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 4 章

虞临原先还有些迟疑,见对方已然开口邀请,出于礼貌,便决定应邀。

于是,他轻抚座兽脖颈,示意对方以那毛茸茸的大脑袋顶开遮蔽的繁叶,完完整整地现出了身形。

——园中二人倏然瞪大了双眼。

雅然得体的笑冻在了唇角,脸上的血色骤然褪去,二人就如被石化了般,一动不动。

这是怎么了?

虞临刚酝酿好的自我介绍腹稿被生生咽了回去,见他们态度奇怪,不禁不解。

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确信没有任何异常。

并不知他沉默背后的茫然,双方僵持了一瞬,虞临还未开口问询,便感觉到坐骑忽地变得焦躁了起来。

沉闷的咆哮从喉咙深处滚动着,圆眸里冒着野性的凶光,利爪也焦躁地刨着地面,长尾高高翘起,敌意彰显无遗。

恶戾,虎而冠者也。

——观这桀骜不驯、威猛健武之姿,任谁都能认出这分明是头成年硕虎!

虎露出凶恶姿态后,二人就如突然被烫到了一样反应过来,骤然吐出了刚刚一直屏住的那口气。

即使理智上清楚这样做意义不大,也还是往后缓缓退了几步。

他们并非未在书中读过有壮武之士力能搏生虎的故事,也从些不可信的杂记书中阅览过关于“御虎”的描述。

可猝不及防下亲眼目睹这一幕,还是叫人震愕不已。

不知定格了多久,他们才艰难地将视线从它身上移开,将视线转投向这位若无其事地骑着头野生猛虎的奇人:“你——”

虞临蹙眉,微微垂首,在它那龇牙逞凶的脑袋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明明是温柔的训诫,但在二人看来,却透着十足警告意味。

殊不知虞临考虑到这毕竟不是体魄变异后大幅增强了的丧尸兽,力度已经放得非常轻,免得将头骨不小心打裂了。

“安静。”

他冰着目光沉声轻斥一句,刚还凶相毕露的它便一下换了张面孔。

有着斑斓皮毛的威武山君抱怨般地“呜呜”了几声,如同被训斥了的孩子一样,委委屈屈地俯下了身,尾巴也老老实实地放下了。

虞临并没有继续计较它找别的出气筒发泄怒火的狡猾,也没有长期奴役它的打算。

想到自己估计要在这里逗留一会,索性从它背上下来。

然后,他伸手捏住它那毛光水滑的后颈皮,只用单手,便似像拎一只惹了祸的小狸奴般,将它提得连本能蜷缩的后爪都彻底离了地。

虞临没注意到的是,他的随手举动,不光让旁观二人倒抽了一口冷气,也让这头斑斓巨虎露出了茫然里混着惊悚、表情如人一般丰富生动的一张猫脸。

他丝毫没意识到这个动作有多惊世骇俗,径直拎着它掂了掂,觉得分量还可以,就省了一会儿给它送点吃的作为酬劳的想法了。

他将呆滞的大猫顺手放下,顺手揉了一把它那毛茸茸的圆耳,低声道:“去吧。”

虎却未立即离去,而是浑身毛发炸开,似被冻结了般僵在原地,一动不动。

这是怎么了?

“不想走吗?”

虞临不解地看了它一眼,正准备重新将它拎起来检查下,它便条件反射地往后退了几步。

在那瞳孔大方的虎眸里,倒映着这个恐怖二脚兽微微歪头的表情。

在他有下一步动作前,它终于领悟过来,头也不回地窜入了深林。

——天知道它怎么会这么倒霉,在巡视领地的快活日常里都能遇到这么个煞星!

话说三国时期大家真的很重视颜值的,光家世好学识好还不够,比如王粲和谯周(这位的尊容连诸葛亮都忍不住笑了),具体见注释。

注释:

1.王允在迁都时保住了大量的兰台图书,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摘录如下:

初平元年,代杨彪为司徒,守尚书令如故。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时董卓尚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臣主内外,莫不倚恃焉。

2.蔡邕赠书数车给王粲以及刘表将女儿嫁给王粲族兄王凯的事出自《三国志?钟会传附王弼传》注引《博物记》

《博物记》曰: “初,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凯生业,业即刘表外孙也。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粲。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粲子与焉;既被诛,邕所与书,悉入业。业字长绪。位至谒者仆射。子宏字正宗。司隶校尉。宏,弼之兄也。 ”

王粲家世显赫出自《三国志·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3.谯周(《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

裴注里提到他与诸葛亮的初见:“《蜀记》曰: “周初见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请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

4.太学石经即熹平石经,现存残碑数块:

《后汉书·蔡邕传》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5.出现的词出自《梁父吟》:汉代乐府歌曲名。属于《楚调曲》中的一首。歌唱时用笙、笛、节、 琴、筝、琵琶、瑟七种乐器伴奏。《乐府诗集》卷四十-载有题名为诸葛亮所作的《梁父吟》歌词一首:“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 文能绝地纪。一朝被逸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6.《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恶戾,虎而冠者也

7.搏虎故事:《淮南子·缪称》说到有能“手搏虎,而不能生也”的情形,高诱注“力能搏生虎”,“力能杀虎”。《汉书·匡衡传》颜师古注:“《诗·郑风·太叔于田》之篇日: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扭,戒其伤汝。’袒,肉祖也。暴虎,空手以搏之也。公,郑庄公也。将,请也。叔,庄公之弟太叔也。狃,也。汝亦太叔也。言以庄公好勇之故,太叔肉祖空手搏虎,取而献之。国人爱叔,故请之日勿为之,恐伤汝也。

8.御虎之术:

《西京杂记》卷三,东海人黄公有“御虎”之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徐登》:“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说,道士赵炳能“以气”“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

9.关于东汉时期南阳郡的虎患记录:

《汉书·宣帝纪》:元康四年, “请都获白虎”。又法雄任南阳太守期间,“永初中,多虎狼之暴”。 北外,《太平徊览》卷□□一引《风俗通》:“呼虎为李耳,欲说虎本那中庐李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南阳、南郡地方多虎。可能是当时的事实。然而这一传说也可能是通往南阳、南郡的武关道上虎患严重的反映。

《后汉书·周燮传》说“南阳冯良”的故事:“良字君郎。出于孤微,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妻子求索, 踪迹断绝。草中有败车死马,衣裳腐朽,谓为虎狼盗贼所害,发丧制服。积十许年,乃还乡里。”1冯良“即路慨然”,弃职出走,有“坏车杀马,毁裂衣冠”的举动,其妻因“踪迹断绝”,“求索”不得, 看到“草中有败车死马,衣裳腐朽,谓为虎狼盗贼所害”,于是治丧。 可知当时南阳地方道路行人“为虎狼盗贼所害”是常见的情形。

摘自《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王子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323-324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貂珰

臣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混在三国当武将
连载中放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