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姨母带着我又回到了那个曾经的家。
门上贴着封条,在姨母的恳求和警察的陪同下才被允许进入。屋内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保持着事发后的凌乱,但又死寂得可怕。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混合着霉变的气息。
姨母的目标很明确——寻找任何可能联系上我生母的线索。她翻遍了父亲书桌的每一个抽屉,检查了每一本书的夹页,甚至连床垫底下都摸了一遍。
“怎么会什么都没有……”姨母喃喃自语,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照片、信件、哪怕一个电话号码……”
我默默地跟在她身后,属于成年人的我冷静地观察着。这个家确实显得过于“干净”了,关于女主人的痕迹被有意无意地抹去了大半。仅存的几张全家福上,那个抱着婴儿的年轻女人笑容温婉,眼神清澈,很难将她与卷款潜逃的冷酷形象联系起来。这背后,或许有更深的隐情。
最终,我们一无所获。离开时,姨母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充满悲伤回忆的房子,紧紧攥着我的手,仿佛下了某种决心。
晚上,姨父下班回来,带着一身汗水和疲惫,饭桌上的气氛比昨天更加凝重。
“怎么样?联系方式找到了吗?”姨父灌了一口水,直接问道。
姨母摇了摇头,声音疲惫:“没有,什么都找不到。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姨父的眉头立刻锁紧了,他把杯子重重放在桌上:“那就按我说的办!明天我就去联系报社,把这事登报!标题就叫‘幼女惨成孤儿,生母携款失踪’,让全社会都看看那个女人的嘴脸!说不定舆论压力还能逼她现身,或者能申请到点社会救济!”
“不行!我绝对不同意!”姨母猛地抬起头,声音前所未有的尖锐,把旁边的志勇和敏浩都吓了一跳。
“为什么不行?这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姨父不解地低吼。
“最快的办法?有效?”姨母激动得站了起来,指着我说,“你有没有想过世真?她才五岁!你让她以后怎么活?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看,那就是报纸上那个,爸爸被杀,妈妈跑了的可怜虫’!她是去孤儿院,还是留在我们家,这个标签都会跟她一辈子!她失去的还不够多吗?你还要夺走她最后一点尊严和安宁吗?”
姨母的胸膛剧烈起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我们是穷,是难!但再难,也不能用孩子的脸面和一辈子去换那点可怜的施舍!那个女人是做错了,但世真没错!只要我们还有一口饭吃,就不能让她活在这种阴影下!”
姨父被姨母这番激烈的话震住了,他张了张嘴,看着姨母决绝的眼神,又看了看低着头、小脸苍白的我,最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颓然坐回椅子上。
客厅里只剩下志勇和敏浩不安的吞咽声和挂钟的滴答声。
良久,姨父才烦躁地挥挥手:“行了行了!就你心善!你说不登就不登!但这日子怎么过?凭空多一张嘴,学费、吃饭、穿衣……你说怎么办?”
“我会想办法!”姨母的语气缓和下来,但依旧坚定,“我多接点手工活,志勇和敏浩也大了,能帮衬点……日子,总能熬过去的。”
??这场风暴暂时平息了。但我知道,姨父的妥协并非出于理解,而是出于无奈和对家庭破裂的避免。一条无形的界限在这个家里划下了:我可以留下,但“多余”和“负担”的标签,也更深地刻在了姨父的心里。
夜里,我依旧睡在客厅的隔断间。姨母轻轻走过来,替我掖好被角。
“世真,”她在黑暗中低声说,声音温柔而坚定,“别听你姨父的。你不是负担。好好长大,好好读书,给天上的爸爸争口气,也让……也让那个离开的人看看,没有她,我们世真也能活得很好。”
我没有说话,只是伸出小手,紧紧握住了她粗糙的手指。
这一刻,两个灵魂——历经沧桑的穿越者和惨遭巨变的五岁幼童——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一股混合着感恩、屈辱、还有强烈求生欲的力量,在胸腔里涌动。
几天后,当这个家正被一种沉闷的拮据气氛笼罩时,金刑警再次登门了。这一次,他脸上没有破案后的轻松,反而带着一种更为复杂的、混合着歉意与欣慰的神情。他手里拿着一个不算厚的牛皮纸信封。
姨母有些紧张地将金刑警让进狭小的客厅,姨父也停下了准备出门的动作,疑惑地看着他。
“朴女士,崔先生(姨父姓崔),案子已经正式移交检察院,今天来,是还有一件事……”金刑警顿了顿,将那个信封轻轻放在桌上,“这是……一些热心市民通过报社捐赠的,委托我们转交给世真。”
“报社?”姨母的脸色瞬间白了,声音有些发颤,“金刑警,我们不是说好了不……”
金刑警连忙摆手,解释道:“朴女士,您别误会,这绝非我们警方主动透露的。请您理解,这起案件本身……就具有一定新闻价值。有记者在法院旁听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得知了案情详情,包括世真成为孤儿、生母下落不明的情况……报道已经刊发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充满歉意:“我们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市民看到报道后,非常同情世真的遭遇,自发地将捐款送到了报社和警察局。这……这是目前清点好的第一部分,虽然不多,但也是大家的一片心意,希望能帮助孩子渡过眼前的难关。”
客厅里一片死寂。
姨母的身体晃了一下,无力地靠在墙上,眼神空洞。她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拼尽全力想为世真守护的、那份不被打扰的平凡,被这篇报道彻底击碎。从此以后,世真走在街上,可能会被人认出、指点和同情。这份“可怜虫”的标签,以一种最“善意”的方式,被牢牢贴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