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柳暗花明名分定,自愧不如勉紫薇

澄瑞亭相见后,乾隆尚有政务处理,便让佩瑶送紫薇回慈宁宫安顿。姐妹二人并肩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秋日的阳光透过宫墙,洒下斑驳的光影。

“紫薇,来,姐姐带你认认路,也认认这宫里的‘邻居’。”佩瑶声音温和,耐心地充当向导。她指着沿途经过的宫殿,一一介绍:

“你看,西边这片宫殿群,是西六宫。离养心殿最近的是永寿宫,令妃娘娘住那里,这些年她最得圣眷。再往北是翊坤宫,是皇后的寝宫……再过去是储秀宫,忻嫔娘娘住那儿。储秀宫西面是咸福宫,不住嫔妃,是皇阿玛留着自用,作为偶尔起居之处。”

“后三殿东边是东六宫。承乾宫是舒妃寝宫,景阳宫也是皇上自己留用,用于收贮内廷图书。景仁宫是纯贵妃住着,她位份高,性情恬淡随和。三哥、六弟和五妹是她所出。延禧宫住着愉妃娘娘,五弟永琪就是她所出,五弟已经成年娶福晋了,皇子们都住阿哥所,公主们是随妃母或者太后、太妃一起居住。”

两人路过一处相对偏僻但景色清幽的宫苑时,佩瑶特意停下:“这里是钟粹宫,庆妃娘娘住着。她性子安静,不太爱走动。”

又指着远处一座更为宏伟的宫殿:“那是养心殿,皇阿玛日常处理政务和歇息的地方。没有召见,不可擅入。”

紫薇认真地听着,努力将宫殿名称、方位和居住的主位娘娘对应起来。金锁跟在后面,更是大气不敢出,眼睛却忍不住好奇地四处打量,心中默念着佩瑶的告诫:多看,少说,别插嘴。

回到慈宁宫西配殿,紫薇感激道:“多谢姐姐指点,不然我真像进了迷宫,两眼一抹黑。”

佩瑶笑道:“不急,慢慢来。你比姐姐当年强多了。”她拉着紫薇坐下,“当年我六岁入宫时,可是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别说这些宫殿娘娘了。满语蒙语更是一个字不识,闹了不少笑话。你不一样,”她眼中带着赞许,“我听皇阿玛说了,你在济南时,你娘就给你请了师傅,满语蒙语都有基础,琴棋书画更是精通。这起点可比姐姐高多了。宫规礼仪虽繁琐,但以你的聪慧和底子,定能很快上手。”

紫薇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娘亲望女成凤,要求是严了些。但比起姐姐当年独自在宫中摸索,紫薇有姐姐指引,已是幸运万分。”

姐妹俩正说着体己话,外面传来一阵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佩瑶心有所感:“算算日子,福伦大学士该回来了。”

果不其然,没过两日,快马加鞭赶回京城的福伦,带着确凿无疑的查证结果,在养心殿向乾隆复命。

“奴才奉旨查访济南府夏雨荷一事,详查户籍、访其旧邻、寻其故仆,所得证言、物证(如当年乾隆留下的信物痕迹、夏家仆妇的口供)皆可证实:夏雨荷确于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初年居于济南大明湖畔,乾隆六年秋曾与一自称‘宝四爷’的贵人(特征与皇上当年相符)相交。其女随母姓夏,名紫薇,壬戌年八月初二生,自幼由母抚养,四书五经皆有涉猎,琴棋书画皆通,满语蒙语也略知一二。于乾隆二十四年春携丫鬟金锁离家赴京寻父,至今未归。所有证据皆指向现居慈宁宫之夏紫薇,确系皇上血脉无疑。”

乾隆听完福伦条理清晰的禀报,看着呈上的证词证物,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好,福伦,你差事办得极好,重重有赏。”

“奴才谢主隆恩。”福伦恭敬叩首。

尘埃落定,乾隆迫不及待地想要正式认回女儿。他当即召集了几位心腹近臣:大学士傅恒、刑部尚书刘统勋、内务府总管大臣来保、以及才名卓著的翰林院编修纪昀,在养心殿西暖阁进行小范围商议,议题便是如何册封紫薇。

佩瑶作为紫薇的姐姐,且全程参与此事,也被乾隆特旨召来旁听。

乾隆兴致勃勃地将紫薇的身世和福伦的查证结果告知众臣,并表达了欲将其正式认回、册封为公主的意愿。然而,预想中的附和并未出现。暖阁内陷入了一阵微妙的沉默。

片刻,老成持重的刘统勋率先开口,眉头紧锁:“皇上,老臣以为,此事……需慎重。夏姑娘身世固然可怜可敬,然则皇女排行已定,玉牒早成。若骤然插入一位年齿已长的公主,排行如何界定?封号如何授予?恐引宗室非议,朝野物议啊!” 他点出了最核心的难题——宗法秩序。

内务府总管来保立刻附和:“刘中堂所言极是。皇上,玉牒关乎国本,不可轻动。如今宫中公主,自三公主(和敬)以下,现有四公主、五公主、六公主(皇后之女,早夭),七公主(忻嫔之女,约四岁)、八公主(令妃之女,约三岁)、九公主(忻嫔之女,约两岁)、十公主(令妃之女,婴儿)。夏姑娘年已十七,若论齿序,当在四公主与五公主之间。然则当年四公主入玉牒时,是因当时其后并无年幼公主,只需添名即可,未曾打乱原有排行。如今若强行插入,五公主意宁以下所有公主的排行、封号皆需后移更改!牵一发而动全身,内务府宗人府实务操作上,困难重重,易生混乱!”

纪昀也捻须沉吟道:“皇上,《周礼》有云:‘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 公主序齿,关乎伦常礼序。夏姑娘身份尊贵不假,然以民间长成之身,骤登公主之位,且齿序居于已成年的五公主之前……于礼法,恐有未协。且易开侥幸冒认之端,后患无穷。” 他引经据典,强调了礼法上的障碍。

傅恒虽未直接反对,但也委婉提醒:“皇上爱女之心,臣等感同身受。然则,祖宗家法、朝廷体统亦不可轻忽。刘中堂、来公、纪学士所虑,皆是为江山社稷、后宫安稳着想。是否……可另择更稳妥之策?譬如,厚赐封号,以郡主或县主之礼待之,奉养宫中,亦不失荣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还珠之江南柳未央
连载中showgi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