游世界,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雀场商船出出进进;家里,粮食渔业年年丰收,民生安定。重建后的雪灾地区更是因为有了最先进的规划和重建,道路宽阔,城镇漂亮,吸引了大批富商的入驻。所以鬼绝老头说的没错,关上鬼门,让他的发展道路上了一个台阶。

至于鬼绝,在某一天就不见了,只有那以后不断变老的小童每年在他生辰之日,端着一个托盘站在那快被植被覆满的洞口……

“师傅,徒儿煮了汤圆,您吃一碗吧,师傅……”

北山,老宅。端午快到了,虽有旱情粮食紧缺,但家家户户还是会包粽子做炸糕。为此,进宝托人专门从贵州进了一批糯米来,以满足民生的需要——贵州的糯米,在大山里成长,得自然雨露滋养,黏润劲道,是全国最好的糯米之一。他还积极地在这场旱灾里发起了商业募捐,自己先掏了大大一笔,并聘请商会中清正的上辈记录做账,由永福钱庄统一划拨出去。这些钱将会为衙门用于支付应对灾情的一切开支。

商会中的同门,自私的便不说了,无颜前往他们的场所,其他的,即便没多少钱,也会发挥自己事业的优势,进上一份薄力。

这不,全县买卖牲畜的大户们和各村里正就接到了县衙的一个差使:家家户户收集牲畜粪便并全部晒干储备;每家都要养鸡养鸭,每种不少于十只。若不照办或无力照办,可自行购买或出银子代替。

大家不知道这是为何,甚至有的暗里还将它当成了行事无为的笑柄,但既是衙门通知,也会照做。

“怎么,连你也看不透?”书礼看儿子也是一脸懵懂。

清扬摸了摸头,“爹,这个孩儿还真没学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术有专攻’,为父理解。”书礼说。“你的任务是把图绘的准确。那爹今天教你,以后你就知道了。”

“好。”清扬应道,又说:“爹,还有一事儿……为何您看起来一点都不着急呢,甚至成竹在胸的样子,孩儿可觉得这旱灾可怕极了呢!”

书礼看着他,“……这是因为你没去过更为严峻的地方。南方植被丰富茂盛,若没有水如何能活下来,所以水源只是在得深邃罢了!”

“那您是说这灾情是完全可以应付的?”

“是的。岳州也是,”

“那就好。”

这天傍晚,清扬回到老宅,一进门便听见一个男孩发出的大叫声:“娘,我要回家,我要回临安!”他小站听了一会儿,笑了笑,然后板起脸来。

“夫君!”一妇人高兴地向他跑来。

“婵娟!”他张开怀抱,将她抱了起来。

紧接着一位穿着丝绸锦缎的老太也闻声出来了。

清扬惊讶地看着她。“咋滴,阿拉不能来?”老太向他一瞪。

清扬也瞪她,“娘可不许欺负我二娘啊!”

小溪过来听到他的话笑了。“小溪,你瞧,这臭小子!”那人便对小溪说。

“我有那么坏么?”她又对清扬言去。

“娘,总之一句话,您可不准挑精捡瘦!”清扬回她。

“哎呀……”老太给他一个嫌弃的眼神,又说:“快去快去,快去把你弄干净,都变成个什么了,臭烘烘的!你这样我可吃不下饭。”

清扬一笑,便准备去井房,这时,一个十一二的男孩来到他面前,眼神胆怯怯的——看那穿着,就是个富家公子。他又板起脸来。“再过两年就给我到军营去,你也无法无天了!”

“爹,孩儿是无聊罢了。”那孩子对他说。

“无聊?那明天去山里捡牛粪,孩子们现在都做这个。”

“……不要!”

在这当儿,有三个孩子走了进来。那男孩抬眼见了他们,便高兴得不管他爹了。

“小米,月儿,金瀚宇!”他大叫着——来的两个女孩是秋米和秋月,还有一个子高一点的男孩石头。

“刘敬浩,”他们都瞪着他。

“刘敬浩,嫌弃奶奶家是乡下乱发脾气!”秋月对他说。

“没有啦。”那家伙尴尬地笑道。“我这不是无聊么?听说你们在成都我可想去了,可奶奶不让。现在好了,我们终于在一起了。那接下来我们去哪儿玩呢?”

“不玩,我们要去书院,反正你都懂了,是不用去的。”石头对他说。

“别,我也要去。”那人忙道,又对秋米说:“小米,反正以后我们就是一起了,对不对?”

“是的。”秋米说。“大人们要抗灾,我们可不能添麻烦。”

“嗯。”

厨房里,老太等人正在张罗晚饭。小溪对老太小区:“太太,奴婢倒觉得您跟清扬很亲密的。”

“是的,阿拉是看着他长大的。”老太点头。

“二娘,甭说您了,有时我也觉得好像我娘是我的婆婆,清扬才是她亲儿子!”婵娟凑上来。

小溪笑了。

“小溪呀,孩子只要安好,在哪儿都一样的。你看你还能天天陪着书礼,我呢,二十几岁就守寡了,而今连老头的模样也快忘干净了。”老太对她说。

“太太说的极是。”小溪便道。

此时,衙门里,众“抗灾队员”正在开一个“圆圈”会议:数人围着县太爷张大人的桌子。而他呢,正在桌前看着“笔记”。

“现在大家都说一下各自的情况,本官好做后续的准备。”末了他看向众人。“麦大叔,您先来。”

“是,大人,”麦大叔便道,“黍米已经快打包了,后续只要伺候好就行,所以我这边还算顺畅的。”

“好的。”县太爷笑道,然后接看向徐大叔。

“我这边会有点慢,也细,但入秋之前支援一定赶到。”徐大叔说。

“好。进宝,你呢?”

“需要的物资商会已经去安排,会全部送到仓库。资金当下也充裕,可以应对。”进宝说。

那人不断点头。“圆圈”背后,文书正在详细记录着他们的谈话。

“书礼……”张大人最后看向书礼。

“现在灾区的饮水已问题已经解决,种植作物却是没法进行的。”书礼说,“接下来我会和徐大叔一起到各村去。至于胡达他们,八月前必须赶回京城复命就不管了。我这现在就是如此,其他的事儿,只有大人能安排了。”

“好。”张大人点点头。“本官这里,在接下里的三年中会保证济粮的充裕,绝不会再出现一个流民。”

……

此次会议意味着他们未来的脚步可以慢一拍了。

尽管今年的雨季雨水少而干燥,但对一个人来说,这里的空气在鼻孔里仍然是润丝丝的——他就是正东。这个快而立之年的青年第一次远行就来到了五千里外的南方,简直大大开了眼界:他在“鱼米之乡”的江陵驻足,看着那一望无际金黄的稻田;在长江边上停下脚步,一边饮马一边好奇它究竟流向哪里。他在襄州看到脸蛋白净净的女孩,心里就想着“南方女人果真是水做的”……穿过繁华喧嚣的大地方,他最后来到了这个小县。而这里,更加平和、安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炮灰的人生2(快穿)

我妻薄情

偏执夺娇

星轨

变形金刚之伪装者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海先生
连载中月小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