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恭敬地自报家门后,便诚恳求问虞临名姓。
这对王氏父女原是颍川郡人,女子近月来因丧夫而携子归家,才在家中住上数日,便不幸遇上刘备军于许下劫掠。
其兵虽然很快如星四散,却沦为盗匪,四处流窜、滋扰百姓,他们深受其苦。
无奈之下,只得携带少许细软暂离家乡,往邺投靠亲亲。
只是连年战乱,税负沉冗,粮价攀升,亲亲虽愿收留他们,却也捉襟见肘,无力长期接济。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幼子抚养。
眼看战事不休,兵费剧增,非但粮草告急,他物既少且贵。
眼看着所携的少数家资即将耗尽,他们匆忙下别无选择,唯有临时做这挑水去城门售卖的小生意。
虞临的视线一直落在那正好奇地睁大眼睛、不住打量自己的胆大幼崽身上,心不在焉地应了几声。
在对方小心翼翼地询问他的名讳时,他也随口说了:“陈国虞临,字子至。”
便又听对方一番赞美,最后道:“……奈何老朽垂暮,且门庭式微,家女柔弱,恐难酬今日厚恩。幸有外孙艾,乃南阳邓氏之后,倘有机缘,日后或可略报万一。”
听到这里,虞临缓缓地眨了下眼。
他忽然有了主意。
“善。我观此童甚慧,颇有异才,愿拭目候之。”
这当然是假话。
在二人反应过来前,虞临已神态自若地从袖中取出一物,利落投到乖乖坐在鹿车上的邓艾怀中:“予你自用。及冠之日,再来寻我。”
二人还未完全听明白虞临的意思,便本能地逐影而去,最后看向那物的落点。
——正困惑地端详怀中那金灿灿的小饼的邓艾。
待看清楚那并非是他们眼花,而切切实实是一块瞧着有一两重的金饼后,父女俩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连冷汗都下来了。
“还请虞君切莫如此!”
他们如今落魄,连这出手相助的恩情都无法还清,怎么能再厚颜无耻地接受如此贵重的馈赠!
然而等他们急匆匆地回头,欲要将金饼归还,却早已在攒动人头中失去了对方的行踪。
进城的队伍虽长,却很是有序,不久便轮到了虞临。
来自陈登的推荐信当然是不能用的,他先是递上了出自荆州友人们之手的名刺和进城所需的十钱,又自然地摘下幕离,还模仿着前面那些商队主人的动作、从囊中取出给守卫的贿赂金。
此时的他刚给出身上的最后一块金饼,余钱其实已经不多,却也没有破坏当地人规矩的念头。
令他意外的是,守卫在看过名刺后,审视的目光只在他身上定格了片刻,就很快地移开。
旋即痛快放行,根本不等他递上贿费。
孔明他们准备的名刺,竟然这么好用吗?
虞临任由思绪发散着,漫不经心地收起了省下的这十几枚五铢钱,重新戴上幕离,沿着弛道左侧走去。
注释:
1. 一位年轻军士所需的口粮约为每月四斛(1斛为10斗,1斗约现代的2升)
关于汉代食品消费的情况,各种不同史料的估测不尽一致。据记载,战国时期的论者李悝估计每人每月食用1.5石谷物。3如果粮食是带壳的粟谷,容积量则为2.5斛。在公元前61年首次提出屯田建议的赵充国,报告说一支10281人的军队每月食粮27363斛,或每人每月1 2.66斛。5另一个文字资料是崔寔的文章,里面说两个成年男子每月需6斛粟为食,平均每人每月需要3斛粟作为口粮。汉代关于屯边驻军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口粮供给的第一手信息。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是3.33石重量的粮食。不过这里用的度量单位是“小石”,它只是“大石”的3/5。如果换算成容量,它相当于4斛谷物,比崔寔提出的数字稍高一些。1在永久性生活在边疆地区的士兵与临时驻防的士兵之间,在普通成卒与流放的罪犯之间,似乎待遇上都存在着差别。前者的口粮要比后者多,对后者的口粮有一定的折扣。不过,配发给士兵家属的口粮也要少一些。一个成年家属(15岁以上)配发2.16石谷物;一个未成年家属是(7-14岁)1.66石,幼儿(6岁以下)则是1.16石。有一个例子,是一个1岁的幼婴配发了0.8石的粮食。3如果换成容量单位,成年家属、未成年家属和幼孩配发的口粮分别为2.1 斛、1.2斛和1.1斛。这些数字符合文字材料中提出的每人3斛的标准。将文字材料和居延汉简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多少有些武断地假定,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月的粮食消费量为3斛,一个成年家属为2.1斛,一个未成年人为1.2斛。(摘自《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作者[美]许倬云,江苏人民出版社,p67-68)
2.袁绍的分地盘行为
《三国志·魏志六·董二袁刘传》“顷之,击破瓒于易京,并其众。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 “必为祸始。 ”绍不听,曰: “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 ”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幹为并州,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3.关于袁绍治下邺城的资料:
“战国时期,邺就是魏国的主要城市,在西汉时成为魏郡的首府。东汉时期,魏郡规模中等,冀州的州治设在常山,所以邺城并不太重要。然而,190年,在反抗董卓之时,冀州牧韩馥移居邺城,次年袁绍取而代之, 也选择了居住在邺。
邺城有城墙,东西七里,南北五里,规模约为1.6-2.3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城有七门,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东西各一门。我们应注意到,与之相比,首都洛阳的城内面积有10平方公里之大。洛阳的人口大概有50万,城墙之外都散布着居住在郊区的人口,而汉代邺城的人口则连城内都尚未填满。
在早期占领阶段,曹操带来了一些移民发展这一地区,与他曾在许建立屯田时相似。这些人口为他在新首都建立建筑、高塔、园林、水利设施提供了最初的劳动力,其后文官、将领、军队及其家属也都络绎而来。 可以推测,许多人志愿前来的目的是在新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寻找机会。
曹操一到邺城就开始建造文昌殿,其后成为了占据了城市北部大半的宫殿区的核心。而周围的区域成为了宗室、高官和其他贵姓的居住区,宫殿由正门、门道、庭院、房间组成;后来左思的《魏都赋》中描绘了其壮丽。”(摘自《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国之枭雄:曹操传》作者[澳]张磊夫,江苏人民出版社,p284)
4. 邓艾身世和口吃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邓艾是很能屯田的: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 “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 “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5. 鹿车:独轮车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机械发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刘仙洲教授在其专著《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做出推测, 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且创始于三国时期。但随着汉画像石中独轮车形象的发现,刘教授随即纠正了他的论述, 独轮车出现的时间点,被上推至西汉晚期,而它很可能就是史书上经常提及的“鹿车”。
《后汉书》里,鹿车的出现,往往与高洁自守的品行有关。汉光武帝开国之初,割据陇西的军阀隗嚣有意招揽名儒杜林,却遭坚拒,遂在杜林为弟奔丧时,命刺客杨贤击杀之。谁知,杨贤见到“身推鹿车,载致弟丧”的杜林,感慨一声; “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放弃了刺杀。 此外还有《独行列传》中的名士范丹(一作范冉),因汉桓帝时党之争寄寓江湖, “推鹿车,载妻子”,十余年间安贫自若。 《列女传》中的鲍宣妻也甘愿放弃富贵活,改换短布衣裳,与鲍宣“共挽鹿日乡里”。
在史籍的相关注疏中,后世学者几都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的记载--“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相对于肥牛壮马牵拉的豪华大车,将体量窄小的独轮车称作鹿车,这恐怕是时人的一种雅趣。文人对鹿车似乎有着别样的情愫,甚至称之为“乐车”。究其原因, 以牛马为运输工具得额外承担“剉斩饮饲”的饲养工作,平添辛劳。而使用独轮车则不同,回到家中就可以“偃卧无忧”,这对于整日在田头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而言,真是一份小确幸的快乐了。
摘自《中华遗产·车行中国专辑》杂志2024年04期,p124-125;
6.鸠车:汉代儿童玩具车
汉画像砖上,还经常能看到儿童拉着一辆小车玩耍的场景。两轮之间立着一只鸟。那是什么车?鸠车。 宋代《宣和博古图》中记载,“汉鸠车、六朝鸠车,二器状鸤鸠(shi jiu,即布谷鸟)形,置两轮间,轮行则鸠从之”。车轮代替了鸠的翅膀,小主人跑到哪里,玩具小鸟就跟到哪里。大家都知道青梅竹马这一成语,而鸠车和竹马正是古代儿童喜爱的两样玩具。河南博物院藏汉代铜鸠车,出土于河南南阳的许阿瞿画像石。《中华遗产·车行中国专辑》杂志2024年04期,p130
7.亲亲:亲戚的意思
亲亲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魏志·曹植传》,570)
“亲亲”是称谓词,义同“亲戚”,泛指同姓(包括兄弟)及异姓,魏晋文献中屡见。如《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出曜经》卷二十:“昼夜愁戚,如丧亲亲,如失财宝。” 摘自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三国志》称谓词研究》作者马丽,p23
8.金饼
两汉时期,均将黄金作为贵金属来看待,黄金所能代表的价值是铜钱和其他价值表现形式无法比拟的。
汉代文献屡屡出现赏金的记载,也是与此相关的。《史记·平准书》记载,早在秦代,“一中国之币为二等。”即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到了汉代也沿用这一说法,只是将黄金的单位名称由原来的“镒”改为汉代的“斤”。《史记·平准书》 说:“一黄金为一斤。”《汉书·食货志》说:“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马蹄金从形制上看,有圆饼形和蹄形两种。前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汉代出土文物中也是常见之物。据孙机先生考证,金饼分大小两种:大的一般重250克左右,即一汉市斤;小的一般重15~16克,相当于前者的十六分之一,即一汉两。蹄形金又分为马蹄金和麟趾金两类。摘自《秦汉社会日常生活》作者王凯旋,中国工人出版社,p233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