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歌声高处(二)

“儒者于道德教化、彝伦理叙功不可没,岂是‘附丽’二字可以掩障的?”

“孔子之前,便无道德彝伦否?”

“尧舜亦是道统!”

“此乃后世儒生之言也。尧舜乃上古圣王,所行人主之道,非儒非法。后人尊之为道统之始,譬如开国之君奉其祖先为帝,有其名也,而无其实也,”江永不以为然,“至于道统,起于圣王为君之时,不过治统之一脉。仲尼师文王、兴周道而未果,明其旨归而传及后世,汉儒承之,故高祖以礼乐别尊卑上下,孝武以崇儒息百家之言。至于韩、程、朱、王,无非君王用而赳赳如腾骥之骏,君王弃而累累若丧家之犬。虽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亦不过如孟子之善独,箕子之待访,何曾违君王之命而力挽狂澜,舍治统之轨而独擎青天?”

座师杨光中终不能行废君操柄之事,或许根源正在于此。江永沉吟片刻,没有将此话说出。

岳维申一生笃信仁义之学,万无法接受江永如此黩圣叛道。他曾以为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注15)。二统合而治,二统分而乱。读史日深,又索出周召共和与“王与马,共天下”的旧事,兼及本朝万历年间涉川摄政,揽权于帝侧,咸嘉年间光中废帝,专断于内阁,便开始细思君主是否为治统所必需——然而无论如何,道统是无可否认的,“秦汉以下,江山几易而道统不绝,其明伦、察物、敷教、施仁之功,明明赫赫,安能抹杀?”

“不敢忘也。然而若无黎庶生生,便无明伦察物之用,若无君主建国,亦无敷教施仁之所,”江永又把话说得明白些,“说到底,只是不能独立成事罢了。”

“便是只能从君?”

江永垂下眼眸。

“若夫天子之位,窃之者非小人、奸佞,即盗贼、夷狄,得国不正,又岂能永世而全身。何况传之子孙,欲以一姓之私利夺天下之公义,再穿凿先王之至教,譬如沐猴而冠,唯沾沾而自喜,不知将获罪于天——王朝无三百之数,胡虏无百年之运,道理正在于此,”岳维申将自己的思考坦诚相告,“当有一人掀翻此溷浊天地,或黜昏君而择贤秀之人,世代禅让以杜私图,或废帝座而设执事之署,诸事共议以行善政——此皆合道、治二统而济国长民之道也,江公意下如何?”

“若如崧翰所言,所谓道统者,在朝存乎公卿,在野存乎士绅。今观庙堂之党争,府县之民乱,见彼等以陆王任情、程朱牟利、孔孟杀人,仍觉其可济国而长民乎?”

“彼乃道贼,不可承家国之重。”

“却是遍地道贼,戕害多少仁义,”江永应道,“千载疏解,何物不成名相。崧翰却迟迟不肯勘破,一何可悲。”

“可悲”二字带上些许嘲讽与自嘲,听得岳维申脸上火辣。是啊,天理渺远,人欲却近,世之熙攘,终归是背前者多而忘后者少。贞莹内精者,众人是之,却贫病饥寒,软诡歊欹者,后世非之,却光烂门闼,世事由来颠倒如此,而儒者哺糟啜醨,恍若未察。前者亡而后者存,历经千淘万漉,终于更易高卑,“还请江公教我,华夏之前路,更在何方?”

“近来观史,从陈涉世家读至太(河蟹)祖实录,”江永略一停顿,又道,“再览全寿、李翊之文档。某之愚见,许是应向下求。”

江颢见岳先生的茶杯长久地悬停在空中,又随叹息一同落下。“恒之兄,”他敛起眸中惊畏与犹疑的光芒,低声告诫道,“你走得太远了。”

至于是偏离太远还是超前太甚,他却没有说清。

腾起的喧闹霍然摇动黄色幔帐。江颢从回忆里抽出身来,抬眼看向木龛。至圣先师在画中双手交叉端举胸前,神情温而厉、恭而安,回答却被无来由的寒风吹散了。“嘭——”殿外的案桌翻倒在地,砸出汹涌嘈乱的嘶吼与哭嚎。江颢快步走出大殿,正看见一众身着窄袖、手持棍棒的皂吏在学子间扑打。他们的脸上夹杂着官对民、贫对富、贱对贵、自己人对自己人的独特的凶神恶煞,棍下衣冠零落、斯文扫地,更有惨呼连连。他急忙上前制止,却被人抢先拉住了手臂,“江公子,可算找到您了!”

江颢回头望去,“庞师爷,你快让他们停手!”

“依着太(河蟹)祖定下的学规,一切军民利病,工农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可进言,更何况聚众为乱,”庞师爷无动于衷,“这些相公们心火太炽,听不下小老儿的肺腑之劝,也只好以热治热,看能否逆取而得了。”

这哪里是无能为力,分明是有意报复,江颢大感不悦,“彼皆功名在身,岂可受棍杖之辱?学子再有不是,大成殿前,也不容尔等这般放肆!”

往日里温文尔雅的公子忽然言语激切,宛如玉树结霜,显出少有的峥嵘来。庞师爷一愣,待缓过神来,朝院中挥了挥手。正在穷追猛打的役吏纷纷停下脚步,放那些鼻青脸肿的儒生逃出学宫。

“江公子,城中纷乱,还请随下官返回府衙——暖轿早已备好,现就停在学宫外。”

“那他们呢?”江颢指着墙边一排五花大绑的士子问道。他们中有人眼眶青肿得厉害,几乎不能视物,有人满脸血污,原是被砸破了头皮、打断了鼻骨,在青色的襕衫上染出点点红梅,还有人折了胳膊或小腿,正倒在地上痛呼哀嚎……江颢走近,认出当初桌案上慷慨陈词、人群中分发卷堂文的青年,至于那些面生的学子,想来在面对役吏时曾反抗得最为激切。他来回辨识数遍,确认其中并无表兄沈迈与汪典、范敞两位好友,在心里暗暗舒了口气。

“此皆纠党闹事的首犯,需带回府衙详加审问。”

事体无有不明,轻重却由心证。“诸生为萧公而来,听讲问学,不能称为纠党,足迹未出学宫,亦非算作闹事,”江颢辩白道,“亲民官者,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还请朱公与庞老网开一面,莫要革其功名。”

具功名者,既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又得于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注16)。庞师爷看穿他的心思,只是微笑,“全府刑名之事,一凭府尊察断,非小老儿所能过问。幸而江公子袖手在旁,不曾受人蛊惑,不然兴府尊雷霆之怒,恐要令彼罪加一等了。”

话中隐有威胁之意,江颢不好再争,只请求为身受重伤的学子松绑疗治。在庞师爷勉强答应并履行承诺之后,他才搀起那名视物有碍的青年,沉默着跨过棂星门和泮池,又向等在戟门边的范敞拱手告辞,随师爷缓缓走出学宫。

注6、7:引自宋代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注8:引自清代金圣叹《卷堂文》。

注9:引自《礼记·儒行篇》,意为:儒者的曰常生活相当严肃,其一起一坐都恭恭敬敬,说话一定要讲究信用,做事一定要讲究公正。在路上不因路的好走难走这等小事就和别人争吵,冬天不和别人争有太阳的地方,夏天不和别人争有凉荫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爱惜生命以等待时机,养精畜锐以备有所作为。儒者的瞻前顾后有如此者。

注10:引自《礼记·儒行篇》,意为:在处理大问题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处理小问题时,毫不马虎,好像心中有愧。

注11:引自《诗经·小雅·小宛》,意为:抓把米去占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温和恭谨那些人,就像站在高树上。担心害怕真警惕,就像身临深谷旁。

注12:引自《孟子·离娄上》,意为:清的水洗冠缨,浊的水洗双脚,这都是取决于水的本身。

注13、14:引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

注15:引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

注16:引自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8章 歌声高处(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何处问长安
连载中不窥园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