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

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首尔天气晴好,阳光透过薄云洒下,带来了初夏的预热。对于李智宇而言,一个完全没有日程安排的完整休日,堪称奢侈品。集团事务在“未来资产规划委员会”成立后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暂时没有急需他亲自处理的紧急危机,连轴转数月后,他给自己和核心团队强行放了一天假。

上午九点,汉南洞公寓的门铃罕见地响起。李智宇刚结束晨间阅读,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T恤和深灰色运动长裤去开门。门外是顶着乱糟糟头发、戴着夸张墨镜的李智皓。

“哥!惊喜吧!”李智皓咧嘴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头盔,“今天天气这么好,闷在家里多浪费?走,带我跑山去!你好久没碰你那些‘宝贝’了。”

李智宇看着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也没立刻拒绝。他确实很久没有骑机车了,那是他少数能感受到纯粹速度与掌控感的爱好之一。他瞥了一眼弟弟兴奋的脸,沉默地侧身让他进来。

地下车库里,并排停放着几辆顶级机车,覆盖着防尘罩。李智宇掀开其中一辆黑色杜卡迪 Panigale V4 S的罩子,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显露出来。他动作熟练地做着出发前的检查,眼神专注。李智皓则在一旁叽叽喳喳,对着另一辆更炫酷的川崎H2R啧啧称奇,但没敢提出要骑那辆。

兄弟二人骑着机车,一前一后驶出车库,融入周末的车流。李智宇骑在前面,身姿挺拔,操控精准,黑色的机车如同暗夜幽灵般在道路上流畅穿梭。李智皓努力跟在后面,兴奋地大呼小叫。他们沿着汉江边道路行驶,然后转向通往首尔近郊山脉的盘山公路。

风声在耳边呼啸,引擎低沉轰鸣。速度带来的刺激感暂时冲刷了李智宇脑中繁杂的公务和算计。他需要这种绝对的专注,眼里只有前方的道路和身体的平衡。李智皓在后面,看着兄长在弯道压出漂亮弧线的背影,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兄长在那身昂贵西装之下,隐藏着如此强悍而富有生命力的另一面。

在山顶的观景平台短暂休息时,两人靠着护栏,看着脚下绵延的城市。李智皓递给他一瓶水,难得收起了嬉皮笑脸:“哥,有时候觉得……你活得太累了。”

李智宇喝了一口水,目光依旧望着远方,声音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该做的事。”

“我知道,”李智皓挠挠头,“就是觉得……你要是能经常像今天这样,放松一下就好了。”

李智宇没再说话,只是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李智皓受宠若惊。

与此同时,冬天随aespa团队飞抵日本,为即将到来的小型粉丝见面会进行准备和彩排。

东京的天气同样明媚。在前往场馆的保姆车上,她看着窗外异国陌生的街景,心里却惦记着首尔。她知道他今天休假,这是尹室长之前无意中透露给经纪人的,经纪人又当作寻常信息分享给了她们。

她登录加密通道,没有发信息,而是对着窗外东京清澈的蓝天,拍了一张照片。照片角落,无意中拍到了她放在膝上的手,以及颈间那枚若隐若现的雪花项链。她将照片发了出去,没有配任何文字。

这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无声的分享。她想让他知道,她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但她的牵挂,始终系在同一个地方。

傍晚,兄弟二人在一家位于半山腰、视野极佳的户外烧烤摊解决了晚餐。

环境很接地气,炭火的香气和食物的滋滋声充满了生活气息。李智皓吃得满嘴是油,兴奋地讲着他最近的投资计划和看中的新潮牌。李智宇大多时候沉默地听着,偶尔在他过于异想天开时,泼点冷水,或者在他某个想法确实有潜力时,给出两句精准的建议。

这或许是多年来,兄弟二人最像普通兄弟的一次相处。没有家族的阴影,没有身份的隔阂,只有食物、风和简单的对话。

回到汉南洞公寓楼下时,夜幕已经降临。李智皓跨坐在自己的机车上,朝兄长挥挥手:“哥,今天谢了!下次再约!”

李智宇点了点头:“路上小心。”

看着弟弟的机车尾灯消失在街角,他才转身走进大楼。

公寓里一片安静。

他先冲了个澡,洗去一身风尘和疲惫。然后,他走到书房,打开电脑,习惯性地查看加密通道。看到了冬天从东京发来的那张照片——清澈的蓝天,和她颈间那抹熟悉的银色闪光。

他凝视着照片,冷硬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柔和了一瞬。他没有回复,只是将照片保存了下来。

他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望着首尔璀璨的夜景。白天的机车驰骋、山顶的风、弟弟的聒噪、接地气的烧烤……这些寻常的快乐,对他而言珍贵而短暂。

但此刻,这片宁静的、充满了另一个人生活痕迹的空间,和手机里那张来自异国的、带着她身影的照片,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他不需要喧嚣的陪伴,也不需要时刻的甜言蜜语。

这种各自忙碌,却在世界不同角落共享着同一片月光(哪怕是通过加密照片),在休憩时能感受到真实生活气息的状态,恰恰是他所能想象的,最理想的情感连接。

对于李智宇而言,这一天,有机车的速度,有兄弟的陪伴,有食物的烟火气,还有远方无声的牵挂。

机车休日的次日傍晚,李智宇罕见地登录了那个几乎处于静默状态的INS小号 @j.y._zero。他没有发布任何与个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只是将原本空白的头像,更换成了一张黑白照片的一角——照片虚化了背景,只清晰地聚焦在一只戴着黑色机车手套、正握住杜卡迪车把的手上,金属车把在阳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芒,力量感与克制感并存。

这个更新极其隐晦,没有任何指向性,更像是某种极简主义的艺术分享。但在知情者如冬天眼中,这无疑是他对昨日休日的一种无声记录,一种难得的情感外露。她是在东京深夜的酒店里,排练结束后刷到的。看着那个全新的、充满力量感的头像,她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仿佛通过这个图像,触摸到了他昨日那份短暂的放松与不为人知的锋芒。她轻轻点了个赞,这是她第一次在这个小号上留下互动的痕迹,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一天晚上,城北洞大宅。

李智宇应父亲李在镕的要求,回家共进晚餐。餐厅里只有他们父子二人,长条餐桌显得有些空旷。菜肴精致,气氛却算不上热络。

用餐过半,李在镕放下银筷,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近乎抱怨的意味,打破了沉默:

“你母亲,”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个称呼有些拗口,改口道,“林世玲女士,最近火气似乎不小。”

李智宇动作未停,继续用餐,没有接话,等待父亲的下文。

李在镕看了长子一眼,语气微妙:“好像我做什么都不对。集团出了纰漏,她打电话来骂我让你顶在前面;现在事情平息了些,她似乎也觉得不顺眼。”他哼了一声,声音低沉,“有什么事就冲着我发火,好像我这个父亲做得多么十恶不赦似的。”

这番话,从一个掌控着商业帝国的男人口中说出来,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对前妻依旧能轻易扰动他情绪的不悦,有被指责的不忿,或许,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在家庭关系上的无力感。

李智宇安静地听完,放下筷子,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才平静地开口:“母亲只是关心则乱。”他用了“母亲”这个更中性的称谓,语气没有任何偏袒,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她的出发点,总是为了我们好。”

他没有为父亲辩解,也没有附和父亲的抱怨。这种置身事外却又点明核心的冷静,让李在镕一时语塞。他看着长子那张与自己年轻时愈发相似、却更加沉静冷峻的脸,忽然意识到,这个儿子早已不是需要他庇护或解释的孩子,而是一个能够冷静审视甚至评判父母关系的成年人了。

李在镕最终只是摆了摆手,重新拿起筷子,结束了这个话题:“吃饭吧。”

晚餐在一种更加微妙的沉默中继续。李在镕那短暂的、近乎软弱的抱怨,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很快沉底,水面恢复平静,但那一瞬间的涟漪,却真实地存在过。

晚餐后,李智宇没有多做停留,便起身告辞。

坐进返回汉南洞的车内,他揉了揉眉心。父亲的抱怨,母亲的关切,家族内部永无止境的博弈……这些都是他必须面对且习以为常的背景音。他无法改变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无法真正介入他们的情感世界,他能做的,只是稳住自己这一方天地。

他拿出手机,再次点开那个INS小号,看到了冬天那个微不可察的赞。他的目光在那个小小的红心上停留片刻,然后关掉了应用。

他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交流,也不需要时刻的黏腻。这种隔空的、静默的懂得与回应,恰到好处。

回到汉南洞公寓,推开门,是一片令人心安的寂静。

窗台上的洋桔梗在夜风中微微摇曳,冰箱里的草莓牛奶还剩最后一盒,中岛台上那个手工陶土杯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张秀雅秘书完美地执行着“维持原样”的指令,让这里的一切都保留着生活的气息,却又井然有序。

他走到书房,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站在那幅元珠送的极简画作前。大片的留白和那道冷峻的黑色笔触,仿佛能吸纳所有的杂音。

今天,有休日放纵后的余韵(通过那个机车头像无声宣泄),有父子间略带尴尬却真实的晚餐,有远方那个女孩小心翼翼的点赞。

这些碎片,拼凑不成一个温馨圆满的故事,却构成了他李智宇真实的人生——在冰冷的权谋与责任之间,夹杂着些许来自家人(哪怕是带着抱怨的关心)的牵绊,和一份不能言说却切实存在的温暖。

对他而言,这就足够了。

他需要的从来不是烈火烹油,而是这深夜里,一盏为他亮着的灯,和一片能让他安静呼吸的天地。

而冬天,在东京的酒店房间里,看着那个机车手套的头像,心里充满了柔软的暖意。她知道了他的另一面,看到了他短暂的快乐,这让她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又近了一点点。这种认知,让她在面对繁重行程和陌生环境时,也充满了力量。

他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却因为这一点点无声的共享与懂得,而拥有了抵御现实寒意的底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韩娱冬天的故事
连载中阿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