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夜还深。
秦书从梦中醒来。
她拿起床上的火折子,点燃油灯,黑暗的房间总算有了些光亮。
现在是月初,天上就一轮弯月,散着朦胧不可见的微光,倒是繁星依旧明亮,让人不至于伸手看不到五指。乡下不似城里,每日还有专门打更的人,他们都是按着自己的作息来。
秦书基本都是这个点起来,现在大致就是寅时开头,也就三点钟的模样。听起来很早,但这年头天黑得也早,又没什么夜生活,她一般晚上七八点就睡了,换算下来其实也差不多。
她走到衣柜边,柜子还是那年成婚,她阿兄亲自打的,里面挂着不少衣服,左边衣服破旧,上面打满了补丁,一看就是干活穿的。右边的衣服好上不少,但也多是深色耐脏的衣服,最边上有那么两件鲜亮的。
是阿兄给她买的。
秦书伸手摸了摸,犹豫片刻,还是没舍得穿,随手拿了旁边灰蓝色衣服披上,扎紧腰带,这才拿着梳子外出梳头。
她头发天生浓密笔直,在那些吃不饱的年头都黑黝黝的,早年还有发贩子想要买她的头发咧。
她侧着头,秀丽的长发乌黑如瀑,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看着是好事,但是在这年头烦得很,洗了头就只有等自然干,外面虫子也多,一不注意就会染上虱子。
秦书每日梳头,都会那密齿梳梳上几次以防万一,等到梳好了,也不似前世看的书中那般梳上各种繁杂的头发,她拿起粗糙的木簪子一绕一盘就搞定了。
那些繁杂美观的头发,都是那些不用干活的大户人家的夫人和小姑娘弄的,她一向是怎么简单省事怎么来。
“吱呀——”
梳发间,身后的房间门也打开,秦齐穿着灰色布衣走了出来,他生得清秀俊逸,长得却不像她和阿兄,也不像阿爷阿奶。
秦书觉得应该是随了原身亲人那边。
她侧头:“怎么不多睡会儿?出门还早。”
这年头夜深路远,白日出门都不算安全,更别说深夜了,而且城门也要等天亮了才开,她一般都是见天光了才走,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来时辰。
秦齐也拿着梳子梳头,不过比起亲娘,他又要糙一点,三两下梳好就用木冠簪好,笑道:“我不困,帮娘烧火。”
他们家虽然养着二十来头大猪和上百鸡鸭,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放养,平日也有请人帮着固定撒喂,倒是费不了他们太多时间。
但是卤煮就不一样了,不能太早做,容易坏,也不能太晚弄,味道会不够。煮好之后还要分拣,还要收拾,要费不少力,他每每都要帮忙。
秦书暖心,却也忍不住调侃:“算了吧,你还是多睡点,小孩子睡觉少了长不高,你看看你还没娘高。”
她和阿兄都是高个,她有一米七,阿兄近一米九,但是两个崽子,现在十三岁了也才一米五。闺女矮嘛,她毕竟年纪小,再长点一米六没问题,这年头也有模有样了。
儿子这就有些愁人了,矮冬瓜可不好看。
看着秦书脸上的忧愁,秦齐嘴角一抽,下意识挺直肩膀,强调:“娘,我还小呢,过两年就长高了。”
他很多同窗都是这样,十三四岁还是小个子,十六七岁一下子就窜高。
秦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她和阿兄这个年纪已经长得差不多了,哪像这两只,她第一次当娘,总放心不下来,想了想还是道:“后面娘多留点骨头熬汤,你多喝点,以后多长高一点,不说有你爹高,也不能比娘还矮吧?”
秦齐记忆好,虽然爹的时候他才三岁,但脑海中还是依稀有人的模样,那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岸高大的人,以至于当时想出钱免兵役都没成功。
他再看看比自己还要高的娘亲,捏了捏自己紧实,但是细细的胳膊,只能郁闷地点头,还是忍不住嘴硬:“我就是长不高,也有力气。”
他们一家子都是天生的大力气,不算多夸张,但是一百来斤的东西,就是最为娇气不干活的秦妙都带得动。
秦书常年干活,两百斤的东西都能轻松带动,才让她在这个年代有了些生存资本,她看着小鸡仔似的儿子,敷衍地拍了拍他脑袋:“对对对,你力气大,去把猪食煮了,我去推车装东西。”
秦齐郁闷。
他真不矮啊,在同龄人中也算不错了咧。
但是瞅瞅自家娘亲的大高个,他也有些自我怀疑了,嘀咕了几句不会吧,才带着忧虑地去吧早早切好的大盆倒入锅中煮着。
家里的灶台是双口大灶,一边用来煮自家吃的,一边煮猪食狗饭,还有一个小灶放锅烧水。
右边的锅里温着昨天的剩饭,再贴上几个粟米饼子,就着卤菜酸菜,就是他们今日的早餐了。
右边的锅里是切好的菜藤子和芭蕉树,他们这边刚好合适长,几个月就能长成,果子能吃果子能喂猪,他们种了一整山。这会儿切成碎渣,和着糙玉米面,随着大火开始咕噜咕噜泛着香气。
剩下的小锅也开始沸腾,锅盖孔上冒起白烟,用来沏茶刚刚好。
……
另一边,秦书把昨夜卤好、现在还温热的两个卤猪头、一桶猪下水、十只卤鸡鸭、五百个卤蛋,还有千余枚皮蛋和咸鸭蛋一起装好放到车上,紧接着又收理这段时间收集晒干的一些草药、菌干、蚕蜕之类的干货。
她家里鸡鸭上百只,这段时间丰产,每日都能产上百枚,她大部分拿去直接售卖,反正家里车马每日进城,来回方便,剩下一些才留着做皮蛋咸鸭蛋这些。
赚的钱比起直接卖能翻一倍,她其实可以直接找人帮着做了卖。
但风险太大了,万一被定为商户就得不偿失了,她家里还有个读书人呢,虽然不期望他做什么大官,但就是芝麻小官,也比这些钱来得好。
秦书把东西整理好放到车上,平日看着不起眼的东西,杂七杂八全部放上,竟然也占了满满一车,看着就值不少钱了,可算能把这段时间的付出弥补一下。
这些个牲畜养起来可费不少精力和钱,她专门请了人帮忙,自己一家子也跟着忙活,这才勉强糊弄过去。
“阿娘,娘,我来了。”
等到秦书把东西弄好了,家里的懒虫秦妙也起床了。
小姑娘扎着两个小揪揪,系着自己编的发带,穿着一身自己缝的渐变青桃小裙子,豆蔻年华,人比花娇,抱着精致的叠了碎步的大竹篮哒哒跑了过来。
里面是她这段时间绣的各种香囊,还有编制的配饰。
不是寻常人家那种粗布的,全都是上好的布料子,寻常香囊一个手工费也就两文钱,她绣一个赚二十文,这一篮子下去也得小一两。
秦书看着叹为观止。
她闺女平日又要睡懒觉又要精心打扮还要出去玩,一段时间还能绣这么多,也是很忙了。
她叮嘱:“天黑不许绣,伤眼睛。”
秦妙提着篮子,将其挂在骡子边上避免弄脏,听到这话,眉眼弯弯,声音清脆:“我知道啦,我都是白天赶路绣的,我这个月一个都没有弄坏哦。”
这些料子针线都是绣房提供的,绣坏一个就得损失十文钱的材料钱,要是多粗心些,指不定还得贴钱。不过是人就会出错,一个月弄坏两三个都很正常。
这些弄坏的也不是不能用,留着重新弄了,降档卖出去,也能填补回来,只不过不赚钱就到底还是‘亏’了。
看着她得意的模样,秦书拍了拍她的脑袋,笑:“知道你厉害了,快上车,早点进城早点弄完也好回来。”
秦妙跳上骡车前面,霸占前面两个位置之一,晃着脚丫,揉着肚子:“娘,肚子饿。”
秦齐从后面冒出脑袋,吐槽:“除了睡就是吃,你是猪转世吗?”
秦妙振振有词:“我这叫养精蓄锐,养好了才能更好刺绣赚钱。”
秦齐啧啧:“对对对,养个胖猪,你看看你都胖成什么样了。”
秦妙恼:“你才胖,你才是猪,不对,你是瘦猴子是山猴是竹竿是傻书生是呆子……”
兄妹俩你一句我一句,关系好的时候好得跟什么似的,吵起来幼稚得中间还得划根三八线。
秦书熟练地从兜里掏出两图案棉花塞到耳朵里,就当什么也没听到,让她们两个继续吵,等到吵累了就知道停了。
她拉了拉缰绳,绕过镇里的位置,从外面的土路出发。
现在是卯时中旬,也就是六点,星辰模糊,晨曦微亮,一条土路绕过山坡和布满金意的良田,通往二十里路外面的吴巨县县城。
吴巨县在府里就是个中等小城,日子说不上多好,但是也不差,县城有十万左右人口,大家生活随性,有一日过一日,舍得吃喝,美食较多,很是热闹。
秦书穿过来三十年,至今也没弄明白现在的具体情况,但到底不是史书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只是根据简单的推算,能算出这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年代。
大约有两三亿人,六十个府,周边几十个小国附属,很了不得。
不过乱起来的时候也非常难搞。
秦书没有能超越时代的能力,只能把握自己的小日子,努力过好每一天,也为未来做些打算。
两个小的,闺女还好,已经学出来了,能自己赚钱,秦书这边帮她攒着钱,等后面添些钱一起买田地铺子,置办产业——不是嫁妆。
闺女若是想嫁人就嫁,不想就留在家中,秦书并不勉强,这也算是她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叛逆’了。
儿子要麻烦些,日后读书科考,院试、乡试、会试——
无穷尽啊。
秦书拉着缰绳,看着前面地平线上泛起的夕霞,深深叹气。
果然还是省着点吧。
秦齐:(强调)不是矮,是刚满十二。
秦妙:略略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