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羡慕的,跟你一样被抓到土匪窝了。”葛潇潇不太明白她的话。
“虽然你作男子打扮,但我听得出你是女子。”谢琦贞顿了顿,神色认真,“我羡慕你可以读书,羡慕你们关系这般好。”
葛潇潇愣了一瞬,问她:“你看模样也是大家闺秀,难道不曾识文断字?”
“家中父母经商,我只读过两年书粗浅认识一些字,曾跟着表哥读过四书,后来大了要避嫌。母亲说我是女儿家,将来要嫁人相夫教子,不允我读杂书,叫我多读《女戒》《女则》《女论语》之书。”
听者谢琦贞的话,葛潇潇的火罐子又被点燃了,“四书五经于女子而言是杂书?真是荒谬。”
“令尊令慈有些短视了。”梁其文补充道。
谢琦贞压下心中羞耻才说出这些话,听了他们的话更加难堪,再次把脑袋埋进胳膊里。
葛潇潇用胳膊肘轻轻推了下冯久年,示意他说两句安慰谢琦贞。
冯久年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其实我的妹妹们也是这样的,不受重视的庶女只要略略识字即可。在京城尚且这般,何况郦城?”
瞥见谢琦贞有擦眼泪的动作,冯久年心中沮丧,这次又没安慰到。
三个学生把谢琦贞逗笑又弄哭,此刻三双眼睛向他求救,元襄之一脸无奈,只得收拾“烂摊子”。
“读书是为明理辩是非,许多人读一辈子书满口之乎者也,若说他们做到书中‘仁义、礼、智、信’了,不见得。读书只是一种方式,通过学习前人的智慧去为人、做事。姑娘家中经商,想必早早听闻商人重诺守信,这可是最先在书中读到的?”
元襄之抛出一个问题。
问话之人是他们的先生,师者问不敢不答,谢琦贞鼓起勇气:“不是。幼时父亲曾带我去店铺中巡查,也曾带我去谈生意,他们签字画押时我就在旁边。父亲见我看得认真,叮嘱我做生意诚信是天……”
最后几个字她说得很慢,像是在思考。
“先生,我明白了。”
“姑娘有好学之心,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不必妄自菲薄。若想学,世间处处有学问,不拘泥于书院、书册。”
元襄之娓娓道来,激励人心仿佛甘霖浸润干涸土地。
谢琦贞豁然开朗,眼神变得坚定,她朝元襄之道谢。
三个学生同样用崇敬的眼神望着元襄之,钦慕之情溢于言表。
谢琦贞慢慢靠近,跪坐在离他们三步远处,小心翼翼地问:“敢问先生,女子读书不易,那您这位女学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在书院读书吗?”
“若是令尊令慈愿意使些银钱,京中有女子书院,可供姑娘选择。”梁其文插嘴道。
明德书院的入学考试刁钻,以谢琦贞的目前才学是考不过的,即便进去了这种性格也会被欺负,不如去女子书院受益更大。
元襄之赞同地点了点头。
谢琦贞再一次道谢。
这时,葛潇潇贴到她身边,与她搭话:“听说你姓谢,不知如何称呼?”
“琦贞,谢琦贞。”
“我叫葛潇潇,瞧着我们差不多大,我十四了,你呢?”
“我笄礼刚过,托大当回姐姐。”谢琦贞回答得甚是乖巧。
“这位是我们先生,姓元。这两位是我同窗,高些的是梁其文,白些的是冯久年。”葛潇潇一一向她介绍。
“诸位有礼。”谢琦贞站起来行礼,特意向元襄之行了长辈礼,元襄之侧身避过,略颔首示意。
一番介绍后,大家便相识了。
可是,他们三人很好奇花魁姐姐与谢琦贞到底“密谋”了什么,二人身上好似有许多秘密。
葛潇潇朝梁其文使眼色,暗示他去问问情况。
梁其文假装没看到,葛潇潇又转向冯久年,冯久年皱眉诧异,似乎在说他也不行啊。
葛潇潇怒视这两个没用的同窗,只好再次出马,一番姐姐妹妹的亲热交谈后,谢琦贞只让他们相信红筝是好人。
“诸位放心,我舅舅是郦城知府,定会剿灭土匪带大家平安回去的。”谢琦贞语气坚定,向众人保证。
没打听到想要的结果,葛潇潇心不在焉地应声,又想起午间过来送饭的红筝,终是发出感叹:“那花魁姐姐真是漂亮。”
谢琦贞:“我第一次见红筝姑娘是在舅舅寿宴上,听说荣安郡王带她来献舞,表哥带我偷偷去看她。”
“我们刚走出正堂没多远就迎面撞上她,她扶了我一把,腊月风寒,我裹着狐裘尚觉得冷,她只穿一件单衣,手臂、脖颈都遮不住,扶住我的手也滚烫得厉害,一看就是得了风寒,可她病得这样严重还要听荣安郡王的命令去跳舞……她很温柔,也很可怜,与爹娘同我说的很不一样。”
谢琦贞拉着葛潇潇的手,眼神真挚。
“原来你们还有这样故事。”葛潇潇摸到了谢琦贞手上的镯子,略一摸索,猜到手镯上有机关,“既然他们有剿匪计划,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主动出击。”
两个小姑娘商量着起劲,梁其文听不下去,浇了冷水。
“你们当土匪脑子里装得是浆糊吗?一路人马在众目睽睽之下绑走红筝姑娘,吸引黑甲侍卫和观众的视线,另一路人马走水路趁乱抓走这么多人质,如此缜密的布置,必是精心谋划,这一招声东击西用得很妙,是吧,葛潇潇?”
葛潇潇细细回忆,说道:“没想到你小子居然摸清楚土匪的战术了。”
梁其文避开她想要拍自己肩的动作,轻哼一声,道:“先生课上讲过。”
“可是,当务之急是要想出应敌之策……”
“我们听先生的,先生神通广大肯定有办法。”
一顶高帽猝不及防戴在头上上,元襄之假意咳嗽两声,慢悠悠道:“你们也看出来了,先生我体弱多病,力不从心呐。”
冯久年不假思索:“先生,您不用出力,出主意就好。”
元襄之压下怒火:“冯久年!”
其余三人深吸一口气:“冯久年(冯公子)!”
透过窗户缝隙,元襄之得见一丝天光,无奈道:“凡事顺其自然——且等风来。”
随后靠墙闭目养神,眼不见为净。
有些后悔带他们几个出来了,当初院长劝了他许多时日,才劝动他带学生游学,他只期盼此行能够平安顺利,不料麻烦会自己找上门,今日是进土匪窝,明日呢?后日呢?
不行,不能浪费这次机会。
片刻后,元襄之睁眼,嘴唇微动:“不如用此次绑架作考题,潇潇为官府一方,其文为土匪一方,久年为人质一方,允许私下合谋,回城后安排对练,胜者得第一枚玉佩。”
三人脸色大变。
糟糕,好不容易岔开的话题被先生拉回来了。
于是,三人默默沉思。
明德书院每年会统计学生得到的玉佩数量,前十名者可在年末参与京城书院大比,这是扬名的大好时机。以往只有每科前三名可以得到玉佩,而这次游学,先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发玉佩,得到玉佩的几率要高许多。
他们虽然不清楚元襄之手里有多少枚玉佩,但是名额只会在他们三人中产生,于是三人思考一会儿后开始互相试探。
周围有孩童被他们吸引,凑近给他们助威。
谢琦贞自是不例外,率先加入葛潇潇阵营,悄悄告诉她知府衙门的兵力,以及之前官府与盘龙帮打交道的情况。
昨晚“人质们”哭了一夜,现在他们终于不再害怕,甚至大着胆子和学生们一起玩。
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元襄之放松下来,渐渐睡着了。在阳光照不全的柴房内,他难得好眠,一直睡到黄昏。
这此来送晚饭的,只有午时那个瘦小少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相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