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一堆白晃晃的东西竟是一堆骷髅,绿竹早吓得躲进王娡怀里,王娡略定了定神,“不要怕,只是一具白骨,不会吃人的。”
绿竹方战战兢兢偷偷瞄上一眼,果间一具白骨堆在那里,看样子死去时必是经过了一番挣扎。绿竹颤巍巍问道:“孺子,这宫殿里怎么会有这些骷髅,难道她死时没人管吗?”
王娡四周打量了一番,忖度白骨的位置,这里应该是个十分偏僻的所在,此人死前应该是受了伤,想爬却没有爬出去。
王娡顺着自己的猜测,上前细瞧了瞧,发现这是一具女尸,头上有利器敲打过的痕迹,看来还是他杀。
可怜的女子啊,在这茫茫后宫之中经历过什么,在她死去的那一刻该是多么痛苦无助!
绿竹问道:“孺子,这些东西该怎么办?”
王娡道:“回头让李季找两个人找个地方埋了吧,好歹先让她入土为安。”
绿竹道:“孺子,奴婢突然感觉好害怕,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不明不白死在这里了,难怪这增成殿没人居住,总觉得这里阴森森的,不知有多少冤魂在这里游荡呢!”
王娡道:“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死人有什么可怕的,倒是活人才是看不见的鬼呢。”
忽听旁边树梢上扑棱一下,紧接着一声凄厉的鸣叫划过上空,不知道是什么鸟叫声如此诡异,大白天的倒给王娡和绿竹唬了一大跳。
绿竹害怕道:“孺子,咱们还是回去吧,这里怪怪的。”
王娡一面安慰她,一面和她往回走。回到寝室,忙差李季去将那些骷髅埋了,又让他悄悄打听着曾经的增城殿到底发生过什么。
一时间也打听不出什么来,王娡也便将此事渐渐搁置了,谁知一晃又过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中的增城殿,除却寂静就是寂静。皇帝一次也没有踏足,偶尔有内府的太监送来一些日常物品,就再也没有别人来过。连往日和王娡要好的几个姊妹也没有来过一次,增城殿真的成了无人问津的寂寞冷宫。
秋风乍起,檐上的铁马被吹得叮叮当当直响,多少给冷清的增城殿平添了几分热闹。王娡每日用过膳便坐在窗前做针线活儿,一针一阵密密缝织出一件件可爱的小衣服,她分明十分期盼这个孩子早些出生呢。
累了时便对窗望着外面的风景,一天天数着节气过日子,从夏至数到小暑,从小暑又数到大暑,如今已经过了立秋渐到处暑了,天气虽然还是热,可毕竟天地之气有了肃降的端倪。“处”者,归也,天地间的阳气渐渐开始收入地面之下了。
那些树木也还是绿着,却已隐隐带了些许秋黄之意。伤春悲秋,古已有之,王娡极力避免让自己落入伤感之中,可却总也躲不过,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就像她手下缝出的密密的针脚,一针挨着一阵,连绵不断地压过来,让她的呼吸都带着滞涩。
抬头远望的瞬间,总会不自觉摸几下孕肚,已经高高隆起,小家伙在里面十分好动,时不时拳打脚踢的,这给王娡带来很大的安慰,也让这寂寞宫殿多了些许生机。当然,馨宁三姐妹缠着她玩耍时,满宫里才会更加热闹一些。
此时,她们三姐妹正在外面疯玩疯跑,乳母、宫女、太监一大群人追着三位小主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劝着,“公主,泥坑里可去不得,看弄脏了衣服!也不能爬树啊,公主就是要斯斯文文,懂规矩守礼仪才是……”
馨安和馨淑在姐姐馨宁的带领怂恿下,早已是脱缰的野马,哪里还听进去这些话。馨宁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只手背在身后,抿着嘴似笑不笑的,馨安和馨淑早已会意,忙招呼宫女太监们过来,待她们走近了,馨宁忽然把手往前一伸,一面撒手,一面道:“看你们还啰嗦不!”
只见一个红彤彤、曲曲折折的东西落在宫女的衣服上,小宫女吓得花容失色,忙用手往下掸,触手软滑滑的,竟然是一条蚯蚓。
馨宁三个却笑着跑开了,她们看到母亲正在窗内望着她们,便跑进屋来。王娡微微板起脸,“馨宁,你又带妹妹们淘气了,是不是?”
馨宁吐吐舌头,忽而欹上身来,围着王娡笑道:“母亲,女儿哪里淘气了,是奴才们太罗嗦了,总管着我和妹妹们,不让干这不让干那的。”
王娡一面给馨宁擦汗,一面说道:“怎么能怪奴才们呢,这是宫中的规矩,她们的职责就是要时时守着你们的安全,有越矩的行为时也要常常提醒着你们,公主就要有公主的样子,知道吗?”
馨宁早知道怎么应付王娡了,猴着王娡撒娇,“女儿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王娡叹气道:“你啊,真像个假小子,母亲还不知道你,回回说改,回回又犯,可随了谁呢?”
馨宁道:“母亲自然是淑女,女儿知道不随母亲,那自然是随父皇了啊!”
提到父皇,馨宁忽然伤感起来,“母亲,女儿都两个多月没见到父皇了,自从搬到这里来,父皇还一次都没来过呢,父皇不会是把我们忘了吧?”
馨安和馨淑突然也哭嚷着道:“女儿想父皇了,女儿要父皇,女儿要父皇,母亲!”
王娡哄了这个,又哄那个,一时间怎么也哄不好,馨安和馨淑年纪更小,只知道哭着要见父皇,王娡好不心烦,她怀着孕,本来就容易焦躁,她们三个又哭声不止,实在耐不过,喝道:“好啦,不要再哭了,即使哭出一缸眼泪来,你们的父皇也不会来的!”
三个公主一面抹着眼泪,一面小声啜泣,“为什么啊,父皇不要我们了吗?”
孩子们年纪太小,有些话不便对她们说,刚才对她们发火,王娡已经觉得十分愧疚,便柔声道:“好孩子,不哭啊,父皇怎么会不要你们呢,父皇每天要处理朝政,忙得很,等闲了时,自然会来看你们的。”
馨淑问道:“什么朝政那么忙啊,母亲?”
馨宁答道:“朝政哪有那么忙,父皇是在忙着选皇后,太祖母的意见和祖母、父皇的意见不一致,所以才弄得焦头烂额的,连看我们姐妹的时间都没有了。”
王娡道:“馨宁,不许乱说!”
馨宁委屈道:“女儿哪里乱说了,除了母亲不知道外,后宫里谁人不知,就连宫女太监们都偷偷议论呢!母亲,女儿就不明白了,选皇后那么难吗?父皇之前那么宠爱母亲,怎么不立母亲为皇后?还有父皇为什么要立栗良娣为皇后,而太祖母却要立薄娘娘为皇后呢?”
这与王娡所料并无差异,皇上果然中意的是栗良娣,她们毕竟青梅竹马,是一小的夫妻,她又如何能比呢?只可怜太子妃,虽名为皇帝的正室妻子,却有名无实,现在连名分都不想给了,她还能剩下什么呢?太皇太后垂垂老矣,又能庇护她多久呢?就像外面正盛开的金菊,最多也不过占尽秋天一季的风光罢了,秋天一过就都枯萎了。
王娡安慰女儿道:“立谁当皇后,都不是母亲和你们能决定的,听母亲的话,这样的话千万不要再说了,在外面更是只字不能提,你们的父皇够忙的了,切不可再去添乱!”
女儿们还好,毕竟是公主,还可以有添乱的时候,而她呢,什么都做不了,现在就连见上皇帝一面都是莫大的奢侈了。
而栗良娣那边呢,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隔三岔五的就携了三位皇子往太后宫中请安。这日,又来了。
一见面,就满面春风地问安道:“太后长乐无极!”
太后刚用过早膳,正想找个人说话解闷,可巧她们母子来了,倒也高兴,笑着道:“荣儿和德儿又来看奶奶来了,真懂事!”
一面又吩咐蚌儿,“去将那蟹黄糕取一碟子来,给哀家的两个孙儿尝一尝!”
两兄弟连忙谢恩。栗良娣笑道:“这个时节正是该吃螃蟹呢,臣妾小时候在吴国,每到这个时候家母就蒸上一大屉,我们兄弟姐妹多,一抢就光了。如今好多年没吃过家乡的海蟹了。”
太后笑道:“哀家差点忘了,你是吴国人,水乡长大的孩子,螃蟹自然是常吃的,长安不比东边,只有河蟹没有海蟹,前儿武儿让人快马加鞭从东边弄了一篓子来,个个都活着呢,哀家不喜欢蒸熟了沾姜醋吃,就让刨厨做了一些糕点,打打牙祭。不过呀,这劳什子也没啥好吃的,哀家上年纪了,吃多了心口窝疼,就是你们,也不可多吃的。”
说着,蚌儿已经端来一碟糕,栗良娣、刘荣各拣了一块,只刘德不肯拣着吃,栗良娣笑道:“德儿,这蟹黄糕可好吃了,你也尝一块。”
刘德只是摇着头不吃。太后侧耳听着,问道:“德儿,你怎么不吃,嫌奶奶的糕做得不好吃吗?”
刘德跪答道:“德儿不敢,奶奶的糕自然是好吃的,只是海蟹难得,如此稀少的食物,孙儿怕吃得香了就有了依赖,在吃穿上攀比,就没有心思读书了,所以孙儿不敢尝。”
太后听了,十分高兴,笑道:“德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如此严格要求自己,不肯在吃穿上攀比,只一门心思读书学习,真是好孩子!”
栗良娣见太后如此夸赞刘德,高兴得附和道:“太后您不知道呢,德儿这孩子从不肯穿华丽的衣服,吃的上也从不讲究,一天到晚就知道读书,喜欢书喜欢的什么似的,就像那里面装满了宝贝,没事就往天禄阁跑,那里的藏书他倒读了一小半了呢!”
太后笑问:“果真?小小年纪就读了那么多书,可了不得!德儿,奶奶问你,这世上人人都爱穿漂亮衣服,都爱吃山珍海味,你怎么不喜欢呢?”
刘德恭敬答道:“回奶奶的话,这世上不是人人都爱穿漂亮衣服,都爱吃山珍海味的,譬如孔子的学生颜回就不爱这些,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做人就应当向颜回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道才是君子最高的追求,孙儿就想做一个像颜回一样的君子,每日读书问道,那才是真快乐呢!”
太后渐渐收敛了笑容,“德儿,每日都读些什么书啊?”
刘德答道:“孙儿刚刚读了《论语》,现在每日在读《诗经》,正准备读《孟子》呢?”
太后忽然皱眉:“都是些儒学的书啊,《老子》可读过没有啊?”
刘德道:“儒家主张克己复礼,孙儿越读越爱读,还有好多不曾读过呢,《老子》就没有时间读了。”
太后的眉头拧得更紧了,“没有时间读了?你知不知道,我大汉的治国之策是什么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