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绪在送清婉去宝珠洞之前,便嘱咐领班[班长]甄有才,带着同学们复习功课。
【一】《名贤集.七言集.第四曲》佚名.词 罗大佑.曲
等纪绪从香山回来时,老远就听见,学堂里的学生们正在齐声高喊:“赖狗[Let's go]!赖狗!!赖、赖、赖、赖狗!!!”
随后,就是一阵疾风骤雨般的架子鼓之声;接着,就听见杰克逊唱道:
[独唱]“人情是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唱完一句后,又听暮羽接上唱:
[独唱]“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
噢,原来学生们是在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背诵名人名句呢!
哎?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架子鼓?
那是甄有才趁杏儿姑娘出嫁后,跑到香山别墅,把小姨子们的所有乐器,都倒弄到了自己的家中。时不时地,便弄得叮当乱响一番。
为了避免学生们聒噪,纪绪就为他们编了一曲《名贤集》,让学生们空暇的时候演唱。
甲同学唱:“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乙同学唱:“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名贤集”是什么?
是纪绪,把历代名人贤士的名言善行,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形式,分别汇集成篇,使之易诵易记,读之又朗朗上口。
这篇《名贤集》,大都选用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类似于现在学生的“思品课”。其中,不乏有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例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却是告诫人们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则是道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
[合唱]“富贵若从奸狡得,世间呆汉吸西风。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纪绪把马车交给了王大个子,自己踱步来到了南书房的门口。
从门缝里往里瞧,看见了甄有才一边敲着架子鼓,一边用鼓槌指着同学们挨个地背诵演唱。
只见,有才的鼓槌一指暮羽,暮羽立刻站起身来,唱道:
[独唱]“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有才又一指甲同学,甲同学也站起来唱:
[独唱]“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见学生们搞得还蛮有秩序,纪绪怕打扰到学生们的兴致,再加上,又爬了那么长时间的山路,自己也确实累了,便悄默声地迈过学堂,回到了自己的卧房。
【二】《道德经.第三章》道教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学生们唱的曲调,采用的是“飞花令”的曲子。此曲,一般是酒会时,才子佳人们“行酒令”用的“七言”调式。
又听乙同学唱道:
[独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丙同学接着唱:
[独唱]“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
有才又把两个鼓槌同时指向大家,同学们便齐声高歌:
[合唱]“知恩报恩天下少,反面无情世间多。各人生死各人了,管人闲事受人磨。”
丁同学唱:
[独唱] “一字千金价不多,会文会算有谁过?”
戊同学唱:
[独唱] “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作什么?”
同学们重复地合唱了最后一句:
[合唱]“大汉空长作什么?”
纪绪躺在床上,听着学生们唱着他的心声,便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哪一句,勾起了床上这个小小少年的烦恼了呢?就是通篇的最后,那令人费解的四句:
一字千金价不多,会文会算有谁过?
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作什么?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像我这样的通天之才,应该成相为将,有大作为才是!而不应该让我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
不过,下边的故事,可不是来讲纪绪“小情绪”的;而是讲,他的最后四句中的“千金”一词。
千金,源自于浣纱姑娘搭救伍子胥[?~前484年]的故事。但这个词汇,却一直未曾流行。
“千金”的应用,是八百年后的南朝梁时期。
当时,文学泰斗谢庄[421-466年]有一个儿子,名叫谢朏。他自幼聪慧,诗词歌赋是样样精通,深得父亲谢庄的喜爱。
谢庄每次出门会友,都会带上谢朏,为的就是让大家都来看看自己出色的儿子。
一次,谢庄受友人邀请,前去游土山。
为了考考儿子,也为了让儿子表现一番,谢庄便让谢朏写一篇游记,记录此次游山玩水的经历。
写文章,对于谢朏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提笔洋洋洒洒就写下了一篇文采出众的文章,名曰《洞井赞》。
这篇文章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大家纷纷赞赏谢朏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出色的文笔。
谢庄听了,心里自然是高兴得很。他握着儿子的手,说道:“真乃我家千金啊!”
本是想表达,儿子谢朏是自己家价值连城的宝贝。但这一故事传开后,大家便纷纷用“千金”来形容才华出众的年轻男子。这个用法,也一直持续到了元代。
那么,“千金”是如何成为富家未婚小姐的专指了呢?
这都是源于元朝的“高陪嫁”。富贵人家嫁女儿,嫁妆往往是“一千金”,称之为“千金小姐”。当然,所谓的“千金”并非是一千两金子,而是白银“一千两”。
元朝的经济是异常发达的,元大都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根据财富的众寡,人们便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婚配,便成了调高等级的最佳途径。据说,1300惯是当时彩礼或嫁妆的一个基本数字。
为什么是1300贯宝钞,而不是其他?
元朝,还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什么事情都玩文字或数字游戏。1300这个数字,谐音代表着“一生恋你”……你说,哪个小伙不为这个数字疯狂?又有哪位姑娘会不为这个数字而痴迷呢!
那么,1300贯宝钞是个什么概念呢?
元初,一两白银等于二贯宝钞;到了元末,由于纸币的贬值,便成了一两白银兑换5贯宝钞。若是非要换算成现在的币值,大约也是五、六拾万人民币吧!
可是,就这么一大笔钱,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如何承受得了啊!?
所以,当时的年轻人,也像现在人一样都是选择“晚结婚”或“不结婚”。
比方说,赵孟頫36岁结的婚;刘秉忠55岁才结婚,还不要孩子;郭守敬,就干脆不结婚了。
女人,不结婚或晚结婚的就更多了,像曹妙清,薛兰英,薛惠英,郑允端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就连当时最著名的大才女---管道昇,也是为了避开“高彩礼”,28岁时,才偷偷地跑去京城,与心上人赵孟頫结的婚。
难道,京城就不要彩礼了吗?也要,但是要少的多!天子脚下,谁敢违法?
怎么,这“彩礼”都要用法律来约束了么?
对,还真是这样。
在至元八年[1271年],世祖忽必烈颁布《至元聘礼》里规定:
一二品官员的彩礼不能超过500贯;三品官员不能超过400贯;四五品官员不能超过300贯;六七品官员不能超过200贯……百姓富裕家庭不能超过100贯;中等家庭不能超过50贯;贫穷家庭不能超过30贯。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青年人结不起婚,或者说,不敢结婚生子了呢?
当然是元朝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有道是,“经济越发展,财富越集中”。若是让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穷苦百姓还有活路么?
所以,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张养浩,在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就感慨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来,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相反,它却有可能会阻碍人类的进步。
中国有句古朴的话,叫做“穷人孩子多,富人心机多。”
当经济发展到了没有穷人的时候,人们也就不敢生儿育女了,因为一旦结婚就会返贫[这个问题下一章再讲];当人们都成了有文化的人,其心中的**,那真的就是欲壑难填了!
想一想,为什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说: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