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春三月

“真真是气煞我也!”

人未至,声先到。

叶荷昨日新得了一幅冯承素的摹本《快雪时晴帖》,当真稀罕的很。此刻她正伏在书案前细细临摹,不想却被突如其来的嚎叫声吓的一哆嗦,手里力道重了些,笔尖在黄麻纸上涂了个不小的墨团团。

叶荷轻叹了口气,将毛笔放置在锦纹花石镂空的笔架上,抬头看向书房门口处,恰时一抹如火般浓烈的身影冲了进来,一屁股坐在雕花窗下的罗汉床上,抄起矮几上摆放的樱桃丢进口中用力咀嚼,尤觉不解气。

“这般冲进来,仔细呛了风。”

叶荷拢了拢搭在肩上内里裹了绒的披风,绕过书案走到罗汉床的另一侧坐下。初春三月,盛京还是冷的,叶荷畏寒,书房里断不了炭盆,烧的火红的木炭偶尔嘣出“噼啪”声,清脆好听。

薛蛮被气的不轻,软鞭敲在手上啪啪作响。

“孟之桃在临香楼,搞了个什么劳什子的诗会,害得我当众出丑。”

叶荷弯起眉眼,伸手拿起一枚樱桃,仔细摘除茎梗递给薛蛮。

“这样的诗会盛京城里头三天两头的便开一场,若是不喜欢就不去,何必上赶着受气。”

薛蛮接过樱桃送进口中,这樱桃滋味极好,甘甜多汁,连带着心情都好了几分。

“还不是我娘,她说盛京的贵女们琴棋书画皆是样样精通,只有我整日舞刀弄枪的不成体统,非逼着去诗会上沾沾文气,学一学贵女们的气派。

她哪知道,那帮小蹄子各个吊着眉梢,眼睛都快长到头顶上去了。尤其是那个王千雪,处处与我作对,打量着我不懂诗词,明里暗里的挖苦就不说了,还絮叨个没完。一会说戴金簪俗气,一会又说。。”

薛蛮捏着嗓子,摇头晃脑的翻着白眼学人说话

“这诗会如今的门槛低了不少,什么杂七杂八的人都能进来,之桃,若是下次诗会还如今日这般,我便不来了。”

叶荷抬眼看了看薛蛮插了满头的簪子、步摇,晃动间相互碰撞,叮当作响,她一时语塞,伸手摘下一枚金步摇,飞鸟衔珠的样式,分量十足。

“簪在头上是配饰,摘下来便是盘缠,哪里俗气,我偏就喜欢的紧。”

“就是,你喜欢就送你了,我首饰盒子里还多的很。”

叶荷弯起唇角,眼睛也眯成了月牙,她把步摇重新簪回了薛蛮的发髻里。

“君子不夺人所好,物归原主。”

薛蛮被她这一笑晃了神,胳膊搭在矮几上撑起脑袋,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叶荷。

“纵是自小便玩在一起,我还是觉得盛京城里头的女子,在容色上没有能比得过你的。”

叶荷抬眼看她

“我朝以丰腴艳丽为美,如我这般瘦弱的可称不上好看。”

“各花入各眼,理他们做甚。若不是你那年冬日掉进湖里大病一场,也不至于这般病弱。不如,你随我练武吧,或许身子骨能好些。”

“我连剑都耍不起来,可别再砸了你的名号。”

叶荷裹了裹披风,冷气一个劲儿的往骨头里面钻。薛蛮见她动作,不由得心疼起来。叶荷身子不好,冬日里连门都不出,就怕害了风寒。叶府人丁不兴,只有她这么一根独苗,叶伯父又常年镇守边关,留下母女二人守着这若大的宅邸,怎么想都觉得孤单的很。

“开春了,城南灵木寺的桃花要开了,下个月月初灵木寺开放,我们去赏桃花吧,你日日窝在家里,没得憋坏了。”

叶荷起身从书案上拿起一个包着皮毛的手炉抱在怀里,又坐回罗汉床上。

“现下雪还没化呢,那灵木寺建在半山腰上,冷的很,我还是不去了。”

薛蛮站起身走到叶荷跟前,伸出手捂住叶荷的手掌给她取暖,叶荷只觉得一股一股的暖流从指尖涌上心头,眼前忽而闪过一幅画面。

‘层层叠叠的粉白花瓣缀满枝头,阳光从枝桠的缝隙里穿过漏在地上,有风吹过,树木晃动,花瓣打着旋儿落在年轻男人的的肩头,空气里浮动着清甜的香气。’

叶荷眨眨眼睛,又来了。

“还有足足半个月呢,想必那会子也暖和了,我们不必赶早,等日头盛了再去。”

叶荷的心思还在刚刚一闪而过的画面上,自打八岁那年大病痊愈之后,她像是凭空生出了一项新的技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还未发生的事项,开始时预知之事几日内便会应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预知的期限逐渐拉长,画面的内容也愈发清晰。

薛蛮看着她呆愣的模样,猜想她应是不愿出门。如此倒也不能强求,薛蛮便又赶忙找补了几句。

“其实看不看那桃花都无妨,若是你不想出门,那便不去,等天儿暖和了我们可以看别的。”

叶荷此时才反应过来,她反手捂住薛蛮的手,柔声说道

“届时若是天儿暖和了,我便与你同去可好?想来我也很久没出府了,出去走走也是好事。”

“好!”

送走了薛蛮,叶荷喊了丫鬟进来在书案旁又添了一个炭盆,待书房暖和些,便脱下披风递给丫鬟,转身坐到书案后的凳椅上,重新摊开了一张黄麻纸,用镇纸仔细压平,继续临摹字帖。

《快雪时晴帖》本为东晋大家王羲之的得意之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纸本墨迹,共四行,二十八字。此作以圆笔藏锋为主,结体匀整安稳,即便是叶荷手里的摹本也是极为难得的。

叶荷鲜少出门,大把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习字,字帖临摹了一本又一本,也算是小有所成。

她放下紫毫笔,双手拿起临摹的黄麻纸细看。

“不亏是大家名作,我的笔力太软,写出来的字过于依赖笔锋技巧,洒脱之气不足,到底还是意境相差太多,瞧,好好的一幅字被我写成了四不像。”

丫鬟春华立在一侧,见叶荷放下了笔,她上前几步捧着披风重新搭在叶荷的身上,又仔细裹了裹衣襟。

“奴婢见小姐的字写的好极了。”

叶荷放下黄麻纸,瞥了丫鬟一眼,那眼神儿似乎带了勾子,目光流转间具是无限风华。

“在你的眼里,你家小姐便是写成一团乱麻也是极好的。”

丫鬟春华也不吭声,只是羞涩一笑,恍然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低声说道

“小姐,泰奉楼的秦三打发人捎来消息,说是账本晚些时候再送过来。”

“知道了。”

“夫人适才也派人过来,说是膳夫今日采买,得了一条新鲜的鲈鱼,可做鱼脍,询问小姐有没有胃口。”

叶荷的眼睛还是粘在摊开的摹本上

“娘最喜食鱼脍,既然得了好材料,自是要仔细品尝的。”

“那奴婢现下便去回话。”

丫鬟才走到书房门口处,叶荷扭过头又嘱咐了一句

“鱼脍性寒,母亲肠胃弱,别忘了吩咐膳夫再添上一份生姜雉羹汤,驱寒暖胃最合适不过了。”

“是,小姐。”

午后晡时,丫鬟春华伺候叶荷换下了袖口处沾染了墨迹的衣裙,重新换上一身鹅黄色牡丹缠枝纹对襟襦裙,淡紫色的斗篷领口处缝制着一圈柔软的白色皮毛,脚上踩着一双白色的翻毛软靴,怀里抱着织锦兔毛梅花手炉,这一身行头饶是看着便暖和极了。

穿过游廊,廊下莲池里的冰也薄了不少,叶荷驻足细瞧,几条金鱼在透明的冰层之下游动,生机盎然。

叶荷眸光闪烁,长而密的睫毛压在杏眼之上,心里顿觉空唠唠的,这几条金鱼是爹爹为她亲自挑选的,时至今日,爹爹已经许久未曾归家了。

春华见她看出了神,忍不住提醒道

“小姐,夫人还在等您用饭呢。”

“走吧”

叶荷踏进饭厅之时,母亲王氏正坐在靠着窗子的罗汉床上捧着绣绷穿针引线,叶荷把手炉递给春华,快步走到王氏跟前,规规矩矩的行个女儿礼。

“娘,女儿来的迟了些。”

王氏闻声抬起头,脸上噙着笑,把手里的绣绷递给丫鬟,拉起叶荷的手,母亲的手细软又暖和,竟比那手炉还热上几分。

“左右就咱们娘两个,没什么迟不迟的。前几日你舒婶子过来吃茶,给娘带了几个时新的花样,娘瞧着喜欢便给你绣个肚兜。”

叶荷的手裹在王氏的手里,分外安心。

“您高兴就成,仔细别伤了眼睛。”

王氏站起身子,拉着叶荷坐在饭桌旁,吩咐丫鬟上菜。

“开春了,外头也热闹了,你舒婶子与我说,现下盛京城里头的小姐们都喜欢参加赏花马球,双陆投壶之类的聚会,你也别总闷在府里了,与隔壁薛家的小女儿多出去走走。”

“女儿省得了。”

丫鬟们摆好了饭食,叶荷目光扫过去,一眼便看到了那份新鲜的鱼脍。她拿起银筷,挑了一片鱼肉点了蒜齑混合芥子酱调配的蘸汁,放到王氏面前的银碗里。

“娘,您和爹爹都喜食鱼脍,只是爹爹已经许久未曾归家了,近来爹爹有传书信回来吗?”

王氏的眸光暗了一瞬,快到叶荷以为看错了眼。

“你爹上一封信件还是年下时传回来的,想必是军务繁忙,兴许过些日子便有消息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荷下砚心
连载中无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