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对黛玉来说就像喝水一般简单,遇上这样的机会自然要一展长材。
她稍一沉吟肚内便有了一首,上前饱蘸浓墨,一会儿便写出了一首《咏牡丹》,待墨汁风干,自有丫鬟小心收起。
过得一时,郡主示意将誊抄后的诗稿都送予永淳长公主等人评判。
此时有意留诗的姑娘都去留下了墨宝,羞于展示的姑娘们便只能暗自懊恼没抓住机会。
宴上留下的诗作共有二十余篇,长公主等人逐一看去,有喜欢的便标上记号,全部看完后再看一看哪一篇诗作的记号最多。
今年的魁首很快便毫无争议的评了出来,因这篇《咏牡丹》获得了所有人留下的记号,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因诗作都是糊名誊抄的,众人也不知是谁作的诗,郡主便命人将原主写的诗拿出来供众人传阅。
众人看时,只见雪白宣纸上一首七言律诗,字体圆润灵动,颇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再看诗作:“姚黄魏紫缀庭深,独占人间第一春。露浥琼姿凝晓雾,风摇锦绣动香尘。何须解语偏多态,自有倾城不借人。莫道繁华容易落,花开曾照万方新。”下方缀着姓名林黛玉。
众人无不称赏,永淳长公主便道:“这首无疑是今年的魁首了,果真天朝上国,人才辈出,今年比之往年的诗作我看都要好些。”
评为榜眼的那位姑娘乃是前内阁首辅的孙女苏玉照,历来在京中颇有才名,本以为魁首必定是她无疑了,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原本满心的不服气,看了黛玉的诗和字,也不由倾心佩服,评道:“远在我之上。”
没得前三的姑娘们听永淳长公主夸赞今年的诗作都好,也都开心起来。
黛玉、玉照等前三甲上前领了彩头。
黛玉下来后四处看了一圈,还是没看到宝钗。
方才只顾着作诗,倒是没注意宝钗是何时消失的。原本这样好的机会,她应当不会放过才对,况且以她的才华,拿下前三甲也是没问题的。
黛玉有些担心,便悄悄和敏慎说了,敏慎是主人家,自然更担心会有人出事,忙派了人去四处悄悄寻一寻。
又过了好一会儿,直到宴席开始,宝钗方才出现,她神情略有些委屈慌张,鬓发也有些散乱,见了雯华,她便忙笑着解释道:“方才去更衣,见那边的芍药圃花儿开得可爱,便看了会子。”
雯华也不追问,便拉她入席。
宝钗坐下,摸了摸袖子里的一块玉佩,想起那人说的话,忍不住脸上作烧。
宴席散后,敏慎派出去寻找宝钗的一个婆子过来回话,说是垂花门的守门婆子被宝钗支开,后来又看见宝钗从外院进来,看起来慌慌张张,不知怎么了。
敏慎心中咯噔一下,一旁的黛玉也忍不住皱了皱眉。
因不知究竟出了何事,敏慎不敢擅作主张,便悄悄的回给义安郡主知道。
义安郡主到底是年长些,这里是郡主府,且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能出什么幺蛾子不成,便叫敏慎和黛玉不用担心,自去玩乐。
永淳长公主把黛玉叫到身边问长问短,又有义安郡主在旁夸赞连连,黛玉作为魁首大大出了风头。
忙忙乱乱的一日过后,黛玉跟着义安郡主和敏慎将客人们全部送走。
义安郡主道:“你们俩跟我来。”
黛玉见义安郡主面色不同往常,与敏慎对视一眼,二人均未敢出声,默默的跟着去了正院。
甫一进院黛玉就大吃一惊,只见清越垂着头跪在院里的花砖上。
义安郡主面不改色从清越身边走过,逶迤的裙摆扫过清越的膝头。
敏慎悄悄拉了拉清越的袖子,清越不敢做声,只是瞪了敏慎一眼示意她不准胡闹。
黛玉皱了皱眉头,不知怎地,突然就想起方才宴会上消失了许久的宝钗。
义安郡主迈步进屋,坐在了正堂上首,端起茶盏啜了口茶,茶盏放在茶托上,发出“喀”的一声轻响。
黛玉和敏慎乖顺的站在当地,等着义安郡主发话。
义安郡主看了眼院子里跪着的儿子,再看看作鹌鹑状老老实实站着的女儿和黛玉,叹了口气道:“你们两个坐罢。”
敏慎大着胆子问:“娘亲,为什么罚哥哥跪啊?”
义安郡主沉声道:“我罚他是因为他不长脑子!昏聩不明,轻信他人,若是以后考取了功名为官做宰也如此,岂不是将全家都害了?”
清越在院子里听见,不由面红耳赤,头低得更厉害了。
义安郡主将原委细细说与敏慎和黛玉听,希冀她二人也知道些人心善恶。
却原来是义安郡主派人去外院细细查问了宝钗的行踪,意外得知一桩密事。
上午宝钗趁众人作诗时以更衣为名,让她的丫鬟将垂花门上守门的婆子引开,去了外院,见到外院待客的小厮后谎称“你们家姑娘有桩要紧事叫我来寻她哥哥说”,小厮便去寻清越回了话,清越以为妹妹又在作怪,便帮着父亲招呼客人,等了好大一会儿才过去一看究竟。
岂知这个时候宝钗怕人看见,避到一处原定为贵客燕息之所的院落,撞上前来更衣的北静王水溶。
水溶见宝钗肤如凝脂,身段丰润,一身大家闺秀的装扮,却独身一人藏在外院的房间里,拿扇子遮着脸,神情慌张,不由大起性趣,便斥退从人,上前温言软语和宝钗搭上了话。
宝钗见来人不是张清越,原是慌慌张张准备挡了脸躲出去的,谁知这人来头大,斥退了跟从的人后,竟关上了门搭起话来。
她也非真正未经人事的姑娘家,再加上听见丫鬟小子们称呼来人“王爷”,便从年纪面貌猜到这位定是北静王水溶。
按原著中所描述,那北静郡王水溶“美秀异常,性情谦和,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常去北静王府拜访,很是得北静王青眼,每每带些稀奇物事回来。
宝钗初时只背过身去不答话,却禁不住北静王言语温存,不多时便含羞带怯的搭上了话。
北静王乃是个志存高远的王爷,府里汇聚海内名士,更是个风流场中的高手,年刚弱冠便收了美貌侍妾十几个,对付宝钗这种内宅姑娘还不是手到擒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