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此时有两个翰林当值,一个蓄了胡须,看上去三四十岁年纪,正坐在那整理奏折,另一个就年轻许多,约莫二十岁出头,这会子闲坐翻书。
二人一见袁桥进来,还以为是皇上传唤,忙站起身来迎候。
袁桥进门站定,身后却转出一个小小女官,冲他二人福了一福。
袁桥眉眼皆笑,介绍道:“这位就是新来的林掌诏,蒋大人、沈大人,皇上说了,请你们二位教一教林掌诏。”
年纪大些的那个哈哈一笑,道:“不敢当不敢当,传闻林掌诏有咏絮之才,通博经史,我等远远不及,何敢谈一个‘教’字?”
一个进士出身的翰林学士这样说话,却是明晃晃的嘲讽了。
袁桥生怕黛玉小姑娘脸皮薄,被说得下不来台,悄悄瞟了一眼,却见黛玉双手交叉腹前,仍旧是身姿笔挺的站着,脸上的微笑像是刻上去似的,既客气又谦逊,一丝儿不变,心中暗暗称奇。
不过,挂着一脸客气而谦逊笑容的黛玉并不接话,这就好像是认可了这番言论一般:是的,我确实有咏絮之才,你不敢教也正常。
话掉在了地上的蒋大人脸上倒有些挂不住,这会儿耷拉着脸不再说话。
袁桥便道:“今日咱家只是带林掌诏来认个门,明日林掌诏当值,到时候林掌诏就自行来南书房罢。”
黛玉点头应下。
那个年轻些的沈大人饶有趣味的看着这一幕,要被女官取而代之的愤懑莫名消散了不少。
从南书房出来,路过敬事房,敬事房的总管刘太监袖着手站在廊下看云彩,见袁桥领着林掌诏来了,忙小碎步颠颠的跑过来请安:“给袁总管请安,给林掌诏请安。”
这刘太监看样子闲得着急,见新来的女官姿容绝世,心中顿时燃起希望:早就猜到了皇帝是以设置女官为名,行选妃之实,不然的话,这位专门下旨免试进来的林掌诏怎么生得这么美?
刘太监殷勤的将袁桥和黛玉一路送到广场对角的御茶房才折回去。
袁桥有意无意的叹道:“陛下专心国事,无意后宫妃嫔,敬事房这位刘太监整日担心被赶出乾清宫去。”
黛玉笑笑没有接话,皇帝和妃嫔的纠葛那都是高危领域,还是少知道为妙。
绕了一圈又回到弘德殿,皇帝还在那专心致志的批奏折。
袁桥看了看,冲黛玉小声道:“我叫小莲子带你去永寿宫看看住处,一应陈设被褥都是新的,你今日不当值,待会儿就回家去罢,收拾收拾东西,明儿个一早再进来。”
入职当天还能放半天假,黛玉喜出望外,忙谢过袁桥,便跟着小莲子往永寿宫去了。
永寿宫属于西六宫之一,从养心殿和乾清宫中间的夹道走过,还需经过一道上锁的门。
二人跨过这扇门,门那边的小太监哗啦一声又把门锁上了。
这声音沉甸甸的,震得黛玉忍不住回头去看。
窄窄的夹道两侧是高高的宫墙,虽然是大红的颜色,却无端端让人觉得照不进阳光,有些喘不过气来。
见黛玉停住了脚步回头去看,小莲子道:“这扇门平时都是锁起来的,不过林掌诏要通行只消说一声就是。”
黛玉默默的点点头,又跟着小莲子往前走。
永寿宫果然离得近,不过几步路就到了。
小莲子殷勤的推开大门,道:“林掌诏小心脚下,这西六宫好几年没住过人了,平时只有洒扫宫女来一趟,地上难免有些青苔滑脚。”
与宏伟轩敞的乾清宫不同,永寿宫显得更加精致,院子里种了海棠,这会子海棠花已经谢了,贮水的大铜缸在门里边一侧摆了一个,水面深黑波澜不惊。
黛玉作为掌诏,住在前院东配殿。
小莲子站在东配殿门前看了看,却没见人,便扬声唤道:“六姐,林掌诏来了!”
黛玉立时便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后院过来,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宫女一边把高高挽起的袖子放下来,一边从侧门急匆匆赶来。
“六姐”先向黛玉见了个礼,腼腆道:“林掌诏,您叫我六妮就行,您的屋子已经布置好了,我领您进去瞧瞧。”
黛玉冲她笑笑,便跟着迈步进去。
相比较于后世的员工宿舍,这东配殿规格已经算是很高了,黛玉摸了摸被褥不潮,也就不在乎其他,掏出一块碎银子便塞给了六妮。
六妮不敢收,急得涨红了脸,两手乱挥。
小莲子悄悄推了她一下,道:“你以后就是专门伺候林掌诏的,主子有赏还不赶紧接着。”
六妮这才两手接过,爬在地上磕头谢恩。
黛玉看过了宿舍,急着回家,也不多言,和小莲子一道出了那道上锁的门,便辞别小莲子,径自拿着腰牌出宫去了。
从乾清宫到东华门,穿着女官服色独自行走,一路上又是赢得许多侍卫、大臣侧目。
黛玉揣摩了一下,跟前世的美女走在大街上赢得回头率不同,这里的侧目而视,更多的不是对美的欣赏,而是对女子公然“抛头露面”的愤慨,和“不知廉耻”的鄙夷,还有深埋于最底层的忌惮。
细细品味一番,黛玉笑了,横竖女官是皇帝要设立的,不服的可以去找皇帝。
大摇大摆的出了宫,马车就在附近等着,小九一看见黛玉就立刻跳了起来,雪雁也赶紧从马车里出来,扶着黛玉上了马车。
看看时辰还早,黛玉今日提前下班心情好,手一挥:“咱们去酒楼吃点好的。”
上了马车换上备好的袄裙,头上的纱帽也取下来,饰以珍珠发梳。
雪雁小心翼翼把官服折好放进匣子里,问道:“姑娘,宫里有人服侍你吗?要是我和紫鹃小九都能跟着你进宫就好了。”
黛玉失笑:“傻丫头,我进宫是有职司的,哪里还能带着服侍的丫头。”
雪雁不服气:“听说贤德妃娘娘进宫做女官时就带了抱琴进去,咱们怎么就不行了?”
黛玉摇摇头,不再与她理论。
女官和妃嫔,想来应当不会有交集,那个传说中的贤德妃娘娘,按照原著里的时间线,还能活几年呢?
车轮辘辘,停在了林记酒楼后门,一股呛鼻的辣椒味从厨房飘进马车。
雪雁忍不住开始流口水,跟着黛玉下了马车。
还没到中午饭点,林记酒楼的大厅已经坐满了人,还有一排人在那等座儿。
对于这个上座率黛玉很满意,如今林记酒楼靠着独家的辣椒和番茄,几乎是林家最挣钱的一门生意了。
掌柜的一看东家来了,忙从柜台里抽身出来,迎着黛玉一行人道:“东家,账房在二楼,您随我来。”
那几个等座位的本来站起身要嚷嚷,一听这竟是酒楼东家来查账的,立时坐了回去,几个人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点了几个招牌菜,几人都大快朵颐起来。
黛玉一早起来就只吃了个鸡蛋垫肚子,这会儿早就饿了,喝了一口番茄炖排骨浓郁的汤汁,酸甜鲜香,顿时怀念起以前吃过的番茄火锅。
说到火锅,黛玉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可以做出番茄锅底、麻辣锅底、香辣锅底、酸辣锅底,还有三鲜锅底、菌菇锅底、猪肚鸡汤锅底、酸菜鱼锅底等等,这么丰富的菜单,完全可以开一家火锅店了!
现在筹备起来,到入秋冷了以后开业,一定是生意火爆。
不过这个年代没有空调,到了春夏天气暖和起来,火锅店恐怕又要转型。
黛玉一边吃一边琢磨,这事还是得交给林安去办。
饭吃完,林安也赶过来了。
黛玉把火锅店的构想告诉他,林安一听就明白了,跟现在的涮羊肉一样嘛,就是锅底不同,食材更丰富,到了冬天一定生意很好。
林安激动道:“姑娘,这火锅店不怎么需要大厨,不如我们到了秋天直接开他个四五家火锅店。”
黛玉点头,笑道:“你说到点子上了,要是能铺得开,别说四五家,十家八家也不多,关键是要锅底口味统一,涮菜新鲜、样数多。我明儿个又要进宫了,没时间细琢磨,你自个儿多想想。”
生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顺,林安尝到了挣钱的满足感,现在积极性比之前还要高得多,见姑娘这么信任他,高高兴兴的就找人商量去了。
吃个饭又多一条挣钱的门路,黛玉也十分开心。
不过回去还有正事,黛玉回到府里先去找了苏先生,将今日宫里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如今黛玉没有时间跟着苏慕尧读书,苏慕尧更像是黛玉的忘年交。
当年了,苏先生再也没提过满一年就走的事,毕竟能遇上黛玉这样的学生,苏慕尧还想留下来看看她到底能做到哪个高度。
听黛玉说见到两位翰林,苏慕尧想了想,道:“蒋翰林我是见过的,他是二甲出身,考了庶吉士进的翰林院,以前也是年少得志,可惜在翰林院十来年了也没能谋个好缺,有些急躁了。沈翰林,这么年轻的翰林,有可能是吴兴沈家的子弟,吴兴沈家代代有人入仕,是个诗书传家的世家。”
黛玉道:“我只担心这二位翰林针对我,万一误了皇上的事,恐怕担责受罚。”
苏慕尧道:“这倒无需担心,他们就算针对你,也只会私下里给你穿小鞋,不敢在涉及到皇上的事情上搞鬼。”
黛玉叹了口气,道:“我今日进宫,路上遇见的那些大人们看我的眼神都十分不善,如今他们都在等着看女官的笑话,等着女官们都被皇帝收到后宫,若是有朝一日,女官们真的独立接下了这些差使,恐怕前朝的官员们更要攻击我们了。”
苏慕尧笑道:“这却不像你的性子了,你历来都是迎难而上,怎么今日却害怕起来?”
黛玉笑了笑,道:“政治从来都是残酷的,农家的兄弟还会为了分家时少分了两石谷子打得头破血流,更何况这是整个国家最靠近核心的位置,玩政治的人要是耍起见不得光的手段,那才是防不胜防呢。”
苏慕尧颔首道:“你所虑有理,不过你要记得,设立女官是皇上一意推行的,他为什么要坚持设立女官?以前我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我更倾向于,设立女官不过是皇上要收回内阁一部分权利的过度,待时机成熟,皇上他能够大权独揽,内阁和朝堂之上不再有他不想听到的声音时,他就会把女官撤掉。”
黛玉沉吟片刻,道:“我觉着,这个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五年。”也就是说,她这一届女官可能是唯一一届女官。
师生二人对谈良久,直到林如海找过来,黛玉才恍然发现太阳都快落山了。
三人干脆一起用了晚饭,林如海送黛玉回棠梨居。
终于完成了这期榜单字数,黛玉也终于被皇帝骗进了宫,没想到快一百章了才有感情线,我真是不配写言情小说 T_T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6章 第 9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