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谢同僚洁身自好,忆献俘国威浩壮

和慎公主府暖阁内,茶香袅袅,姐妹间的闲谈从家长里短渐渐转向了更深的话题。

佩瑶想起前几日在和亲王府的见闻,觉得五叔那套"金樽醉红尘"的豁达,或许也能给心细腻的紫薇一些启发。她放下手中的茶盏,带着几分笑意说道:

"说起来,前几日我去五叔府上请安,可被他好好'开导'了一番。""哦?五叔又有什么高论了?"紫薇好奇地问,晴儿也投来感兴趣的目光。

佩瑶便将弘昼如何大笑她"钻牛角尖",如何用"品茶"比喻人生不必究根问底,又如何吟诵他那首《金樽吟》,劝她"世事无常耽金樽,珍惜当下过好日"的话,绘声绘色地学了一遍,尤其重点描述了弘昼最后那惊世骇俗的提议﹣﹣让她去学办丧事!

"噗…咳咳…"紫薇正喝着茶,差点呛着,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学办丧事?五叔这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晴儿也掩唇轻笑,眼中却流露出深深的感慨:"和亲王...当真是位妙人。他那份看透世事、及时行乐的洒脱,视名利浮云、生死等闲的豁达…说实话,六妹妹,四姐姐,这种境界,真真是常人难以企及。我们困于闺阁宫苑,受着各种规矩礼法的束缚,便是想学他半分,也是不易的。"

紫薇敛了笑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晴儿姐姐说得是。五叔活得通透,像草原上的风,自由自在。他那句'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及时行乐,方不负这红尘一趟',听着像是玩笑,细品之下,却藏着大智慧。只是…"她轻轻叹了口气,带着一丝自嘲,"我们终究不是五叔,有些事,明白归明白,要真正做到那般放下、那般洒脱,太难了。"她这话,显然意有所指,触及了心底那未能完全释怀的隐痛。

佩瑶见话题又有些沉重,便顺着晴儿的话,将弘昼的洒脱归结为"常人难及",意在告诉紫薇不必强求自己立刻达到那种境界。

“说起来,前儿听额驸提起,皇阿玛赦免了达瓦齐,还封了他为亲王?”佩瑶提起话头。达瓦齐是准噶尔部的末代大汗,当年被清军俘获押解进京,其结局一直颇受关注。

紫薇点点头:“嗯,我也听说了。皇阿玛此举,是想彰显天朝怀柔远人的气度吧?毕竟准噶尔已平,达瓦齐也再无威胁了。”她顿了一下,有些好奇地问,“当年达瓦齐被押送入京,举行献俘礼时,想必场面极为盛大?可惜那时我还在济南,无缘得见。”

“何止是盛大!”佩瑶眼中闪过丈夫描述时的激动神色,“额驸当时就在现场。他说,皇上高坐午门城楼之上,诸王贝勒、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立于两旁。下面,征西大军凯旋,旌旗蔽日,甲胄鲜明,天威赫赫。被俘的达瓦齐及其亲贵大臣,皆着素服,跪伏于御道之前,听候圣裁。整个午门广场,肃杀庄严,万民屏息。那是真正扬国威、定乾坤的大场面。额驸说,那一刻,身为大清臣子,胸中热血激荡,无上荣光。”

晴儿也补充道:“丰升额也同我说过。他说,达瓦齐被押上来时,虽为阶下囚,但毕竟曾是一方枭雄,眉宇间还带着几分桀骜。但跪在天子脚下,听着那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那股气焰也终究消散了。皇阿玛当时并未苛待,只命人将其羁押,后来才安置在京城。”她的语气带着一丝对往昔峥嵘的感慨。

紫薇听得入神,脑海中想象着那金戈铁马、皇权威严交织的场景,不由得心驰神往:“如此盛况,未能亲见,真是遗憾。皇阿玛那时,想必也是意气风发。”

“是啊。”佩瑶应道,随即话题一转,语气里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复杂,“不过,皇阿玛不仅赦免了他,还给他封了亲王,更……听说把已革理亲王弘皙家的十二格格,指配给他了?”

此言一出,室内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

紫薇和晴儿脸上的轻松之色都淡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惋惜和沉默。她们都听说了这个消息。

弘皙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之子,身份本就敏感复杂。他家的格格,虽顶着宗室女的名头,但在京城贵胄圈子里,处境多少有些尴尬。如今,这位正当妙龄、花骨朵一般的十二格格,竟被指给了达瓦齐。

达瓦齐其人,她们虽未亲见,但传闻早已不绝于耳:人到中年,被俘后养尊处优,更是吃得肥头大耳,腰阔十围,形容粗鄙。一个金枝玉叶的年轻格格,嫁给这样一个失势、肥胖、年岁可做她父亲的异族降王……其中的委屈与不堪,可想而知。

“这……”紫薇张了张嘴,终究只是低低叹息了一声,“那位十二格格……真是可惜了。”

晴儿也垂下眼帘,捻着佛珠的手指微微用力,声音很轻:“皇上为了安抚降王,维系蒙古旧部人心,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她的话点到即止,但那份深深的惋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却清晰地传递出来。

佩瑶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三人心照不宣。她们都明白,这桩婚事无关情爱,甚至无关体面,纯粹是帝王权衡利弊、稳固统治的一枚棋子。那位十二格格的终身幸福,在宏大的政治图景面前,轻如鸿毛。

乾隆这一手,既给了达瓦齐天大的恩宠和脸面,又将他牢牢地绑在了京城,置于严密监视之下,更借联姻安抚了可能因准噶尔灭亡而心怀怨望的蒙古旧部。手段高明,布局深远,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可这份帝王心术的“高明”背后,是一个女子被牺牲的一生。那份“狠”,无声无息,却透着刺骨的寒意。

室内的暖炉烧得正旺,熏香袅袅,却驱不散这一刻弥漫在三人之间的那丝沉重与唏嘘。她们默契地避开了任何可能触及“大不敬”的言辞,只是用沉默和眼神传递着彼此心知肚明的情绪。

窗外,北风带着料峭寒意吹过庭院,几片枯在枝头轻轻摇曳。佩瑶、紫薇、晴儿,这三位身处帝国权力中心边缘却又深陷其中的皇家女儿,此刻心中都涌动着相似的感慨:这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这至高无上的皇权,既能给予她们无上的尊荣,也能在不经意间,轻易碾碎一个同样尊贵的女子的命运。如同达瓦齐献俘时的盛况与十二格格指婚的悲凉,皆是帝王意志下的浮光掠影。她们能做的,唯有在属于自己的方寸天地里,小心翼翼地珍惜着那份“眼前人”的温暖,同时为那无法改变的命运,默然叹息。

紫薇显然不愿这气氛持续下去,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扬起温婉的笑容,主动将话题引向一个更令人期待的方向: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说点高兴的!” 她声音轻快了些,看向佩瑶和晴儿,“前几日我去给皇阿玛请安,听皇阿玛提了一嘴,说是再过两年,大约乾隆三十年左右,还要举行一次南巡呢。而且听那意思,规模阵仗,要比前几次都更大、更隆重!”

这个消息果然像一道阳光,瞬间驱散了方才的阴霾。佩瑶和晴儿眼睛都亮了起来。

“真的?” 佩瑶惊喜道,脸上浮现出向往之色,“上次南巡,意宁和紫薇妹妹是第一次去,看什么都新鲜。这次若能再去,娜仁托娅也大些了,说不定能带着她一起见识见识江南风光。” 她想起女儿娇憨可爱的模样,心中满是期待。

晴儿也含笑点头:“江南的景致,确实令人难忘。上次随驾,行至西湖,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至今想来仍觉心旷神怡。若能再去,定要好好领略一番。” 她虽已出嫁,但作为郡主,若皇帝恩旨,随行也非不可能。

紫薇见成功转移了话题,笑意更深:“是啊,皇阿玛说这次要巡幸的地方更多,停留的时间或许也更长。咱们姐妹若能再结伴同游,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那该多好。” 暖阁里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愉悦,三人兴致勃勃地畅想着未来南巡的可能见闻,方才的沉重被暂时搁置一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还珠之江南柳未央
连载中showgi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