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增烦恼罢了。
总归高中是避免不了见一面的。她也没指望能把自己先前做的事褪干净了。
虽然突如其来的见面多少让她有些狼狈,但仔细想想,方敏似乎……也没怎么变。
所以在她即将说出那些话的时候越鸣果断地制止了她。
很好。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这结果比预想的好。
方敏也没露出什么憎恶的表情。
曾经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夜晚,她答应过那个蜷缩在角落里、眼神空洞的女孩,绝对、绝对要保守住的秘密。
这个承诺,即使面对两年后站在阳光下的方敏本人,她也绝不会诉诸于口。
无论方敏是否还记得,无论她是否理解,这个承诺本身,在越鸣这里,算是成功了。
至少……从结果来看,确实是向好处发展了,对吧?
没有半道辍学跟着父母去外地流水线上消磨青春,而是在那所鱼龙混杂、学风稀薄的职教中心里,硬生生挤进了象征着一线希望的高考班,似乎还挺受学校领导重视,当成典型在抓……这就很好了。只要她能熬过去,考上个公办大学,哪怕是二本,拿到一个本科文凭,就完全有可能改变自己那原本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灰扑扑的人生轨迹!
文凭是敲门砖,虽然沉重,却能砸开一些门。
虽然在这条路上,因为当初的冲动和所谓的“正义感”,她吃了很多没必要的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甚至一度……
但现在,越鸣觉得,自己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多管闲事的代价也认了!
再说了,谁会指望靠“证词”翻案啊?呵呵……误判了十几年牢狱之灾出狱补偿三十万那种翻案吗?现实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反转,更多的是无声的湮灭。
她早就习惯了。
……说实话,很多时候越鸣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理解方敏这种人的所思所想。
她们像是生活在不同星球上的人,呼吸着不同的空气。
尤其是那个被她自己后来刻薄地形容为“小脑发育不完全”的莽撞岁数。
自以为是,多管闲事。
她是这样评价那时候的自己的。
带着点懊恼,也带着点事过境迁的自嘲。
头次被人那样直白地质问、指责,天知道那个看起来黑黑瘦瘦、平时沉默得像块石头的方敏,身体里为什么能爆发出那么大的劲儿!完全!完全跑不过啊!
那次狼狈的追逐,甚至比后来被朋友取笑成“霍金”更让她印象深刻。
那种肺像要炸开、喉咙里满是血腥味的窒息感,让她只能一个人停在半路,扶着膝盖大口喘气。
那天她想了很多很多。
却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什么理由去劝说方敏。
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她拥有的勇气、底气、家庭的托底,对方敏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她读过那么多书,同那么多的人辩过道理。
可没有那一本书记了这些,也没有书说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此刻那张说出无数道理的嘴,此刻面对这个敏感又自卑的女孩,说不出任何道理来了。
那些道理,好像站的太高了。
“因为道理不该只对弱者讲。”
——那是什么时候懂得当初那句话的含义呢?
她很“幸运”,没用多久。
“为什么不告诉老师?”
“为什么不反抗?”
“为什么要忍耐?”
……是啊,为什么呢?
答案到底在哪里呢?
方敏当时的沉默,以及后来办公室里赵老师那番推心置腹的“劝导”,就是答案。
那是格外现实而且残酷的。
方敏这样的学生,做不出多大错事吸引负面关注,成绩也不是顶尖能带来荣誉,性格更是三棍子放不出一个屁,得不到老师额外的青睐。那么,那些“更具统战价值”的学生(比如家里有点关系、或者成绩拔尖、或者特别会来事的),课余偶尔的发泄、小小的“恶作剧”,又有什么大问题呢?她不是自己都没认为是多大的事,也没去找老师告状吗?既然“苦主”都沉默,老师又何必多事,去打破那微妙的平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
说起来,越鸣还记得被孤立后的某件事,她那时早已成了办公室谈心专业户。
那天她被班主任赵老师叫到办公室,她还以为又犯了什么事值得被批一顿,结果对方关上门,拉过椅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开始劝解——
“越鸣啊,老师知道你热心。但是方敏和你不是一路人,” 赵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了然,“你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跟你差不多层次、能互相促进的同学身上……比如于佳。”
语气循循善诱,仿佛在传授人生至理。
于佳就是那个赵老师指派代替她一切职务的女生,人确实挺不错,开朗大方。可惜当时的越鸣看谁都很不爽,尤其是这种被“钦点”的替代者,态度自然算不上友好。
说实话,她没好意思跟赵老师说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
只觉得无比荒谬和……好笑。
怎么这时候又开始讲阶级了?我应该和什么层次的人玩用得着你来指导?友谊难道也要按成绩单和家庭背景来配对?
正好,越鸣一身反骨。
那些在她“落难”时主动选择远离、甚至落井下石的人,不配再得到她的友谊。现在看她似乎又“起来了”,眼巴巴地追上来套近乎?简直可笑至极。
你们都看不起她,觉得她没价值,是累赘?偏偏我就要她争气!我就要证明你们是错的!这种近乎偏执的念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着她。
……哈,说起来自己也是,差点把自己也一起送进地狱了呢。
那天如果跑得再快一点……
不,没有如果。
还不如当时就去死了呢。
“不,你不会去死的,你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一个声音在她心底响起。
是的,嘴上说说。
在看到那些人的结局之前,她才不要去死呢。
付出什么不重要,付出的结果才重要。
这是她后来学会的、更加现实的信条。
……虽然目前看来,脑子有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绝望的死法啊……
“你幸福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1章 可怜的人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