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儒家那老头

翌日,赵高到琅环阁先在四楼取了那日没看完的《孟子》,又顺手在不远处选了卷《诗经》拿在手上,这才施施然上了五楼。

眼下正值晚春,阳光格外的好,不失温暖,也不显刺目。赵高在窗前站了片刻才满意地坐下,趁娃娃没有来的闲暇凝神看起书来,谁知一时不觉看入了神,连娃娃什么时候来到自己身边也没有察觉。

娃娃卯足了劲一口气爬上了五楼,不及缓口气便又兴冲冲绕过重重书架,然而走到转角处却停下了脚步,探头往里一看,果然如愿见着一抹白色的身影,心情大好,三两步绕过书架走到了赵高面前。

见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手里的书,并没有发现自己,娃娃想要唤他一声,可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叫他什么,不觉有些挫败。不过短暂的挫败之后,娃娃又打起了精神,学着那些大人的模样,假咳几声想要引起他的注意。

谁知赵高是个看起书来浑然忘我的主,闹出的这么点响动哪里能将他的注意拉过去。现下正在看书的赵高周身散发着宁淡平和的气息,仿佛能沁心脾,入肺腑一般,娃娃被他这么一感染,周身的浮躁之气也去了大半。

他宁了心,便将一手背在身后,有用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赵高的肩膀,活脱脱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这次终于把赵高黏在书上的注意力扒开了来。

察觉到自己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赵高一抬头就对上了娃娃那双精神的凤眸。

这孩子,年岁虽小却比同龄人来得老成,但这种老成又不是醇厚抑或是死气沉沉,同龄人该有的活泼,懵懂呆萌他同样也有,只是眉宇间会比别人多出那么一股子英气。

这种英气又与王宠不同,王宠的是清朗飒爽,而这孩子却是浑然天成的锐气,甚至有时不经意间会给人一种霸气的错觉。

按说既有孩童的童真,又带英锐霸气,两者放到同一人身上原该相互矛盾,可赵高看来,两者不仅相融,而且落到娃娃身上还显得十分自然,甚至这种反差有时会让赵高生出一种“娃娃很可爱”的感觉。

“来了?”赵高将手中的书放下,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找个地方坐下。

娃娃乖乖盘着小短腿在他面前坐下,却不及他开口突然想起了什么,严肃地问道:“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顿了顿又觉得不妥,分明才拿了人家的粟米饼,而且哪儿有学生先问老师叫什么的道理,又忙补充道:“阿母他们都唤我阿政。”

说着拉过赵高的手,娃娃在他的手心一笔一划地写起来。

这一写倒是让赵高觉得颇为奇怪,只因娃娃写了两次,第一次是赵字的“政”,第二次则是秦字的“政”。

“你如何识得秦字?”赵高疑惑地问道。

娃娃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还是老老实实说道:“以前逃难的时候阿母和大父给我找的先生是个秦人。先生说他虽身在赵国,但是绝不敢忘记母国之恩,所以要我也跟着他说秦话学秦字。”

这么一说,赵高不禁莞尔,但转念一想又蹙了眉,虽然多学一国文字总是好的,但现在毕竟脚还是踩在赵国这片土地上的,秦赵原就是世仇,长平之战后更是添上了新的血仇……

想到这里,赵高隔着衣服抓住他的手腕正色道:“秦字我也可以教你,但只有一点,往后莫要在人前写了,能答应我么?”

娃娃记得从前先生也说过差不多的话,只是当时并不怎么上心,现在赵高这么一说,他想起自己和阿母入宫的缘由突然有些懂了,知道赵高这么说是在关心他,所以郑重地点点头。

“你还没有告诉我你的名字。”娃娃这回可不受骗,答应完赵高的条件,可还记得自己问过的问题,定定地瞧着他,一副“我知道你在岔开话题,看你说不说”的架势。

果然这娃娃还是不好哄啊,赵高无奈认栽道:“赵高。”说着也在他的手心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写完娃娃果然满意了,双手放在膝盖上一拍愉快地决定:“那以后我就叫你小高了。”这显然不是询问而是肯定的语气。

被一个实际年龄小了自己二三十岁的娃娃叫了“小高”,赵高自己其实也并不怎么排斥,点头随他去了。

他将一早放在一旁的那卷《诗经》随手丢给娃娃,摆出一副开坛授课的架势对娃娃道:“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我就从《诗》【1】教起罢。”

娃娃一听“子曰”两个字,当下就不乐意了,嘟哝着问道:“怎么要学儒家那老头子推崇的东西?以前先生说,男子汉大丈夫,要习就习经世致用的帝王之学,那些软绵绵的东西我可不看。”

赵高被娃娃这么一问简直哭笑不得。这个年岁的娃娃就好比一棵刚冒出土的苗子,施什么样的肥浇何种的水就会怎么样地生长,一旁有什么样的竿子就顺着怎么样去爬。

先前那个先生是个秦人,娃娃身上也多少沾了些秦人的习气。秦人尚武,娃娃也不是孬种,天不怕地不怕;秦人说话做事慷慨爽利,娃娃也说一是一。秦国民风醇厚剽悍列国闻名,在这乱世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好的。

可偏偏秦人身上的那些好品质,有时候也让人头疼。

纵观秦国历代君王,他们所信任任用的人,大抵都是三晋的功利之士,法家、纵横家尤甚,因此多年来秦人所染之学大体限于三晋,而于齐鲁之地的儒学却少有染涉,亦无情欣赏。【2】

是以秦国一直走的都是刚劲的路数,甚至是今后秦始皇横扫**用以治国的也都是些王霸之道,“暴秦”的称呼一叫就是两千年,与此大抵也是密不可分的。

刚极易折,好的苗子正值挺拔之余也是需要些韧性的,所以赵高循循哄道:“你在宫外时过得如何?”

娃娃埋头一想,老老实实摇头:“不好。”

“如何不好?”赵高进而问道。

“大父还没有找到我和阿母时,我们常常一饿就是一天。有次阿母把半块豆饼留给我,自己还饿昏了过去。”娃娃越说越心疼。

赵高揉揉他的头发怜惜地安慰了一句“都过去了”,顿一顿又问:“别人呢,比你们过得好么?”

娃娃摇摇头:“住邯郸城外的阿孟和他阿母就被活活饿死了,我亲眼看到的,尸首在土房里放了两天,后来还是张家阿舅看不下去拿草席给裹了背去埋的。”

他说话时平淡的语气和神情让赵高看得心里“咯噔”了一下,小心试探着问:“阿孟是你的朋友么?”

娃娃点点头:“嗯。”这回娃娃的神情果然有些恍惚,心里当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赵高又问:“你不难过么?”娃娃再摇摇头:“开始会,可后来见得多了就不难过了。”

可后来见得多了就不难过了……听了这句赵高怔在当场,那平静的神情赵高多年后回想起来还是忘不了。是娃娃接下来的话将他从忡怔中拉回来的。

“因为我答应了阿孟,以后一定会想办法让那些人不再死掉。阿孟说我聪明以后一定可以封侯拜相,所以他信我。不过后来我又听先生说,王才是最厉害的,所以我现在不想封侯拜相了,我要做他们的王。”

谁小时候后没个考清华北大或是当大科学家国家领导人的梦?赵高此时不知娃娃身份,只当他年纪轻,懵懂无知才说出这番话,一时并未多想。

但他也不打击娃娃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那若要为王,你想找出让他们不再死掉的办法,只学你所谓的经世致用的帝王之学就不够了。”

娃娃把头微微一偏,并抬起来认真看向赵高,不解地问道:“怎么不够?”

“帝王王霸之学教的是如何为政强国,可是国的根本是民,儒家之学的要义便是如何为民利民,也就是你说的不让他们死掉的法子。”赵高款款而言。

看娃娃还是十分疑惑不解,赵高也不再往下深入了,教导小孩子靠的是慢慢引导,有些东西只有以后慢慢来,当下急也急不来。

“好了,这些以后再说罢,总之‘儒家那老头子’推崇的东西,你要说不喜欢总也得有个缘由,不看怎么知道哪里不好?”

“也是。”娃娃觉得有些道理,知错就改,重重地点点头。

赵高见拿言语激他果然起了作用,再接再厉改变战术利诱道:“我瞧你似乎对秦国感兴趣,那我就从秦风讲起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赵高摸着娃娃的心思,挑了篇对他胃口的《无衣》开始教。

他说话时眼目流利,极有神囧韵,娃娃很快就被他吸引。

为防动静太大,他把声音压得很低,语调虽柔和,吐字却极为干净,这么念出来意外带着一种古厚慷慨之气。

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之俗自古而然,这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便是其俗犹存之照,一时间引得娃娃心生向往,竟忘记了要挑刺的初衷。

注释:

【1】大家可能注意了,旁白里我用的是“诗经”,但是对话里都称“诗”,这是因为“诗经”的“经”字是汉朝才被冠上的,在那之前都叫“诗”。文中的赵高是穿越来的,所以旁白自然是《诗经》,而他说话的对象是战国末期的人,所以发生了变化要说《诗》。

【2】这一段我参考了钱穆的《秦汉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儒家那老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在青楼捡到江湖死对头后

理工男穿越沉迷种田

穿成摄政王的侍爱逃妻

寻仙

洪荒:吾乃阎罗大帝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
连载中颜胖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