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久居宫闱,比殷宜桃更熟悉许贵妃的作风,也比她更早醒转过来,意识到许贵妃将许家姑娘接进宫是为了甚。
殷皇后这边是因着太子出征,她心绪不宁才需要娘家人陪伴,许贵妃又没有出征在外的儿子,却把娘家侄女接进宫,除了是要与殷皇后打擂台,只怕还存了一层亲上作亲的意思。
毕竟许贵妃膝下除了汝宁公主,还有一个皇子呢。昊哥儿比安成小一岁,今年刚到幼学之年,听闻许家姑娘与安成同岁,年纪上倒是相配的。
姑表结亲乃是亲上作亲,古来有之,可是这事放到皇家,却不是叫人笑掉了大牙。正经的皇子可不都是从民间择了正妃,哪有娶了母妃娘家姑娘的道理。许贵妃自己是出身于平民家庭了,可她入宫之后一向得宠,因着曾经是孝武帝中意的太子正妃人选,宣武帝虽然最后凭着自个儿的心意,认可了母后的选择点了殷氏为正妻,待许氏却也一向宽厚。许家凭着许贵妃的风光,虽然未曾如殷家一般跻身侯爵人家,却也算得外戚,再不是白衣了。
听闻许姑娘的同胞哥哥正在读书考举,摩拳擦掌地往封侯拜相的青云路上去,若是许家郎君高中,许姑娘作为新贵朝臣的胞妹,更不能与皇子结亲了,除非——
除非许贵妃存了窥伺东宫的野心。
昊哥儿人才平庸,读书也好性情也罢,都有些不温不火,便是不平庸,有舜哥儿这么个文采武功样样出挑的大哥珠玉在前,也衬托得旁的兄弟平平无奇了。
便是没了舜哥儿,论长论贵也都轮不上他。二皇子禹哥儿乃是敬妃所出,敬妃位份虽然低于许贵妃,可禹哥儿打小在皇后膝下长大,不比昊哥儿更合适些?
安成先是笑许贵妃痴人说梦,随后又觉得自己的假设不吉利,心里呸了三下,想着等晚间还得拜拜菩萨佛祖,求他们保佑哥哥平安归来。
许是诚心感动上天,这么多宫眷念着平安,边陲之地真的捷报频传,等到太子打了胜仗,全须全尾地回到宫里,已是仲夏时节了。
饶是宣武帝喜怒不形于色,也忍不住在朝堂上拈须微笑,说了两句“年少有为”的话。底下的朝臣知机,更是将太子吹嘘得天上有地上无。心里也很明白风向了,本就是皇后唯一嫡子,又是长子,监国这些年也博得了贤名,如今再加上军功,太子地位之稳固,已是无可撼动了。
后宫之中又是另一番情状,宫眷的洗尘庆功宴上,黄氏眼圈微红,可嘴角却不住上翘,身后两个新纳的宝林神情一般无二,望着高大俊朗的夫君,心中蜜滋滋的。
殷皇后看着经得风霜,黑了些许也瘦了些许的儿子,他才十七岁,脸上才褪去少年的稚气,眼中已经有了风雨血火淬炼过后的刚毅。她看得眼眶微酸,可心里着实欢喜。
宣武帝见状,将自己的手掌覆在她秀气的手上,附在她耳边笑谑道:“朕同你说过什么来着?咱们的儿子,自是人中龙凤。沅沅这几个月可不是白悬这场心了?”
许贵妃自是酸得仰倒,鼻子里哼出一句“不过是打了一场以多胜少的稳赢的仗,随军的还是德高望重的从二品护军,白白坐在军帐子里摞军功罢了,也值得欢喜成这样。”当然,这话她也只敢在自己的长宁宫里说说,到了洗尘宴上,还要强挤出笑意来,奉承皇帝“虎父无犬子”。
许贵妃之所以气不顺,除了太子凯旋而归,还有一件事没顺了她的心思。前些时候她吃了皇帝的训斥,责她不懂“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竟然叫昊哥儿成日同许家姑娘待在一处,玩得心都野了,连着几日吃了师父的训斥。
她特特地将侄女儿接过来,就是打着亲上作亲的主意,娘家的大嫂钟氏是个不折不扣的闺英闱秀,教养出来的一子一女都卓尔不群。侄儿许行羽读书比那刘全让还更出挑些,别个说什么“连中三元”不过是一句祝福的话,到许行羽身上却离成真也相去不远了。侄女许徽羽更是不俗,自幼充作男儿教养的,那般见识眼界,别说那殷家的桃姐儿了,便是皇后亲出的安成,只怕也能让她给比下去。
昊哥儿性子温驯胆小,不会来事儿,就该给他聘一个伶俐出挑的媳妇,往后争封地开王府的时候也能事事周全些。
只是他才十岁,还不通儿女情事,许贵妃叫他同表姐在一处玩,他只撅了嘴不愿意。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都向往同性的玩伴,谁会愿意和姐姐妹妹在闺中厮混。而许家姑娘虽然明白姑母的用意,可她自来是个有主意的,宁可为官家妇,而不为皇子妃,心中并不情愿将自己的将来托付到这么个表弟身上,入宫之后也只同表姐汝宁一道,不肯与昊哥儿亲近。
许贵妃兴头了半日,一个两个都不顺着她的意思来,还吃了皇帝的训斥,不得不把许徽羽送回家去,还要打肿了脸充胖子,在宫里说什么许家姑娘是很得贵人青眼的,只是家中长辈生病,不得不回去尽孝,否则自己还要留她宽住几日之类的话。
关淑妃倒是比她展样得多,因着殷皇后顺了她的心意,把刘家郎君指给了福清做驸马,婚期请在了两年后,她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殷皇后把敕造公主府选址的事情交给她来办,点嫁妆时也吩咐经办的女官事事知会她一声,关淑妃面上有光,此番见着太子凯旋,倒是说了好些恭喜的话,连福清也送了一幅亲手绣的地藏经来道贺。
与皇后相厚的康妃等妃嫔倒是真心高兴,宣武帝子嗣不多,太子自是未来皇帝的不二人选,以太子的仁厚,将来宣武帝百年之后,指不定能降旨免了她们生殉,如今自然加倍殷勤地锦上添花。
殷宜桃原是为了宽解殷皇后而来,如今担心的根源已经圆满解决了,待洗尘宴后,殷宜桃便带着家里带出来的侍女黄栌过来请辞。谁料殷皇后倒是没有就此放行:“急个甚,且在姑母这里多住几日,你上学往来也更方便些。等你小妹妹们周岁的时候再回去。”
这“小妹妹”说的便是殷府二房的双生姊妹殷宜娉和殷宜婷。说到两个妹妹们,殷宜桃面上泛出笑意:“母亲前些时候来信,说小妹妹们已经会喊人了,娉姐儿最先喊出来的是‘太太’,婷姐儿先学会的是‘爹’,别提多讨人喜欢了。”
姚氏再怎么年轻不知事,却也明白将丈夫摆在头一位的道理。教两个女儿说话的时候,自然是先教她们喊“爹爹”,可娉姐儿却凭着耳濡目染下人们对姚氏的称呼,硬生生先学会了喊她。姚氏心中十分宽慰,觉得这个长女同她更贴心。
既已经学会了“太太”,姚氏便趁热打铁,又教她们学了一句“老太太”,抱到花夫人跟前奶声奶气地一喊,喜得花夫人笑得合不拢嘴,抬手就把库里的一对开面有巴掌大的玉如意赏了下来。就连不苟言笑的殷老爷,见着这一双福娃娃在他的罗汉床上一点点学会翻身、坐起、爬动,法令纹也生生绽成了笑纹。
长房疼惜这两个女孩儿的心也是一样,殷苈沅与余氏这两个做伯父伯母的自不必多言,就连松哥儿,也是头一回当上哥哥,很觉得新鲜,预备了一个箩筐,说要给妹妹们攒玩器。攒了十来个月,里头已经摆了一对绒布小兔子,两个拨浪鼓,两枚鲁班锁,六个中心镂空的花球了。
殷宜桃比划着说给殷皇后听,逗得殷皇后忍俊不禁,笑道:“了不得,我们松哥儿竟很有当哥哥的派头。”
松哥儿今年七岁,往大了说,已到了入泮的年纪,往小了说,也还只是个小孩子。因着是长房的嫡长子,宁城伯府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教养也格外精心,小小年纪就展露出璞玉浑金的气质来,一向深得殷皇后喜爱,若不是同舜哥儿和禹哥儿都差着年纪,原本打算让他进宫侍读的。如今只待在宁城伯府之中,由着殷老爷用名帖延请了京中的名师,就在府上的德馨室替他开蒙,教他读书。
德馨室地处宁城伯东府的前院中轴,毗邻殷老爷书房外的议事厅,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意,一来是告诫生在绮绣堆中含着金汤匙的后人,莫要忘了从前的清苦和穷且益坚的气节,二来也是对晚辈后学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德艺双馨。
论理殷老爷百年之后,宁城伯的爵位由着松哥儿生父殷苈沅来承袭,松哥儿便是板上钉钉的宁城伯世子,未来第三代的宁城伯。外戚的爵位世袭递减,三代而衰,松哥儿凭着家族恩荫,只消得通读了圣贤书明白道理便可,也不必非要点灯熬蜡地苦读,图个加官进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