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何允彦不管那些,他已经察觉到了裴钰对鲁王的不喜,自然不会错过落井下石的机会。再加上,等到王世子长大成人,继承王位,那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怎么能因为这种不确定因素就畏首畏尾,不敢行动呢?

如果凡事都要靠等,靠局势分明再去行动,他又怎么能获得今日地位,只有在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时,他先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能屡屡邀宠成功,让皇帝越发信任他,因为他实在是好用。

想要往上爬,就得敢冲敢拼,不然不能撕咬敌人,皇帝饲养他是为何呢。

于是,他跳出来说:“鲁王被尸毒所染为众人所见事实,如果照旧以亲王之礼下葬,谁敢保证今日变局不会再现?到时候,不仅诸王会有危险,王世子恐怕也难逃此劫。更何况,此事传扬出去还不知道会被世人怎样议论,恐怕先皇的身后英明都会有所损伤。”

这话出口,刚才没考虑这点的人顺着想一想,顿时觉得有道理。至于先帝的名声,虽然已经丢人丢了不少,但今上与其一脉相承,先皇的名声不好也会影响今上的声誉,所以还是要瞒着这种家丑。

对外宣称时,本就打算说是鲁王因为言行失常,冒犯先帝。不然堂堂帝王之尸居然尸变,这显然会给魏国蒙上不轻的阴霾。

王世子跟鲁王的血缘关系那么近,要是鲁王诈尸,恐怕很快就会遭殃。既然这样,火化鲁王,也是为了王世子的安全考虑啊。

“何大人此言有理,鲁王已逝,但避免悲剧重演,还是要煅烧尸骸为妙。”

“是啊,相信即使王世子日后知晓,也能体谅到我们一片苦心。”

主意确定后,裴钰对鲁王是没有丝毫好感,他痛快的批准了臣子们打算把鲁王也给烧掉的建议。

同时,他深谙斩草要除根的道理,王世子现在年龄小,总有长大的一天,那时候他知道真相后,必然会埋怨,都是裴钰病了,他的父王才会代替,故而才引来灾祸。

更何况,此事中裴钰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不仅除掉了一位亲王,甚至还合情合理的把他挫骨扬灰,都没人能说什么。

从阴谋论的角度考虑,谁是主导者已经显而易见。裴钰自然不会给npc翻盘的机会,对于敌对阵营,他可不会因为名声的缘故,去放过对方。

于是,裴钰说:“鲁王不修德行,行为有失。以至于天降灾祸,致使先帝遗体不稳,朝臣百官蒙受此劫,死伤狼藉。鲁王为朕之血脉亲人,朕闻之实在心痛不已。

然而魏国开国以来数百年,从未有此剧变,先皇竟不能入土为安,造成血脉相残,父子相杀的悲剧。此等人伦逆案耸人听闻,若不能严惩鲁王,朕有何面目面对百官,面对天下百姓?”

看着小皇帝往鲁王身上扣黑锅,群臣敏感的察觉到:语气说是悲痛,可脸上也没有多少痛惜,这通发作下来,当今竟成最大赢家。

鲁王手握大权,又颇有民间声望,还野心勃勃,本该是皇帝劲敌,如今稀里糊涂的没了,这事细思恐极。

小皇帝才登基几天?不论他是不是故意的,若是有意,能轻易谋害一位亲王,这需要怎样的权术手段。

若是无意,政敌莫名身亡,还背上了扰乱先帝安宁,有违孝道的帽子。这等机缘巧合下的结果,又显示出其气运是多么浓烈,天命是如何宠爱。

人如何与天意相比?

群臣没有傻子,见鲁王被帝王厌弃,王世子稚龄骄横,并无能力撑起王府。若是鲁王还在,臣子们可能还会看在他的面子上劝皇帝再考虑考虑。

可鲁王都没了,太皇太后又在五台山潜心礼佛,以至于数年不曾回宫,她的影响力早就衰退不少。如今兵变后,更是难以绕过兵锋进入皇城。

远水解不了近渴,数百里外的太皇太后此刻管不了近在眼前的皇帝。更何况,太皇太后早就不出面管事了。

他们立刻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陛下圣明烛照,鲁王作为天怒人怨,使得先皇都看不下去,亲自清理门户。此等不孝之人行为震惊天下,还需严惩不怠,如此才能平息朝野物议。只是唯恐此事传扬出去,影响您的圣明。”

长孙坚立于众臣身后,心里对鲁王充满不满,如此废物,还未曾对小皇帝造成什么损伤,就此退场,白费了他的一番期待。看来,想把皇帝拉下马,还得他亲自操控才是。然而他的面上仍然如同其他朝臣那样恭敬,没有丝毫敌意暴露出来。

何允彦身为裴钰的头号座下鹰犬,更是要急主子之所急,想主子之所想:“鲁王虽死,但臣以为,其犯下如此大错,不可因此轻轻放过,鲁王已不配享受王爵待遇。臣建议,将此不孝之人除名。

至于诸位大臣们的担忧也有道理,那就对天下人声称鲁王嗑药后在灵堂上突然疯癫,然后冲出去损坏了先皇尸骸。”

好狗腿的奸臣,竟然舔皇帝到这种程度。

众臣侧目,心中对何允彦腹诽不已,张嘴这么快,让我们还能说什么。而且姓何的真是狠毒,口蜜腹剑,这样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鲁王必然会被万民唾骂,就连他的遗孀等人都会受到牵连,声望臭了以后,如此不孝之人,再谈别的都只会可笑。

有机灵的臣子偷窥裴钰神色中有些满意,并无动怒的意思,更加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墙倒众人推,这谁还不会了:“是啊,将先帝气活过来,此等奇闻千古罕见,鲁王身负此罪,如何还能位列宗亲,臣以为还需请大宗正,将鲁王开除皇家玉牒。”

皇帝的默认,本就是一种政治信号。

两位出头鸟先后所言都没被驳斥,这足够说明陛下的心意了。

臣子们更加肯定的建议:“鲁王被除名,王世子也当一同开革出去,不然如何能警示众人,此等不孝之人,皇家根本无法容忍。”

裴钰见到大家这么有眼色,心里快要乐开花,面上还得假惺惺的装模作样,他知道自己演技也就那样,不过本来也没打算滴点眼泪出来,想到敌人挂的这么快,他不忍住笑出声已经是最大的尊重了。

“鲁王乃皇叔,与朕是血脉亲人,朕年幼,全托鲁王辅佐保佑,才能健康成长。鲁王与朕情谊深厚,朕心中满是对鲁王的孺慕。

但国有国法,鲁王身为人子,在祭拜时犯下大错,打扰先帝安宁,这等罪过不可轻饶。朕虽心痛,但也要以身作则,皇亲犯错与百姓无异,不可因其为宗亲就加以姑息。

今朝野上下沸沸扬扬,鲁王一事不可轻易放下,朕决定将鲁王一支贬为庶人,不得从军和参与九品中正制定品。圈禁在皇城,不得离京。废除鲁王亲王位和王世子的世子位。念在鲁王已死,朕非薄情之人,特许其降格以侯爵之礼下葬。对外就说鲁王虽有大错,但也身负裴氏之血,他行为不端,但朕仍挂念血脉亲情,所以才会如此手下留情。

即日起,令鲁王一脉搬离王府,其妃子若无所出,则令其还家,解除与鲁王姻缘,不影响正常婚丧嫁娶。对于鲁王侧妃,除其皇室玉牒,仅保留其嫁妆,其余财物田产商铺等,封存府库,收归国有。”

鲁王侧妃出身商户,家中资产颇丰,在女儿嫁给鲁王后,为了博得鲁王欢心,陪嫁不少,如今发还嫁妆后,就算鲁王侧妃带着孩子搬出去独居,这些财物足够养活她们俩一辈子了。

剥夺定品与从军权利后,鲁王一脉身为平民,除了还有些财富傍身外,已经无出头之日。更何况,皇帝的不喜厌恶为众臣察觉,自然不会有谁不开眼的要去接济鲁王一脉。这种情况下,也无所谓名声更坏了。

其在魏国已无政治前途可言了,如此处理,还能有些钱财傍身,已经是皇帝开恩。

长孙坚没想到小皇帝年纪不大,心肠狠毒,这可不是多好对付的模样,还是说登基前唯唯诺诺都是装出来的?真是虚伪,那些拼命巴结的臣子样子也着实丑恶。

此时诸位大臣们本以为帝王手段酷烈,会对王世子等人更加苛刻,没想到最后的结局还不算最坏。

一些人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看来陛下也不是只凭借好恶行动,雷霆震怒下,也不失柔情。毕竟鲁王为皇亲,刻薄过度,只会让人同情其遭遇,恐惧皇帝。

大敌在外,这并不利于团结百官,容易让人物伤其类。毕竟对亲人便如此薄待,再怎么说,两者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更何况是朝臣,若是犯错呢。如此恩威并济,才是王道啊。

【提示:张弛有度,群臣信服,威望 5。

计算现有威望:480】

看来随着事件发生,探索各种处理情况,也能加威望值,获得的手段是越来越多了,陨石可以说近在眼前。

而人群中的谢灵妙眼神闪烁:她差不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原本若是还有些不确定,可陛下这盖棺定论无比肯定的样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鲁王就这样迎来了终局,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谢灵妙想过,以鲁王性格,可能陛下在蛰伏后积蓄力量,然后削藩,蚕食鲁王剩余权柄。

又或者联合权臣一起,就鲁王的僭越列罪,然后伺机发落。

种种设想中,斗倒鲁王都非一日之功,还需要等待数年,陛下声望渐隆,鲁王越发衰弱。

这才是谢灵妙熟悉的权利运作方式,她也正打算就此出谋划策。

既成政敌,那么政治斗争不死不休,成则鸡犬升天,富贵至极,败则去职下狱,满门抄斩都是常态。

她不会因为是旧主的缘故就网开一面。

因为陛下身边没有可以托庇的臣子,自己必须要尽好谋臣的本分。

但这才几日光景,一位实权王爷就没了,这不是谢灵妙熟悉的节奏。

但看着皇帝胸有成竹的样子,谢灵妙默默调整心态:看来自己还是见识太少,这才大惊小怪,还需要多多历练才是。

她有种预感,也许跟在这位陛下身侧,自己所能见识到的一切,还会更加出乎意外。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 1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国:我能下载万物

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做选择

抢救大明朝

他比我懂宝可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皇帝成长计划
连载中裴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