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贪色逐利请佛佑

【一】《儒释道的共同点》中国文化

三教,即是儒释道。之教化都是,

“人天合一”的“顺天呈象”之作为。

只有合于“人天合一”的本质的修为,

才有可能达到“恒定不灭”之层次。

清婉和采婗朝着大石头的方向,艰难地往山上爬,大老远地,就看见甄友乾在探头探脑地往山下这边瞧。

喘着粗气的清婉说道:“你说,我这三姑父,怎么也不来接我一下……”

采婗问:“接又如何?难不成,小姐还想让老爷背你上山!?”

清婉说:“背又怎样?他又不是没有背过……”

“真的?”采婗好奇问,“老爷什么时候背过小姐?”

清婉道:“哎呀,那都是小的时候的事儿了……”

说话之间,两人就走近了大石头。

清婉停住了脚步,朝着友乾喊:“怎么…你……一个人?纪公子呢?”

友乾道:“他在跟老道,交流呢!”

当着丫鬟的面儿,友乾也不好上前去搀扶清婉,便走在前面,给她俩引路。

走上了平台,来到小屋的跟前,只听老道姑在跟纪绪讲:“其实,佛和道的思想是一样的,甚至包括你们的儒学,这三家[指‘儒释道’三教],都是我们的主流文化……”

友乾正想进屋给清婉引见,清婉却“嘘”的一声,阻止了他,小声道:“听听他俩都说些什么。”

友乾趴在她的耳边说:“进去听,多好?”

清婉微微一笑,道:“偷听,才有意思……”

又听老道姑慢条斯理地讲:“只是,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本土生长起来的,来源于《易经》。儒家是乾卦,道家是坤卦。佛教起源于天竺[古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繁荣于两晋南北朝……贫道认为,大唐最大的贡献是把佛教中国化。”

纪绪问:“三教,可有异同?”

“有,也没有。”

“仙姑,可否给晚生详解一二?”

老道姑说:“所谓的‘同’,就是说,这三家都讲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人生’。只是,每一家都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各自对‘人生’的回答,便解决了,人作为‘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纪绪问:“什么问题?”

老道姑说:“也就是‘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又到哪去?”

“愿闻其详!”

“无论诸子百家对世界怎么看,到最后,归根结底还得到人。因为是人类的想法,人是主体,解决人的生存是最终的问题。人类想要生活的更舒适,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利他’的思想,做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事情。其本质就是,做人一定要无私、无我。

利他,儒家说的就是仁,道家说的德,释家说的度。它们都要求人们要积极向善,帮助他人,成就社会,富强国家,天下为公,普渡众生[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这三家都还不忘告诉你----成就别人,最终成就的都是自己。只有这样做了,终可成圣成仙成佛。

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利有所往。一句话,就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得到永生。”

【二】《儒释道的不同点》中国文化

儒释道教化群生,各具特色。

道曰“得其一万事毕”;

佛曰“万法归一”;

儒曰“吾道一以贯之”。

纪绪又问:“儒释道,可有不同?”

老道姑说:“儒家是‘入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它具有阳刚之气,是积极向上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可无不可。儒家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什么,怎么去做。生而为人就应该积极的去做事情,必须要融入这个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天,说的是未来。儒家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的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求生之学。”

纪绪问:“那么,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靠什么解决?”

老道姑说:“孔子的答案是靠伦理纲常,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所以说,儒家又是一门讲伦理的学问。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你们儒生的价值选择,儒家总的概括就是性理之学。”

纪绪又问:“那,你们道家呢?”

老道姑讲:“道家,讲的是出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它具有阴柔之美,是顺天应时,倡导不要人为的去改变,人为即伪,无为无不为。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肆意做什么,不能胡作乱为,不能人为的改变自然。

道家主要研究的是大自然,研究的是道,既研究了向上的终极问题,又研究了向下的终极问题。

贫道认为,道家研究的范围比儒家要广,更深。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到人的身上。

道家认为,人要入世,首先要站在出世的角度去入世。它解决的问题是终极问题,不是现实问题。它是追本溯源,研究的是过去。它没告诉你具体怎么做,只告诉你不能做什么。”

纪绪问:“那么,如何修道?”

老道姑说:“老子给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回到过去。复归于结绳记事的时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返璞归真。”

纪绪道:“比方说,住山洞?”

老道姑笑了,这是她难有的笑容,“其实,人啊,住在山洞是最养生的!冬暖夏凉的,又接地气,若是住在空中楼阁,人的心就会悬浮在半空,没有着落……”

老道姑好像要把几十年积攒的话都给讲了出来,“总结成一句话,儒释道的大不同就是,‘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释家是杂货店’。如果把三家比作成一个人的话,那么,‘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其实啊,人生就像一场会试----儒家是考试前,道家是考试中,释家是考试完。

你们年轻人,现在就应该用儒家的思想,先学好生存的本领,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理论基础;40岁以后再学习道家的观念,否则容易走歪路呦;释家的理论是我们一生都要用的。

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儒家做事,道家做人,释家修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雾色难抵

离航

只此烟火里

小船三年又三年

隔壁孟先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红藕香残
连载中谁家翁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