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寡嫂杀弟案(上)

只是这两天官府封锁了现场,水坊街拦着不让外人进,施云澜几次想溜进去都差点被抓住。

好险给她安个同伙罪名。

好在群情激奋,百姓要做生意,不得已又给放开管制。

施云澜出了门,随处听见有人在议论:“这柳氏平日见着不像那般毒妇,怎的勾引不成反倒害人性命?我听说那刘小弟的冤魂可终日都在刘家哀叫!”

有三十人妇挎着篮,神色厌恶:“我家那口子最爱上她那儿买两块豆腐,都是做豆腐的,怎么不去张家李家的嫂子那买?要我说,这娼妇平日温温柔柔的卖什么豆腐,指不定私底下干甚勾当!”

“她王婶,你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刘小弟一日到晚不见什么正形,不也讨得你们这群女人欢喜?现在好了,人死了还不消停,弄得大家走路都得绕着走。”

做小工的可不乐意,这刘小弟一张好嘴没少招揽生意,自己的心上人也对其暗送秋波。

“人家家里有豆腐铺子,还有地宅,长得也好脾气也好,还勤快,干什么要惦记那老女人,要我说就是那柳氏学金莲,惦记自己小叔子,没准她男人就是这么被她逼走的!”

王婶帕子一甩,没好气的砸人一脸。

众人接连附和。

突然有人道:“要说那冤魂,你们可还记得十三年前那桩失踪案……”

说出这话的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说出了什么,众人具面色惊恐,好像触碰了某种禁忌。

这舆论形式可对柳巧姐不利,莫说是摊上女子清白大若天的古代,就连现代女性一旦摊上了黄谣,不舍得一身皮也落不着好。

好像一旦扯上了性之一字,女子就该落一下乘。

施云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到最后,浑身一震,如果自己没有记错,在寒山寺里的人就提到了一句苏州十三案。

看来自己来苏州,算是做对了。

这些时日她早已把这几条大街小巷摸个透彻,只是没想到还出了刘家小弟冤魂缠绕的事。

但是舆论弄人,现代可知不科学,古代可不管你这个那个。

刘母为了让柳巧姐杀人偿命,居然索性住在了衙门门口,官府那边撵不走人,已经在着手开堂,柳巧姐被押在牢狱六日,不给洗漱只给米汤,人已经快要没个人样。

公审之日在即,如若今日找不出翻案证据,明日开堂,柳巧姐必死无疑。

刘家是标准的前面是店后面是院的制式,而柳巧姐和其丈夫刚刚新婚不久,刘家大哥就出了事,所以并未分家。

所以柳巧姐,刘家小弟,刘母三人,是住在一个院的。

而刘家豆腐卖的再好,人又能吃得了多少豆腐,还能天天吃豆腐不成?所以刘家占地也就那么点,古代百姓家里都是土砖房,隔音差。

人死的动静这样大,刘母当真听不见动静吗?

除非,她是在装聋。

刘家豆腐在水坊街尽头的槐树旁,每到槐花盛开之时总要和隔壁李家争吵其归属,性子极为霸道,为点槐花都要和邻居闹得不可开交的人,性子可不绵软,自是也不会害怕。

那么她肯定是在偏袒,偏袒谁呢,总不可能是死了丈夫的柳巧姐吧。

“你这乞丐,柳巧姐都被抓走了,干什么还来这儿?那狸奴都不见踪影了,你还来?”

一道语气不善的话打破施云澜的沉思,她一看,正是这隔壁卖绣花帕子的李婶。

这李婶家里还算富裕,最爱吃点晒干了的南瓜子,站在铺子里同人唠嗑,只对自己隔壁这家人没甚好脸色,就连柳巧姐在她眼里也只剩个傻。

“婶子,我这不是听说刘家出了事,弄得人心惶惶,我一介乞丐四海为家倒也还好,可怜你这好好做生意的,隔壁死了人,才是倒霉。”

施云澜唏嘘不已,模样倒像是颇为李婶思虑,共情力极强。

这话也当真说到李婶心坎了里,可不嘛,她好好做生意的,此事一出弄得水坊街封了多日,好不容易放开,人都绕着这里走。

要不是这铺子是她自家的,就这些时日的收益,包管吃了上顿没下顿。

她脸色一缓:“你这后生倒也通事,这隔壁一家剩下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刘家大哥还像样,可惜早就死了,也就柳氏傻得很,不和离,在刘家守着受尽磋磨。”

“前天夜里下了雨,第二天生意不好,柳氏早早收了摊,其余和往日一样,就是刘氏那泼妇傍晚突然又同我吵上一架,非不让我家小儿去摘槐花!”

“平日大人不让也就罢了,突然小孩子摘点甜甜嘴都不让,才叫人恶心!谁知第二天就出了这种事。”

“现在好了,刘家的人死了也不消停,每晚没完没了的在那嚎,弄的人烦死了。”

施云澜捕捉到关键信息,心跳一跳:“这刘小弟冤魂诉苦,居然所言非虚,婶子,你们住这般近,可受苦了!”

再一道:“就是不知这‘冤魂’可有曾显现,要是能上公堂说个清楚,也好早日还水坊街一个太平。”

那李婶更是烦了:“我小儿子是个顽皮的,这两天晚上非要看个真切,往那槐树上一扒,居然也真顺着声音看见了一道极快的黑影。”

“可怜我儿被吓的,接连两日去不了学堂。”

再多的也问不出来了,施云澜拜别李婶,转身走到后边,寻思也爬上槐树看个仔细呢,可这水坊街如今也到底还是有人。

还没等她动作,就有人凑过来想看热闹。

“果然,国人这看热闹的热情不论在何时都不消减。”

施云澜暂且打道回府,但未曾死心,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整理着手里的现有信息。

刘母那天的行为反常,刘家小弟一直并未婚娶,柳巧姐留下的男子布条,刘家终日的鬼叫,还有,消失的狸奴。

只是她上辈子只是个律师,破案能力到底还是差了些。

好在还有施二小姐临走赠给自己的能力,如果能找到见过那晚情形的动物,亲眼见个真切,那么这刘家什么名堂也能推个透彻。

是夜,她换了身黑衣窄袖,踩了双软底布靴,挑夜半三更,倒要看看这刘家闹鬼的,是人在作怪还是鬼真在闹事。

街上静悄悄的,水坊街的一切都睡了,只挨着槐树的刘家越近越能听见凄厉的动静,那声音听着便吓人,像小孩在哭啼,又像是大人在吼叫。

尤其那槐树别名鬼树招阴,在民间是通灵的信号。

施云澜踩在院墙下往里一看,刘家做豆腐的磨盘和白布还都好好的放在院子原地,半点看不出发生在这里的凶事。

她双手一撑,翻了下去,仔细打量。

刘家分东西房和堂屋,古人东房为尊,一般住得长辈,西房为卑,一般住的后辈女眷。

刘家总要避嫌,不可能让小叔和寡嫂住在一侧,所以按理应当单只有柳巧姐住在西房。

施云澜走遍了东房和堂屋,没有见着一点不正常的物件和血渍,说明案发现场均不在此,而那如哭如凄的声响也消失了,一切都静悄悄的,静的可怕。

她的心越来越沉,最后只得把目光放在了西房,柳巧姐的住所。

施云澜轻轻推开门,月光一下就从身后照进了封锁多日的小屋,屋主人是个爱干净的,东西大多摆放都井井有条,桌上还放着织了一半的绣帕。

房间内本该只有女子的馨香,而今却血臭扑鼻,桌椅床褥凌乱,却不见着血迹。

按理来说这里应当就是案发现场,但却没有见着凶器,没有凶器就不可能推翻柳巧姐罪名。

破案线索,到底在何处?

就连施云澜一开始期盼的动物,刘家也没见着一只,证据苦寻无门,事情陷入僵局。

她忽得听见门外有动静。

“鬼”来了!

施云澜走出柳巧姐屋门,冷静的左右观望。

“啊嗷——”

突然!从一旁闪现一道黑影,就这么直直冲着施云澜面上扑了过来,施云澜躲闪不及被扑了个踉跄,因而被门槛绊倒。

摔倒在了刘家小弟死去的屋子。

她动弹动弹不得,那种玄妙的感觉再度攀了上了,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施云澜视线直直对上了一摊凝固的血迹。

找到了,被藏起来的案发现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寡嫂杀弟案(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貂珰

西江的船

老实人破罐子破摔了

虐文受死遁后他们都疯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极品讼师在线翻案
连载中此风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