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李承乾从刚才就一阵惊呼,现在更是胆战心惊。
他那只病腿拖在后面,一步一步跨上前,声音里带着哭腔:
“父皇,儿臣贵为太子,怎会起叛乱之事。只是魏王对儿臣形成压势,儿臣不得不防他啊。”
李世民蹙眉,脸上虽有不悦,但没有打断李承乾的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承乾感觉到父亲有些松容,便定了定,理清思绪说道:“父皇您一向宠爱皇弟李泰,连给他的赏钱都要比我的多出不少。儿臣自知无用,偏又生得这副烂身子,儿臣唯恐您废了太子,改立四弟啊。”
李承乾声声泣下,已经有些哽咽:“儿臣……儿臣万死不辞……可儿臣,只是也想要父皇您的宠爱啊。”
李世民听了此番话,也一脸动容。
他表示:我理解,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他当然不可能这么说,他一脸正色看着李承乾,微微叹息了一声:“朕……”
此后的话鲠在喉咙,如木塞般堵住了泉眼,大地从此干涸。
最终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有些苍凉:“罢了。这终是未来的事,你们既然提前知道了,便也可以以此自省。继续往下看吧。”
众人得了令,才把目光又转向天幕。
只是刚刚一场闹剧,众人心里都七上八下,安不下心来。
尤其是太子,他很清楚李世民的态度,也深知瘸腿皇帝是个笑话。
可凭什么,凭什么。
李承乾看向自己那条病腿,凭什么,人人欢乐,独他一人承恶。
齐王李祐这时也很惊恐,不过他一个小透明,没大有人关注他,就连他的叛乱都只是太子承乾入狱的引子。
他低垂着头,眉头紧锁在一起。
天幕继续滚动。
[狱中的太子一一招认,同时拉魏王李泰下水,称其也有谋逆之心。李世民令人搜刮魏王府,果然得出了许多兵器。]
[同年四月一日,太子李承乾被贬为庶人。十四日,魏王李泰被降为东莱郡王。]
一席闹剧结束。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起身去上香。
他跪了太久了,脚下打着软,硬是直起了身往前走去。
太子又重新跪了回去,刚才他其实失礼了,但现下也没人顾得上这些。
众人都把目光转向李世民。
李世民手里执三根香,举臂上下拜了拜,缓缓的把香插在了香炉上。
三根香,一根敬天,一根敬地,一根敬逝去的高祖李渊。
这香不能断,快要燃尽时就要点上新的香续上。
但李世民刚把香插上,中间那根香就啪的一下断了。
香无声的折断,有些细碎的沫沫落到了香炉里。
满目疮痍,众人心里皆是一惊。
李世民缓缓闭上了眼睛,看向了李渊的灵位,突然露出了一抹苦涩的笑。
他在这一刻懂得了李渊,懂得了当年在临湖殿,他泛舟而上驶向李渊时,李渊那一刻的心情。
他又重新点了一根新香,把那根断了的香换了下来,然后跪回到蒲团上。
天幕还在继续。
[这时李世民便想立九子李治为太子。李治虽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却是他嫡亲的第三子。他温润仁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晋王李治无权无势,朝廷上人人自立,不愿扶持这个与自己无任何利益相关的晋王。]
[于是李世民带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面前拔剑欲自杀。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遂达成一致。]
看到这里,李治心里激起了一些温情。
他纵使只有八岁,却也知道这朝中之事。他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立自己为太子。李世民为己力排众议,竟能做到这个地步。
李治满脸甜蜜的看向李世民。太子李承乾横在中间,瞥向李治。
李治碰上太子的目光,心里咯噔一下,吓得又把头转了回来。
太子在心里冷笑,呵,他这个弟弟,说好听了叫温润,说难听了,就是怂包。
想到这种人以后坐了他的太子之位,还当了皇帝,李承乾心里满是不忿。
他气焰嚣张,但在这祠堂里,李世民还看着,他又苦于无法发作,便在心里暗暗记下,以后一定给他这个弟弟一点教训。
天幕还在播放,众人心怀鬼胎。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染有风疾,改日日上朝为三天一次听政。那时唐朝已开始修炼丹药,李世民迷恋丹药,派人到天竺寻找延年药。药成,李世民啖之,身体更坏。]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李治太子继位。]
天幕最后一行字,引得众人内心激荡。
大唐一代圣主,就此陨落。
祠堂里传来啜泣声,原来是几个臣子,看了这话,太过悲伤,不顾礼仪在祠堂上哭出了声。
但此刻也无人责罚他们,因为众人心里也都满是感伤。
就在众人以为天幕播放完时,天幕却径自又亮出了一行小字。
[卿等忠烈,朕所深知,当年汉武帝托孤霍光,刘备托孤诸葛亮,朕的后事都交付卿等。太子仁孝,卿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只一行字,无任何解释,众人却全都懂了。
这是李世民在弥留之际,对他的臣子做出的嘱托。
卿等忠烈,朕所深知。
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一席话,掷地有声。
他爱惜他的臣子,他从不疑他们,所以他说卿等忠烈朕所深知。他也舍不得他的天下,他不无遗憾的说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这天幕明明是在说李治继位,可人人都挂念着李世民,目光被李世民的未来深深锁住。
玄武门之变是他抹不掉的污点,贞观之治也是他一生的战绩。
众生静寂,看着这天幕渐渐消失,长跪在蒲团上,一时忘了自己为何在这里。
李渊的灵位高摆其上,那火焰还燃着。立在香炉里的那三根香,幽幽的钻出了长烟。
白色的马蹄莲立在祠堂角落,下面放了一个青色的陶罐。马蹄莲箭形的叶子直冲向上,一长袭白色曳裙,裙褶一倏忽翻展开来,顺络而下。
鼻子里是一缕清香,马蹄莲的味道、香火的味道,还有祠堂里熏着的安魂香。
李治被这一连串的香味熏的脑门疼。
他虽只有八岁,但识大体,知道此刻该做什么。所以他老老实实端跪在蒲团上,虔诚的等着叩头的命令。
但他毕竟孩子心性,心系着刚才跑出来的猫。
他一面怕宫人寻了那猫去随意处置了,一面又怕那猫跑远了自己再也寻不到它。
其实他哪在意这天幕说什么。他虽然懂其中的概念,但还思虑的太浅,不曾往深处想。
这一通看下来,他也算是理解了天幕的意思。自己长大后要成为太子,成为皇帝?
这感觉不错。
他偷偷瞅前面的太子。太子背挺的很直,头发拿一条白绳绑在一起,黑瀑一般垂下。他虽然瘸了一条腿,但一眼看过去还是很有威仪。
哎呀,李治突然想到,若自己也当了太子,那岂不是也要如皇兄般,日日读经书策论,稍有懈怠就要被父皇严历呵斥。
不过当了太子就能当皇帝,嘿嘿,自己以后也会像父皇一样风光无限,受人崇拜呢。
小小的李治心里滚过千军万马。
天幕忽闪了一下,那绿光熄了一瞬才重新亮起来,洋洋洒洒显出一行大字:档案附录。
“案”和“录”都是古人已熟知的字,魏王李泰刚想去解释一下这词意,又想到自己刚说过“轮空捡漏”是天降祥瑞之意,天幕就说贬太子承乾为庶人,贬魏王李泰为郡王。
这打脸措不及防,且啪啪响!
于是李泰也不想再开口,只看那天幕还能说出什么。
[小标题一:养]
天幕往下滚动,一个楷体的“养”字赫然增大。这“养”字下面是个“良”字,“良”的一捺下笔极重,粗黑的一团,看得让人触目心惊。
众人都往天幕上看,又见天幕写着: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身染重疾,薨于立政殿。]
还没住下细看,李世民就惊了一下。
贞观十年,那不就是第二年,第二年他心爱的观音婢就要离他而去了吗。
自长孙皇后诞下小公主金城,身体日益况下。为了修身养病,他们还特意迁去了九成宫避暑。可还是,难逃这一劫吗?
祠堂里传出细细碎碎抽泣的声音。
李渊灵位在上,众人已满心伤感,现下又得知长孙皇后次年辞世的噩耗,心里更加悲凄。
太子承乾顾不得体统,直接哇的一声哭出来。
长孙皇后平日里是最宠爱他的。父皇常对自己严厉,每次训斥后母后便总是拿了糖仁安慰自己。自己跛了脚,母后又常为自己忧心。
他声音浑厚,狼嚎一般,听得人心烦意乱。
一代贤后,她用她的节俭、克制、纯厚打动了所有人。她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做好了李世民的贤内助。可天妒人贤,竟将她早早收了去。
一种更大的悲伤萦绕在人们心间。
已有一些大臣不再去看那天幕,但天幕依然孜孜不倦的滚动着。
[太宗李世民大悲,他决定躬身扶养年幼的皇子李治和公主晋阳。李世民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亲自养育皇子的皇帝。长孙皇后离世后,李世民并没有把幼子送给其他妃子养育,足以看出他的用情至深。]
李治呆呆的看着天幕,身旁还有大臣在哀嚎,吓得他不住的缩身子。
他人小,又跪在后面,前面人头攒动,他并不很能看清天幕上的内容。
李治左右晃着脑袋,从人缝里看过去,看到“长孙皇后薨”一行字,眼泪唰一下掉了下来。
长孙无忌心里也悲痛,那毕竟是他的妹妹啊。但他又相对理性,看到“李治由李世民扶养”等字眼,心里有了数。
先前天幕突然说李治继位,他还觉得莫名其妙。但一细想,李治若从小跟在李世民身边,其才能想必也是不容小觑的。
李世民他是知道的,教导有方,对皇子虽然仁爱有加,但也相当严厉。只拿太子承乾作例,想必李治也走不了什么弯路。
再者,养在身边感情总归是深厚些,有这个基础,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似乎也是能够理解的。
长孙无忌低头沉思,毫无疑问,他要保他们长孙一族,那太子之位就必须也只能从长孙皇后膝下的三个嫡子里出。
自己要想以后还能在大唐立住脚,就必须扶持李治上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