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一份来自湖南巡抚图尔炳阿的奏报送达养心殿。奏报称:湖南新宁县因地方知县贪酷,盘剥无度,加之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百姓多次向宝庆府知府申诉冤情,却遭敷衍不理。民怨沸腾之下,竟有百姓聚众罢工抗粮,更有甚者,有胆大包天之人潜赴京城,意图在御驾外出时拦路告御状!图尔炳阿在奏报中,将矛头直指“刁民”闹事,并已将带头“滋事”及企图告御状者拘拿,同时奏请严查背后是否有“主使之人”,暗示可能是省内汉人官僚不满他这位满人巡抚而煽动生事。
乾隆览奏,龙颜大怒。他素来最忌讳地方动乱,尤其不能容忍“刁民”聚众抗命、越级告状,更遑论告御状这种直接挑战皇权威严的行为!至于图尔炳阿暗示的“汉官主使”,更触及了他敏感的神经。他当即批复:严审被捕百姓,务必揪出背后的“主谋”与“煽动者”。同时派人严查此案,务求水落石出。
然而,后续的调查结果却与图尔炳阿的奏报大相径庭。办案大臣奏报:无论对被捕百姓如何严刑拷问,均无人供认有何“主使”。深入查访后发现,新宁县确实连续数年遭受水旱灾害,收成极差。在此情况下,知县非但不体恤民艰,反而变本加厉,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致使民怨沸腾。宝庆府知府对此熟视无睹,甚至可能收受贿赂,包庇下属。百姓饱受压榨,申诉无门,走投无路之下才铤而走险。
真相大白,乾隆方知是地方官贪酷失职,逼民于水火。他盛怒之下,立即拟旨:将湖南巡抚图尔炳阿(失察之罪)、宝庆知府阎芳名(渎职包庇)、新宁县令黄延渊(贪酷害民)一并锁拿问罪。
然而,旨意刚刚发出不久,乾隆却陡然冷静下来,或者说,另一种更深层的统治逻辑压倒了惩处贪官的愤怒。他迅速追回了前一道锁拿督抚的旨意!
紧接着,新的谕旨发出:对图尔炳阿、宝庆知府、新宁县令等人,改为严旨申斥! 并未革职查办。同时严令他们必须即刻妥善处理新宁灾情及民怨,安抚百姓,赈济灾民,严惩具体盘剥百姓的胥吏,务必将事态平息下去。
更令人瞠目的是,乾隆还特意派员前往新宁县,向当地百姓传达“圣谕”:尔等灾情,乃朕圣明烛照所洞悉,非因尔等越级告状、聚众滋事而得知。
在乾隆的帝王逻辑体系中,他视整个大清国为一个庞大家族。皇帝自身,便是至高无上的“祖父”和大家长。天下的官员,无论满汉,都是他的“子辈”(父母官)。广大的黎民百姓,则是需要被管束、被养育的“孙辈”。
在这个以“孝”为核心伦理基石构建的统治框架下,维系“长幼尊卑”的秩序重于一切:
子辈(官员)若有错处,应由父辈(皇帝/上级官员)来管教惩戒。
父辈(上级官员)若有错处,则应由祖父(皇帝)来处置。
若祖父(皇帝)未能及时发现父辈(官员)的过失,而孙辈(百姓)竟敢绕过父母(地方官),直接跑到祖父(皇帝)面前告父母的状——这种行为本身,便是破坏伦理纲常的“大逆不道”。是挑战整个统治秩序的开端。
在乾隆看来,百姓有冤屈,必须也只能层层向上申诉,由父母官(县官)到更高的官员(巡抚、总督),最终才可能上达天听。任何形式的“越级控告”,尤其是“告御状”这种直达中央的方式,都是对这套精心构建的等级秩序的直接攻击。今天百姓敢因冤情而拦御驾告状,谁能保证明天他们不会因更大的不满而揭竿造反?此风绝不可长!必须严厉遏制。即使地方官员真的有错,惩治他们也应由皇帝这个“大家长”基于维护整体秩序的需要来决断,而非由“孙辈”通过“忤逆”行为来迫使皇帝就范。因此,他宁可申斥官员、责令善后,也要向天下强调告御状行为的“非法性”与“悖逆性”,更要向百姓灌输“你们的苦难能被发现,完全是圣主明察秋毫,而非你们闹事的功劳”这一核心思想。
消息传到和硕和慎公主府,紫薇详细了解了事件的始末以及皇阿玛那令人费解的转折处置和最后那道“圣谕”。
她坐在窗边,手中捧着的茶盏久久未动。窗外是四月明媚的春光,她的心头却一片冰凉。
五哥永琪染病和十六弟病逝的哀伤尚未完全散去,又听到了这样一桩令人心寒的“奇案”。新宁百姓的惨状如在眼前,他们被酷吏盘剥,被天灾折磨,走投无路才选择反抗和告状。查明真相后,惩处贪官污吏本是天经地义。可皇阿玛……却在最后关头收回了惩处督抚的旨意,仅仅申斥了事!更荒谬的是,还要派人去告诉那些饱受苦难的百姓:你们的冤屈能被知晓,是皇帝“圣明”发现的,跟你们豁出性命的告状毫无关系。
紫薇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谬感堵在胸口。她试图理解皇阿玛的想法,那套“祖父-父母-子孙”的家长制理论,听起来似乎有它的道理……可当这套冰冷的逻辑,被如此**裸地应用于压制真实的苦难、维护一种看似“有序”实则不公的等级时,就显得格外残酷和不近人情。
“原来这就是……”紫薇喃喃低语,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彻骨的清醒,“……皇阿玛的‘道理’。”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在皇帝的思维里,维护统治的绝对秩序和权威,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某个地方、某些具体百姓的生死冤屈。所谓的“爱民如子”,在触及统治根基时,是可以毫不犹豫地让位于“大局为重”的考量。为了震慑天下,杜绝“越级告状”的“歪风”,不惜扭曲事实,让真正作恶的官员逃脱重惩,让含冤的百姓再受一次精神上的打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