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持续亏空不及时制止那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算来,不过五六年,朝廷就难以供应边疆的粮草运输,那边疆祸患将后患无穷,想到这里亦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如何追缴赃款,填补空缺,亦凝站在高楼上俯视洛渊国,隐约还能看到山脉的轮廓,边疆也快到下雪的时节了,若是粮草供应不上,西边的蛮族还虎视眈眈地盯着洛渊国的动向。
洛渊国法律对“贪墨之赃”明确规定:“监守盗,常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坐赃”,并对打击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犯罪作出了各种条条款款的规定。在这眼下新制定的贪赃制度当中,圣上加大打击力度,也让远在偏远郡县的官员不敢有丝毫懈怠,有的官员即使距离京师万里之外,也无一不是悚心震胆,眼庙堂之上肃正严明,不敢稍有放肆。
魏保案审理过程中,圣上诏令下发的时间较短,且为稳定朝纲案件处理的过程不得不采取刑讯逼供的办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六部官员和地方官员相互扯皮乱供的情况。亦凝在脑海中浅浅回想了一下案件的进展情况。
不排除屈打成招,不可避免有官员利用排除异己的方法构陷无辜人员,审理案件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冤杀、错杀的情况。所以即使有一定的肃政意味,但效果却还有不尽人意。
亦凝总觉得越来越蹊跷,一个户部侍郎,绝对的地方官员,能侵吞了洛渊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还是在早年慕容墨川整顿吏治风头正紧的时候,实在无法不让人生疑。况且这次肃清,牵扯到了各部官员,六部里的人员基本上有很大变动,这其中不妨有当那和慕容墨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魏保死后,朝廷中也算清静了几日,再几次朝会中慕容墨川宣布大赦天下,案件到此结束,不再追究。但对官员所上奏的薪俸待遇,这决定了其整顿效果也不一定会太持久。
全满审讯全程都是秦遇远负责,自始至终亦凝都未曾见到过全满一面,但考虑到秦遇远是指挥使品阶比他她高,且秦遇远说过他随是向圣上奏请审案进度,所以亦凝一直没有理由去插手审讯全满,只是为何全满案件还未审理的清楚,倒是国子监学生先愤怒地将矛头直指魏保,怕不是早就想除掉魏保,来转移视线。可是魏保给予秦遇远特权,且两人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无论从和角度出发杀魏保与秦遇远都无半分好处,反而会让自己更加失势。
按照洛渊国初年制定的标准:“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而洛渊国永宁五年,也就是吴兮替秦锦散卖兜楼婆香的前两年,兜楼婆香不是近段时间的才在民间销售起来,它是一味药材,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的病状,但是亦凝从吴兮那里拿到他售卖的兜楼婆香,这种香与正常的兜楼婆香不大一样,闻起来有一种令人产生致幻的效果,只是眼下时局动荡,或许正是这种短暂的致幻效果让身心疲惫的人感到短暂的置身事外的愉悦,这是一种对苦难的缓解吗,亦凝不知道,但她知道睡不安稳夜夜被噩梦浸湿了后背的滋味。
当发生过的场景一遍又一遍在眼前闪现,她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大概的事情是差不多的,但只要她经历的事情不同,梦到的细节便有些差异,就像这次,显然有些不同——黑暗里寂静无声,她感到与世隔绝,她感到有些陌生,她克制住对黑暗的恐惧,向前走,一直向前。
她看到了前面站着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是一颗棋子,她回过头仿佛用气声在说:“我们赌一把。”“你到底是什么目的?”亦凝在黑夜里朝着那个人问道。“你相信你心中的道吗?”那个女人饶有趣味道。“我,只为自己而战。”亦凝坚定道。“是吗,所有人都这么说,可是你能守住吗?”她仿佛看透这世间凉薄语气中尽是讥讽。“你看,宋家有三郎,才学世无双,儿时常有青梅伴身旁,却终躲不过横祸飞来,家道中落,一生才学尽数废,折翅迫笼中鸟,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可怜可谈。”那女子道。“可是那是为他心爱之人,有何不可,是,人固有命,但福祸时常有,聚散皆缘定,道义是我定,你有什么资格来断我的命!”亦凝拿起手边的棋,直接甩向女子的后脑。“脾气倒是不小。”那女子轻笑道然后消失。“每次都是这样,所以你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没有人回话,眼前的黑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雪野,四周白茫茫一片,她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直到她远远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大深坑,里面仿佛有人躺在里面,她壮着胆子一步一步靠近,近了,就快到!当她看清那个人的正脸时,僵住了——是太艳湘慧!她不想在这里停留多停留一分,她只想快一点逃出这里。她在雪地里狂奔,她跑,一直跑,她不敢停,四周寂静,只有脚下雪与鞋底摩擦的声音。她感到胸口有些喘不过气来。
突然!
她只觉手脚被束缚住一般,脚下有灌铅般,她拼命挣扎,但脚下雪塌陷的速度超越了她跑的速度,她只觉仿佛有一股引力把她朝那个雪坑吸。逃不掉了。
亦凝浑身猛地一颤,汗水从她脸颊顺着他的鬓角留下来。她揉着酸痛的脖子缓缓起身,匆匆看向桌上堆积的账册,无可奈何地穿起衣服来。
“魏保案”后不久,亦凝在宫人们口中听闻到一名卫仓官,因为反复参与盗卖官仓里的粮食,被处以墨面、挑断脚筋、之刑,亦凝感慨不已:“此等凶顽之徒,依法何以管理?”
虽然朝中近来事务繁杂,但不久前洛渊国西南边境地区传来好消息茶古道今年在与西南的名族贸易时茶课从一千二百锭递增到二十八万九千多锭,是原额几至二百五十倍。
果然在原来“茶引”的基础上增设“茶由”,成效不言而喻。这“茶由”简单来说就是给销售茶叶的零售商人发的凭证,这样在征收零星茶税“茶引”和“茶由”的时候方便一些,为了防止重复使用和伪造。
慕容墨川就曾“议榷茶之法”。方便与西北少数民族易马,又与川陕定征课例,与此同时又派遣官员至西州,江州等茶叶产区定例,验数起课,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整套茶叶专卖制度,从而在洛渊国确立了贡茶是一种无偿征用或定额实物税。中央机构中“掌供玉食”的“宣徽院”下辖有“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掌常、湖二路茶园户二万三千有奇,采摘茶芽,以贡内府”。
至永宁十三年置司,其贡茶制逐步完善,辖“提领所”七处: 乌程、武康德清、兴州、安州、惠州、湖汉、兴州; 另有“建宁北苑武夷茶场提领所”,直隶宣徽院。从今扩大到江州广大地区,茶工由二千多人扩充十倍,洛渊国贡茶的规模是之前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洛渊国建立之初,就试行了行贡茶之法。随着体系越来越完善,贡茶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颇具特色。比如削弱贡焙制,把罗远部落炙烤煮饮团饼茶,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瀹而啜”法。
再如洛渊国贡茶基本上全部采自北苑的,而洛渊国的贡茶虽仍以建茶为多,但贡茶范围还是要后为满足朝廷的需求,进行了茶制改革后,各地贡献均为芽茶,腊茶和叶茶;洛渊国对贡茶的管理方式也由原先的直接控制为主转变为间接控制为主的方式。
按照这样计算的话,洛渊国一年的贡茶岁额 4022 斤,其中南直隶 500 斤,柳州522 斤,江州 450 斤,广州200 斤,而且在建州一地带茶马互市不太适合在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西部游牧民族中实行,洛渊国地处中原地区且农田富足,这样一来和西部游牧民族之间进行“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
这样规模的茶马贸易大概在宏德五年开始的,考虑到居住于罗远部落与南北两朝贸易活动,且鉴于洛渊国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朝廷是以茶叶贸易作为与境外少数民族的工具,并形成了极为严密的茶叶生产与贸易体制。
洛渊国建国伊始,国家即刻设立了茶政之役,正式管理以茶易马的互市活动,在陕西、四川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茶马司,主要管辖西南、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同时职掌地方茶政。第二种机构是茶仓。这是明代茶法的重大变化之一,标志着纳粮中茶贸易开中制的确立。
洛渊国还制定了完善的茶法,其中有关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引由制度及具体管理方法,并采取综合的户役编佥、清审制度和茶课制度、茶马比价制度也让洛渊国在与西南少数名族茶贸易中的处于垄断地位。
原先由洛渊官府严密控制的交易制度,到永宁年间中后期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一定的改革,就西番上纳的马匹多为瘦小羸弱的“下马”,传统的茶马贸易渠道开始不全都由洛渊廷设定的“差发马”的茶马贸易,民间茶马贸易也有发展,且能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减少游民流离失所,对此朝廷也是赞同的。
就今天朝堂中获得的消息而言,罗远部落的二特勒(翻译过来就是王子)都咄失毕想觐见,说是有要事详谈,眼下时间段眼见也是要深秋,这罗远部落因为与洛渊国接壤,所以洛渊国自然要盯好他们行动,慕容墨川也是想看看朝中大臣的意思。
亦凝看向窗外,窗外似血的红枫摇曳,伴着雕栏画栋的门框,她伸出掌心,一抹浅浅的微凉划过掌心,荡漾了一地的闲愁,一丝幽柔的愁绪感悄然袭来,她浅浅地望了一眼飞檐。
[墨镜][加油][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一年欢笑尽娱乐,年华吉运气象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