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

中元节前一天,玉志斋中。

柳慧成放下手中的书,他迎着台下学子们期盼的目光,道:“中元节放假两天。学业不可荒废,空闲时可在家中温习。”

此话一出,众学子皆是兴奋不已。

一人道:“怎么才两天啊?”

柳慧成闻言一笑:“嫌少?那就再加一篇策论。”

此话一出,台下无人敢再言语。

下课后,何国器照例教秦随愈识字,两人坐在金桂树下,只见何国器指着字,秦随愈难得抢答道:“我知道这个字,卒便是死。”

何国器点头道:“不错。”

他又问:“你可知一词多义?”

秦随愈的思绪却不在此处。恰逢中元节将至,秦随愈竟有些低落。

“怎么了?”

秦随愈道:“我在想,这本书上卒字这么多……他们真的都死了么?”

何国器答:“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些却不是。”

战死沙场……

这四个字对秦随愈而言,很是陌生。

他问:“明天中元节……会有人祭奠他们吗?”

见何国器不语,秦随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些不合时宜。他道:“我只是随口一问。”

何国器沉思后才答:“或许……不会有。”

何国器的答话,让秦随愈心中有了大致的了解。或许他第一次听到“死”这个字,便是那次村中人议论何九姑被蛇咬伤。从那之后,秦随愈便再也没有见到何九姑。这或许就是秦随愈目前为止,对死亡最真切的感受。

忽而,一个声音突兀响起。

“学得这么认真,是想考个举人?”

闻言,秦随愈与何国器一齐抬头,柳宵就站在他们面前。

柳宵挑了挑眉,看向秦随愈:“敢不敢跟我比试比试?”

一听说要比试,秦随愈还真没怕过。他问:“比什么?”

“犯忌。”

秦随愈一愣,犯忌这玩意儿也能拿来比?他问:“怎么比?”

这次没轮到柳宵开口,何国器冷冷地打断道:“不行。”

柳宵笑意不减,他没有理会何国器,只道:“中元节晚上,在学堂门口会合。我带上柳文柳越,你也可以带上两个人......”

秦随愈心想,柳宵这是把何卢青和何国器也算上了?

“如果你不来,打遍三村无敌手的名号就归我了。”柳宵说着,便不再逗留:“毕竟连犯忌都不敢的人,不配拥有这个称号。”

秦随愈无言以对。

打遍三村无敌手?这又是谁给他取的外号?

何国器看向秦随愈:“柳宵这人阴晴不定,行为荒诞......你莫要跟他搅在一起。”

柳宵这人的确十分顽劣,但这份顽劣,秦随愈十分熟悉。秦随愈有时会觉得,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与柳宵是一样的。他们是一样的顽劣,一样的不合时宜。

秦随愈缓缓问道:“你有没有觉得……我和他很像?”

何国器神色淡然,眼神如无风吹拂的湖面,毫无波澜。他道:“你是你,他是他。你们不一样。”

直到下学后,秦随愈带上何国器与何卢青,三人围在一处无人的角落。

秦随愈将石头排列在地上,与他们商量着中元节晚上的安排。

“真的没问题吗?”何卢青还是有些担心。

“我没有异议,但.....”何卢青看向何国器,欲言又止。

何国器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也没有异议。”

“那就这样说定了。”

既然柳宵提出这个比试,秦随愈便应邀,他也想知道,柳宵到底想做什么。

秦随愈将手中的石头丢进草堆里。三人这才起身,往家去了。

临近中元,县衙官吏便更加忙碌。屋内,刘桥向阎清汇报招工情况。

几天前,刘桥接到了浮玉镇传来的紧急书信,里面有当地保长的急讯。

那天是神明诞辰,前去神庙烧香的人很多。神庙倒塌得令人来不及防备,死伤人数众多。百姓愤懑地控诉,想找保长讨要说法。保长招架不住,只能给户房写了一封信,让其转交给知县。

阎清面色凝重地看着桌上的血书,只听刘桥道:“帮工已经招满了,中元节后便可开工。还有那些发放给死伤者家属的银两也备好了,两天之后便可……”

阎清打断问道:“两天?为什么不是一天之后?”

刘桥:“......那就一天之后吧。”

阎清这才点头:“自然是越快越好。”

毕竟那些逝者需要安置,伤者也需要银子来医治。

以往这些事都是由阎侯来打理,但阎侯为王成之事脱不开身,阎清便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来。

他处理公务的经验不足,以往都有阎侯在一旁教导。神庙倒塌之事,对阎清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第一次自己独立处理公务。

若将此事办妥,便可让县城百姓对他有所改观。至少,别像上次审问牛二那样被耍得团团转就好。

刘桥将册子递给阎清,他道:“这是工房递上来的册子,上面有帮工的姓名登记,还有修缮要花费的银子,大人若是觉得没问题,我就着手下人照册子上的办了。”

阎清喝了一口茶,接过册子仔细翻阅。在看到修缮神庙花费的银两总计时,他皱了皱眉:“为何要花这么多银子?神庙损坏得这么严重么?”

刘桥接话道:“工房的人去看过,说是除了地基完好,其他的......几乎是要重建了。”

闻言,阎清怅然若失。

浮玉镇神庙是阎岳在任时修建的。那时,槐越县疫病突发,为顺应民意,阎岳提议修建神庙,为民众祈福。

曾有一僧人言,浮玉二字取得不好,过于飘渺无常,将神庙修建在浮玉镇中,便能去浮为安。阎岳听取了那位僧人的建议。也不知是否真的有神灵庇佑,神庙修建之后,槐越县的疫病便平复了。

那时阎清年岁尚小,他跟着阎侯一起去了神庙。只见阎岳带着县衙官吏在神像前燃香祈福,场面颇为壮观。

如今竟是物也去,人也去了。

阎清合上册子,对刘桥道:“此事关系重大,待我择日亲自去神庙看看,到时再做定夺。”

刘桥记下了阎清的吩咐,他将册子塞回袖子里,便拱手告退了。

阎侯教导阎清,为官者须眼见为实,才不会被人蒙蔽。一个一心为民,万事求公理的官员,理应如此。

阎清起身走出屋子,他心里惦念着阎侯。

不知道堂兄忙了这么久,王成的事是否有了新的进展?

穿过回廊,阎清走至房前,却见大门紧闭,里面正传出杜横说话的声音。

杜横道:“王春材下落依旧不明,但我在王家村里探听到一些消息,与王春材的身世有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特种战兵

逍遥四公子

大秦之无尽传承系统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你是我的难得情深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横槊奏歌
连载中月映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