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如雪赴京收学生 俏丫鬟打探清谣传

人活在世,岂能事事如意?

林如海曾经教育过黛玉:世间不如意十之**,即便是富贵之家也不可避免。为的就是挫挫她的娇气,让她不可因出身豪门而生了骄纵之心。可黛玉如今不由得想说一声:这位贾家的老祖宗可真是事事如意。

说一不二,让家里长幼颠倒就算了,如今居然连外孙女的婚事都要掺和。

想到这里,黛玉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勇气,她直接赔笑着往贾母身边凑:“外祖母怜我才让宝玉让出碧纱橱,只我这一来便让表哥挪动,心里到底不自在,倘或二舅母知道,也不免有些想头,何不让黛玉住在外祖旁边近些的房子里?不惹出些事儿来黛玉心里也踏实些。”

贾母想了一想,瞧着黛玉的目光多了些怜悯:“我的儿,可怜你如今却要瞧人眼色。”说着一把搂住黛玉又伤心了,黛玉忙劝解半天,再三保证她只是不想惊扰别人,这才如愿住进了贾母住所旁边一个小院子里,那里原本就是来探亲的女眷住的地方,黛玉住进去倒也合适。

也许是觉得因此亏欠了黛玉,贾母吩咐身边的丫鬟寻些青绿古铜鼎、紫檀木花架、玻璃盘等寻常之物给黛玉,又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

***

第二天清晨起来,黛玉梳妆过后,这才唤进来两位嬷嬷。她一脸和气,从匣子里拿出两个手帕子,分别递给两位嬷嬷:“昨日里初到亲戚家,又忙乱了半夜搬进这院子,没顾上给嬷嬷们见面礼,这会补上。”

喜嬷嬷揭开那帕子,看见里面包着一个赤金烟霞萦绕飞鸟簪,飞鸟的眼睛由一颗南红石镶嵌而成,和明嬷嬷互相使了个眼色,两个人才双双道谢,将簪子收了起来。

明嬷嬷率先说:“老身和喜嬷嬷都是侍奉过端明太后的人,太后故去,老身和喜嬷嬷本来在皇陵守陵,但此次皇上要选人给姑娘做教养嬷嬷,就开了恩典,将我们放了出来。我们俩都没有家人,以后就依仗着姑娘过活了”

黛玉想起镇南候老夫人教过自己要驭下先得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因而斟酌着问:“若是嬷嬷们不嫌弃,以后嬷嬷便一直跟着我,由我给嬷嬷们养老可好?”

两位嬷嬷有些喜出望外,她们如今虽然地位尊贵,但等彻底年老以后孤苦无依,只怕要曝尸荒野,如今这位乡君提出要给两人养老,真是了了两人的心事,因而她两位齐齐出声:“谢谢姑娘恩典。”,说着便要下跪。

黛玉忙扶起她们:“我年纪尚小,又背井离乡,许多事都依仗着嬷嬷们帮我谋划,昨日嬷嬷们便多次助我,唯盼着咱们主仆一心,长长久久的把日子过下去才行。”

于是定下来各自章法:由喜嬷嬷掌管黛玉的钱财,明嬷嬷负责管教下面的丫头,奶娘王嬷嬷照看着黛玉房里的各种摆件。

贾府中的三个春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贾母也给黛玉配齐了,如今黛玉身边紫鹃和雪雁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之事,下面还有四五个小丫头。

虽然是贾母送过来的人,但明嬷嬷不确定这些人里面有没有王夫人的人,是以她格外注意,仔细观察着每一位丫头,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规章:除了雪雁可以进出小姐的屋子,就是紫鹃也不让她单独进出,其余的那些小丫头就更不用提了,远远的在院子里做些洒扫的杂活。

却说林如海得到了恩师准许,将自家那位有名的姑奶奶送到了京师。林如海接到了回信心里才稍稍安定了些。

转眼他就开始着手处理黛玉信中所写的贾雨村贪赃枉法之事。经过他的查验,这贾雨村真是黑心肚肠!曾经甄家还资助了他,没想到他在得知被拐卖的女孩是甄家女儿以后居然毫不作为!

林如海派出的探子回报,当年姑苏城甄士隐曾经赠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给贾雨村,如此才有了他进京赶考之事。可是当得知真相后,贾雨村居然想卖贾家一个人情,任由那甄家女儿沦落苦海。

林如海深知这等小人无甚结交的必要,虽然如今贾雨村巴着林家,可谁知道当自己失去权势后他会不会反咬一口?是以他直接写信给贾雨村上峰,将其革职,并将那薛家小霸王并人贩押后问斩。再找人将人贩羁押下的一众孩童都一一寻访,送还其爹娘家。

其中那甄英莲便被送到她舅老爷家,她父亲甄士隐失踪后,母亲封氏便依傍外祖父家做活,带着几个丫鬟缝补绣花过活,如今忽然见到女儿,精神头儿骤足,母女俩自此相依为命,对林家千恩万谢。

薛蟠本在狱中惴惴不安,没想到过几天其母舅王子腾就升了九省统制,又寻人活动一二,居然只判了个杖责,冯渊家人也畏惧权势一心只想息事宁人,见此情形林如海也不再坚持,只余了一声叹息,吩咐甄家若再遇到薛家巧取豪夺,便拿出他的名帖,唯盼能救得这苦命一家。

………………

有了林如海的书信,白如雪便顺顺当当进了贾府的门。

黛玉早就接到消息,便寻了个好日子正正经经拜了先生,将白如雪供奉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听从其授课教导。贾雨村人品虽差,到底进士出身,才学是实打实的,没想到这位白如雪女先生居然腹中才华丝毫不输贾雨村,到底是白鹿书院世家培养出来的女子。

贾母平日里便反感女子读书,可白如雪一来是林如海恩师族中,由林如海恭恭敬敬请来的;二来白鹿书院天下闻名,贾母也要敬着三分。

如此一来,黛玉住的小院子,不是由明嬷嬷严防死守,就是有白先生板起脸教训,居然愣是没能让向来喜欢追逐女孩的宝玉进了院门。

宝玉似乎天生便是个风流种子,像蜜蜂逐花一般喜好任何正当花季的女孩子,如今府中来了个天仙一般玲珑的黛玉,他早如丢了魂一般,处处找机会跟黛玉搭话,黛玉在贾母跟前侍奉,他不知道收买了那个丫头,总是巴巴儿赶过来,便是黛玉有心防着他,十句里只回他一句,两人也日渐熟稔起来。

宝玉小心逢迎、言和意顺,加之贾母有意撮合,黛玉逐渐对宝玉没那么讨厌,但心底还是提防着他,至多在贾母处碰见他时不再冷眼相对,而是颔首点头。

王夫人正瞧着心焦,没想到很快薛家就进了京,还住进了贾府。

黛玉对薛家女儿宝钗好奇已久,待见面见她容貌美丽,倒对她颇有好感,谁料想没几天府中就传出闲话说薛姑娘品格端方,黛玉不及。

又有人传谣言道:薛姑娘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

紫鹃气得在房里咬牙切齿:“这起子小蹄子,瞧着太太的面捧她亲戚也就罢了,何必要踩着我们姑娘?!”

明嬷嬷当着紫鹃的面不说什么,却跟喜嬷嬷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为何要踩着黛玉捧宝钗,还不是王夫人如今急了,瞧着老太太处处抬举黛玉,好不容易有个打擂台的娘家亲戚,就巴巴儿抬出来,明着是贬低黛玉,暗着是跟老太太对着干。

只可怜我们家姑娘,就做了那被殃及的池鱼。明嬷嬷嘱咐紫鹃:“紫鹃,你打听一下,都是什么人在说这些话,打听出来跟老太太房里的鸳鸯念叨几句。”

紫鹃恍然大悟,“哎”了一声,便悄悄出去打探。

明嬷嬷满意的点点头,她起初觉得紫鹃是老太太派来的人有些不待见紫鹃,如今相处的日子久了,倒看她忠心耿耿,干活也踏实,心里的成见倒去了大半。

不得不说老太太不会随便指个丫头给黛玉,紫鹃的干娘是老太太的陪房,亲爹在外面管着老太太的嫁妆,姑父又是贾政自小的书童,七大姑八大姨更是在贾府错综复杂,这些固然是为了以后黛玉嫁进来把持贾家,却也方便了紫鹃打探消息。

没多久紫鹃就打听出来这个消息的来源:是王善保家放出去的。她禀告给明嬷嬷后,又很快拿了一方绣错了针脚的帕子去找鸳鸯。

晚上的时候就听得周瑞家的干外甥女不小心踩了老太太廊下的一只鹦鹉,被凤姐儿罚着打板子。

明嬷嬷知道后点点头:王夫人女儿在宫中,孙子在进学,小儿子又最得老夫人喜欢,更不用提娘家兄弟权势正旺,老太太总要在人前给她留几份体面,因而不会当众责罚,只会用这种敲山震虎的法子让她老实。

这风波过去后,府中不再传说黛玉不如宝玉差劲。

但治家不严的贾府,怎么能容忍如此长时间的八卦空白期?没多久府中下人们又开始纷纷传言:宝玉在侄儿媳妇房里歇了午觉,又跟袭人有了些首尾。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吃了脆皮烧肉。

五花肉煮后腌制,加白醋和盐做壳,然后进烤箱,成功在猪皮上凝结了一方脆皮。

好吃。嘎嘣脆。就是猪肉太贵了,一条五花肉80块钱,哭了感谢在2020-01-29 23:41:57~2020-01-30 23:18: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4096162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新书求预收宋代背景重生文《醉花阴》————————

文案一:

太子赵祐近来很是心烦,翰林学士家明三娘子处处与他制造巧遇。

殊不知那三娘子是重生而来。

前一世,三娘子明月奴一心仰慕秦国公世子杜轻臣,

他喜欢女子贞静,她就隐瞒自己喜好捶丸;

他喜欢吟诗,她就苦读经书;

费尽心思嫁进去,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挡箭牌,

她依旧无怨无悔,操持偌大一个国公府,用自己嫁妆填补亏空。

直到对方带一位白月光进府……

这一世,她只想做个吃喝玩乐的美娇娘,顺带嫁给那命薄早死的悼献太子,做个清贵的守寡王妃,舒舒坦坦过这一世。

舒舒坦坦是有了,但没想到赵祐利落的翻身上床,呲牙一笑:“娘子!”,说好的英年早逝呢?

————-

文案二:好春三月,蓦山溪时候。二十四番风,只解管,吹花擘柳,悠游汴京,做一个富贵闲人。

文案三:一开始,太子赵佑一脸冷漠:明家素来支持贵妃一系,他家三娘子忽然对我示好,其心必诛!

后来,赵佑一脸宠溺:好好好,是是是,月奴说得都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金缕衣

修仙女配谋长生

教科书中的朕

金吾夜

引弓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夸夸群
连载中吃吃汤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