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棠的魂魄飘荡在这些笑话她的太监宫娥身边,她想反驳他们,她是被无耻的弘正帝拉去挡剑的。
弘正帝不止废了她的后位,还将她娘家魏国公府徐家治罪——勾结反贼之罪,徐家男子皆流放古长城为奴,女子则没入教坊司为妓。
做了孤魂野鬼的徐稚棠,常入弘正帝夜梦吓他,他不惊反喜。
她死后,尸骨成灰,装她骨灰的物件不知在谁人手中。
野地有一简陋的衣冠冢,也不知是谁人替她立的。无人祭奠她,得不到香烛纸钱的供奉,她做鬼也做得极为凄凉。
死后第三年的最后一日,她吃了一顿顶好的还魂香。
是张钤来她墓前上香。正值隆冬时节,坟头积雪三尺。他眼睫上压满寒霜,心中默言∶对你不住,汝恩甚厚,钤无以为报。
徐稚棠吃完香,舔了舔唇。有点奇怪,别人的心语她都能读懂,唯独张钤的,她连听都听不到。
听过一个小道士说,鬼是读不到吻你耳朵的人的心语的。
她没扯清楚张钤和自己的因果,白光一闪,意念模糊不清,耳边响起和尚的撞钟诵经声……
“张钤,谢谢你的还魂香,我是时候离开人世间了。”
他听不见,仰首漫天风雪,泪盈满目,仿佛感知到什么,高声呐喊∶“臣万望娘娘,永远高傲矜贵,莫向世俗低头。”
她做了一世高不可攀的棠。
*
乍暖还寒时分,徐稚棠墓前的积雪融化,千阳灿烂,墓碑上刻了一排血字——张太师义妹三品淑人徐小野之墓。
张钤,字稚奴,大昭唯一生前被加封太师的文官。
小野,徐稚棠的小名。
月漏瑶琴影野棠,陌上稚奴归不归。
这句她待嫁闺中写的诗词,她死后第三年他才读到。
她几句真真假假的戏言,他记了一辈子。
“小野喜欢稚奴哥哥。”
那时的稚奴哥哥不开窍,只喜欢读书。
“小野要快点长大,长到十五岁,问那个叫张钤的书呆子,愿意做徐家二娘子的新郎官吗?”
张钤没有立刻答她,他这小青梅的童言稚语,当不得真的。
“张钤,真好啊,我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你当了权倾朝野的首辅。我们儿时所愿,皆得圆满。”
他一时无言以对,并不记得自己儿时的心愿,反正不是娘娘口中说的这个。
“娘娘喜欢坤宁宫吗?”
“喜欢。”
“娘娘,宫墙内风太寒凉、人心更凉。臣少时有一小友,臣待她与家中小妹无异。她最怕冷,她叫小野。今日的她,对臣尽说违心之言。”
“张钤,徐小野恐怕到死都不能归家。真希望有人带她的布娃娃回她江南的家,她走不出这坤宁宫了。”
他这时方彻底醒悟过来,她从来就不喜欢坤宁宫,更不喜欢当皇后。
“陛下已恩准娘娘省亲,这时候下江南,可赏江南春,喝十文钱一碗的桃花醉。”
“桃花醉都十文钱一碗了,我记得离家的时候,才一文钱。今年江南春太晚,我等不到了。张钤,谢谢你替我向陛下周旋省亲之事。”
她向他道谢,他却没听出她话中的深意。
“张钤,蒙你关照多年,看在昔年旧友的情分上,我给你抄了几百卷经,衷心盼望你有一日,能干干净净回江南去,平平安安娶妻生子。”
“娘娘,臣万罪加身,早不知清白二字如何书写,无妻无子反倒落得一身轻松。”
世间可以约束管教他的人,已经没有了。因为……后来……娘娘……死了……
江南春至,徐小野没喝上十文钱一碗的桃花醉。
张钤倒喝得烂醉如泥,他想醉死在江南的春风里,骂了句老天爷,砸碎了小酒壶。
他对徐小野的布娃娃喋喋不休,偶尔亲亲布娃娃的耳朵,呢喃细语几句。
*
弘正帝新立的胡皇后突发恶疾暴毙,只当了十日皇后,死前还未来得及将她的居所迁至坤宁宫。皇帝大发雷霆,下旨杖杀承乾宫内服侍过胡氏的所有宫人。
一日,弘正帝召内阁首辅张钤入宫议事。
弘正帝正在殿内御案后观画,画中红衣少女明眸皓齿、玉颈上戴着一顶悬莲花玉的项圈。
对于画中人的身份,伺候皇帝的近侍众说纷纭。有说这是孝仁皇后的画像,她闺名中有一个“荷”字,悬戴莲花玉。有说这是废后徐氏的画像,徐娘娘出阁前是大昭最明媚洒脱的女郎,她爱穿红衣。
张钤余光扫过这幅画,想这画中人当是孝仁皇后,因为弘正帝有一隐疾“看碧成朱”,碧衣到了弘正帝眼中是红衣,弘正帝辨不清这二色。
碧衣、莲花玉,皆是孝仁皇后出阁前的打扮。
弘正帝命人收起那幅画,对张钤道∶“卿知她是怎么死的?”
张钤不明所以,“陛下说的是哪位娘娘?”
弘正帝怔愣一瞬,“庶人徐氏。”
张钤∶“闭于棺内,惊惧窒息而亡。”复又补充道∶“陛下交代臣领法司追查孝仁皇后当年死因,孝仁皇后五岁能辨百草,十岁熟读医书药经,却崩于水银之毒。”
弘正帝听毕,含泪道∶“卿记错了,通医理的不是孝仁皇后。水银之毒算什么,依朕看,人心至毒。”一时怅惘,心上缺了一角,自此添了痰迷疯癫之症。
徐稚棠的尸身内也有若干水银,假如没有宫变挡剑那场祸事,水银毒发,她还是活不到二十六岁。
张钤没有向弘正帝禀说此事,陛下应当不在乎娘娘生死,何必多言?
*
皇城大火那夜,火是弘正帝放的,皇帝是张钤杀的。
“徐小野……我带你回家……”
他家乡老人说,人死前道出的最后一句话,就算喝下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轮回多少世都不会忘记。
张钤这一生,要说最遗憾的事∶一是娘娘死了,二是不知娘娘之名。
他死在她死后第四年。
那年江南春不晚,漫山遍野野棠香。
*
《昭史.奸佞传》记载∶张钤,字稚奴,号潜鳞,元湖人。举贞禧二十九年进士……为臣不忠,为子不孝,为官不仁,为兄不义……窃政弄权十数年,人皆侧目指为奸臣,后弑君自毙,死无埋骨葬身地。
他是弑君篡位的乱臣反贼,食昭禄,谋昭事,诛昭帝。大昭皇朝在他手下覆灭,宋姓皇室遭灭顶之灾。
新朝称大魏,乃徐家天下。
徐小野的那个徐。
大魏新帝追封自己的姑母徐氏为靖国大长公主、朱衣侯,并为她在《魏书》中立贤德传,《魏书》不隐徐氏之名,而直书“徐稚棠”三字,史官落笔歌功颂德,依据张钤所作《祭二娘子文》,书她生平德行事迹,极尽溢美之词。
翻修被焚毁的坤宁宫时,工匠掘出半只布娃娃,从布娃娃里掉落一张小金牌,上面纂刻了徐稚棠三字,名字后接着刻了一排小字,是徐稚棠的生辰八字。
新帝见到这只布娃娃后掩面而泣,“今见姑母心爱玩物,不见姑母,朕心难安。”
新帝下旨搜寻天下画师,为其姑母画像,成画后皆不入帝眼,斩三百零九名画师于午门。
一僧入宫献画,新帝展画阅,画中留白处题词曰“稚棠疏影,赊半缕春风。玉钤金印,赚一江秋霭”。张钤在僧人那里存了三百多幅这样的画像。
这两句词也在张钤所作的《祭二娘子文》中出现过,他无意间落笔书过她名,却不知“稚棠”二字原是她名。
新帝抚案笑道∶“观此佳画,仿若姑母音容笑貌宛在。禅师法号如何称呼?”
僧拜答∶“无号野僧,贫僧皈依前乃旧朝张太师门生。张太师让贫僧转告陛下,当年陛下姑母抱陛下赏灯那夜的灯谜谜底是——“日月同辉,岁岁清宁”。
新帝顿悟姑母良苦用心,发愿开创清平盛世,不禁女子读书为官。
*
她做了一世大昭的皇后,终入魏书,流芳千古。
而他之恶名,独留昭史之上,遗臭万年。
他在昭史上遥遥望,相见无期。
她在魏书中慢慢等,从不回首。
“张钤,你看,后世千千万万人知我徐稚棠之名,唯独你不知,多傻啊你,和徐小野一起死在了旧朝。”
可惜,她没来得及,和他说这几句话。
“娘娘,你我之名已隔一段无法跨越的天堑。”
“娘娘,臣若苟且偷生于人世,活到大魏新朝寿终正寝。八百里黄泉路上,臣再见义妹徐小野,恐怕她都认不出臣这个老头子了。”
“娘娘,臣希望在徐小野眼中,永远是臣风华正茂之年。”
可怜,他的心声,她永远听不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弘正年间.前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