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天灾

征和帝八年中,天降暴雨,黄河决堤,整个东南地区都被淹没。成千上万的尸体在中原大地横陈,瘟疫、饥荒随之而来,名为痛苦的花朵日渐在整个宁朝盛放。

过惯了太平日子的百姓,在天灾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每日各地都有新的奏报传来,堆在案头上的无一不是坏消息,面对这次灾殃,征和帝已是焦头烂额。

幸而前几年户部尚书沈鸿,将国库欠银催还了不少回来,刚好这次可以用来解决燃眉之急。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洪水肆虐的地方正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州省,受到的更是史无前例的一次重创。百姓的衣食住行无论哪一样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去救济,国库的银子又不敢一时全都用完,这时赈灾又成了问题。

征和帝想到这里,不禁深恶痛绝,那些拿着国库银子不还的世家,平日家里堆金积玉,如今国家危难之际,居然还不主动将欠银还回来。只是现在他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一一算账,只让户部的人出一份欠款未还的名单出来,等到灾后上报给他。

今日征和帝又收到一份加急奏报,看了以后将桌案差点都掀翻了,然后便派人去召见季舒玄。季舒玄害怕自己被无端殃及,又去找了沈世喻和他一起觐见。

征和帝看到他俩一起来时,并没有怪罪,只说就算季舒玄不叫沈世喻,他也会传召的。说完就将今日收到的奏报给沈世喻和季舒玄看了。

由于中州以东是黄河的下游地区,这次黄河决堤,这些地区受灾最重。那里百姓的土地、家园全成被夷为平地,如今已是灾民遍地走,到处都是饿死、病死的人。

又因当地官员无能,提前没想到应对方案,等官道被冲毁时,也没来得及调动应急粮食。当地的百姓觉得朝廷、官府不作为,纷纷揭竿,闹着要起义。

待他俩看完,征和帝一脸憔悴地开口:“赈灾救民本就是朝廷应尽之事,只是先前已经运了一批银子救灾,可现在求赈灾银的奏报还是接连不断的来。而国库已然空虚,再没有多余银两可以发出去了。”

“再者,朕之前派了户部、吏部还有翰林院好几位官员去赈灾,如今朝廷剩下的都是寸步不能离的机要之人。中州那边的百姓起义,这会也找不到人前去解决。”

征和帝也是烦恼到了极点,不然也不会在他们俩面前,透露出没有办法的真相。然做为皇上君无戏言,从不会说废话,既然他这样说了,必然是想要沈世喻和季舒玄来解决这些事情。

沈世喻和季舒玄心知肚明,只好临危受命,在答应之前还要了谢文轩前来帮忙。

目前的情况是要先凑齐银子,然后再运到中州等地,安抚那些被逼急了的灾民。现今国库空虚,要拿出几百万两银子,实在是难事。

季舒玄提出要进行募捐,让京城里的富贵人家都献出一点爱心。还得到了征和帝的同意,在京城最繁华的酒楼——天地间,摆了捐钱的台子。

可银子这东西,是世上顶好的物事,为了它亲朋可以反目、陌路人可以残杀。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人会愿意主动拿出来给别人花的。

所以头两天天地间的捐钱台无人问津,除了沈世喻和季舒玄一人捐了五百两之外,也就天地间的老板捐了一百两。谢文轩不用说,他的家境本就贫苦,每月俸禄也只够自己家生活用的,根本无钱可捐。

捐钱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后来还是沈鸿夫妇见自己家孩子下不来台,来为沈府捐了二千两。户部的官员见顶头上司去捐钱了,才陆陆续续的也来捐了。

只是面对几百万两的需要,如今才有了十几万两,实在不够。然户部尚书捐钱后,整个户部都来捐了,就说明了一些问题。沈世喻和季舒玄立马又来找征和帝捐钱,让他来起个模范带头作用。

征和帝知道后笑骂他二人,连主意都打到他身上来了。可毕竟为了天下民生,征和帝别无二话,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了二万两银子。

这下子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宫之中从皇后娘娘带头,各位宫妃纷纷效仿,都忍着心痛拿出自己的私房银子捐了。有的得宠嫔妃,为了将皇后踩上一脚,捐的比皇后都多,像那甄贵妃、贤德妃、周淑妃都是如此。

不只后宫,朝廷官员也不遑多让,大到一品太傅,小到九品芝麻官,都掏出自己的腰包。更有四王八公等老牌勋贵,比着赛的捐钱,北静王府捐一万五千两,南安王府就捐一万八千两,更有甄家、贾家等府,个个都拿出银子来。

征和帝知道后,又是一场怒不可遏,这些人国库欠银不还,如今为了攀比,竟舍得拿出银子来捐了。

不管征和帝有什么想法,沈世喻他们在筹够赈灾银后,便结伴去了中州等地。

途中在受灾地还遇到了昔日同窗赵淮阳,他在一个名叫阳关的小县城里当县令。

之前殿试,赵淮阳发挥的不是很好,放榜后只取得八十多名,后来还是通过家族运作,才远离京城补了个县令的缺。

有了熟人,沈世喻他们自然更好行事,不必再与当地官员虚以委蛇,浪费时间。当即便请了赵淮阳与他们一块行事,因为赵淮阳比他们更了解这边的民情,和那些高高在上、尸位素餐的官员。

沈世喻他们一路行一路与各地官员斗法,将赈灾银确确实实运到了受灾地区后。再通过一系列布银、施粥、赈济、救病等活动后,灾民们终于看到了朝廷的仁政之心。征和帝立马乘胜追击,颁布了减免灾区三年的赋税、徭役等政策。

一时之间,皇帝的仁心撒满宁朝大地,那些闹着要起义的百姓,有了饭吃、有了衣服穿,也停止了动作,毕竟谁不想活着呢。

大雨停歇、堤坝重筑,百姓也暂时缓了过来,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沈世喻一行人在灾区待了大半年,也终于接到了回京的圣旨。

临走时,正好到了春播时节,中州的太仓署正在给百姓发放作物种子,让他们无偿耕种。沈世喻他们担心又有官员作假,便多留了两天,等种子发完。

期间季舒玄觉得无聊,还跑到农民的田地里,说要教给人家新型的耕作方式。沈世喻懒得理他,他就不信季舒玄能有什么种庄稼的经验,只等着他被农民们赶回来。

作物赈济事了,沈世喻一行人便回京述职了,刚到京城还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去了宫中,征和帝正在勤政殿等着他们。

进了殿门,只见征和帝精力充沛、容光焕发,完全没有他们走之前那憔悴的样子。因之前在赈灾时,每隔三天他们都会向征和帝发一份奏报,详说赈灾的情况。所以这会述职,也只是将结果说了一下,几人就各自回家休息去了。征和帝觉得他们太过辛苦,又给了十天假。

沈世喻和黛玉定亲已过了一年多,所以在他回家后不到三天,江氏就着急找大师算了成亲的日子。吉日就选在了三月二十日,离现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所幸从沈世喻与黛玉定亲后,江氏就一直在准备成亲的事宜,所以这会时间也完全够用。

他们这边东西都准备好了,还不知贾府准备的如何,江氏赶紧将选好日子送了过去。接到沈府的消息后,贾母将日子告诉了黛玉,让她早作准备。黛玉自己要绣的嫁衣等物早都弄好了,只是嫁妆她还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初林海亡故,林家只剩黛玉一个女儿,所以有一半财产都上交国库充公了。至于那些古董摆件、铺子、庄子、地契、房契之类的,除了苏州的林家老宅,剩下的全都被贾琏卖了,折了银票带回了贾府了。当时病危的林海知道自己的女儿无力看住这笔巨财,所以并没有那些东西一定要给她的执念,只告诉黛玉就当把这些钱给贾家,换她平安长大就好了。

后来黛玉服完丧后,带进贾府的只有贾敏的嫁妆,并林海偷偷给黛玉留得五万两银票,还有一些字画、孤本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中能给黛玉做嫁妆的只有贾敏当时的嫁妆,并可以压箱底的几万两银票。剩下的黛玉也不知如何是好,她也不好直言问贾府要,只一个人默默在心里着急。

这边黛玉都想到了嫁妆之事,那边贾母肯定也想到了。可贾琏带回来的林家家财早在建造大观园时挥霍完了,现如今贾府已是外强中干,进的不如出的多,根本拿不出多少东西给黛玉陪嫁。

只是黛玉要嫁的是在朝廷位高权重的沈尚书之子,若是嫁妆之事给沈府丢了面子,那之前要通婚结交的计划就会变成了结仇。

贾母无法,便开了自己的私库,准备拿出一些古董玩器,给黛玉添妆。至于还需要的绫罗绸缎并被褥衣裳,就从公中出钱给买。剩下的房产、田产、铺子,贾母是一点都拿不出来了,便写信告知了沈府。

沈鸿夫妇早知黛玉双亲皆忘,料想她的嫁妆规格不会很高,如今贾母写了信,他们也不意外,还回信安慰了一番。贾母见沈府如此通情达理,更加不好再过分,便从之前沈府拿来的聘礼中挑了几件好东西,放在了黛玉的嫁妆里。这样三十六抬嫁妆也勉勉强强凑齐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怀娇

我真是被送上来的

我妻薄情

女配想开了(快穿)

金缕衣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之珠玉在侧
连载中炸猪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