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半雪并未点明那位朱姓大员的名讳,但宋怀州此前已经暗示过泄题人就出在四位考官之中,皇帝不用猜也知道这人是谁。
黎靖北听完不置可否,懒散地抿了一口酒,沙哑的嗓音都被甘甜的琼浆润得清透了一些,他突然问:“范乔是怎么死的?”
宋怀州:“系死于钝器击打后脑所致,”他顿了顿,“可昀磊却说是他让人下毒杀害的。”
唐璎了然,想来宋怀州也发现了范乔的死法和李胜屿的供词有所出入,故此才来莳秋楼查探,看他是否受了谁的威胁。
姚半雪适时补充道:“范大人去世时,李翰林与其亲信楚舍皆在柳园听戏,有许多人可以证实。”
这话无异议于直接替李胜屿洗脱了杀害范乔的嫌疑,宋怀州朝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见此,唐璎忍不住在心里对姚半雪翻了个白眼:得,堂审上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这会子倒是上赶着讨好了。
许是她脸上的嫌弃之色太过明显,黎靖北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转而问起宋怀州:“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朱青陌参与犯案的证据么?”
这宋怀州却是不知道的,他有些尴尬地看向唐璎,似乎觉得她能给出什么独到的见解。
收到宋怀州求助的目光,唐璎略带无奈地解释道:“府署的同知大人告诉过草民,乡试三场考试的出题人分别是——第一场朱大人,第二场宋大人,第三场两人共同协商出题,其他考官辅之。”
她吸了吸鼻子,“由于出题人是宋、朱两位大人,草民便首先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二人身上。”
说完,唐璎略带歉意地看了宋怀州一眼,见他面色宽和,心中舒了一口气,正色道:“宋大人先前屡次替李翰林开脱的行径确实很可疑,可李翰林伏法后,您誓要将幕后之人追查到底的那般态度又打消了草民的疑虑。”
其实自从宋怀州那日凉亭内赠她青云簪起,她就再也没有怀疑过他了。他说“你这样的人才该平步青云”时,目光赤忱而坦荡,令她至今难忘。
“当草民将泄题人的嫌疑套到朱大人身上后,一切都有据可循起来。”
见众人都没有打断她的意思,唐璎继续道:“首先,当钦差大人询问众人对此案的看法时,朱大人首先站出来猜测江临的死或许同嘉宁十七年曲尚书的死有关。曲尚书固然参与了嘉宁十四年间的科举受贿案,且死亡地点恰巧也在云盛楼,可他的死却是因前太子洗马的一己私欲造成的,与舞弊受贿无关,是以草民认为,朱大人的那番猜测似有将调查方向往歧路上引的嫌疑。”
黎靖北看向她的目光深浅不定,唐璎垂眸,不欲与她对视。
“再者,孙大人将蒋、封二人的稿纸从贡院调出来后,草民用雪碱水在每张纸上都还原了一下,随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二人只有第一场和第三场用过的稿纸上印有李翰林的字迹,第二场的稿纸上却没有。李思大人曾说过,封嗣在第二场开考前并未携带酒囊进考场,如此便说明,两人在第二场考试时并未作弊。”
唐璎放下玉箸,饮了一盏清茶润了润嗓子,“用阿魏水作掩饰来将雪碱水带进考场的做法本就十分冒险,若是场场如此,见的人多了,容易招惹上更大的怀疑。因此,草民推测,朱大人应当只是将自己的那份试题在出题前就透露给了李翰林,至于宋大人的那份,他无从知晓,可是由于李翰林是宋大人的学生,对宋大人的出题风格多有了解,考前一个月,他再对两人临时辅之,蒋、封二人高低也能答个七八成左右。”
“至于第三场由宋、朱两位大人联合出的策问题,朱大人与在宋大人商讨时稍加引导,事后决策出来的题目,五道至少能蒙对两三道,加之李翰林又了解宋大人,最后落在稿纸上的答案,不说完全切合考题,却也能能给蒋、封二人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她知道黎靖北在看她,她却不想抬头,总结道:“有了第一场的确切答案,以及第二场、第三场十之**的提示,稍微有点文学素养的人便能名列前茅,更何况蒋、封二人并非完全的草包,他们虽然没有成为元亚的资质,却也是过了院试的,多少有些底蕴在身上。”
“原来如此。”
听完她的分析,黎靖北和姚半雪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早有预料一般,宋怀州却恍然大悟,随即露出赞许的目光,“寒英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慧,若不是你,蒋其正、封嗣、焦毕伦之流恐怕至今仍逍遥法外。”
唐璎听的出来,宋怀州有心向皇帝引荐她,心下不由有些感激,虽然她并不需要。
黎靖北听完他的话,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她身上,“听宋卿的意思,这位‘章’仵作很有能耐?”
被他灼热的视线直勾勾地盯着,唐璎心里有些不舒服,垂首谦逊道:“宋大人过誉了,以上不过是草民的臆测,朱大人泄题的罪名还要等找到了佟敏才能确定。”
宋怀州却说她太过谦虚,而后把她如何说服封嗣、揪出焦毕伦的“战绩”向黎靖北细讲了一遍。
“确实有些能耐。”黎靖北听完,看向她的眼神带了点玩味,薄唇微启:“章仵作这样的人,留在维扬怕是屈才了,不若朕封你个照磨所都事当当如何?”
皇帝这话一出,不说唐璎,连姚半雪都有些吃惊。宋怀州则激动得满脸通红,似乎比她本人还高兴。他赶紧拽了拽唐璎的衣袖,低声提醒道:“寒英!还不快跪下谢恩!”
唐璎却迟迟不肯动。
正七品的照磨所都事,官虽小,却好歹是个京官,按理来说这肥差怎么都轮不上她这样的小吏,她是该感到荣幸的。只是当官的弊端也不小,先不说女子为官的不易,师父的案子不解决,她一日都不会离开维扬,更何况她若是真做了京官,免不了要经常同这前夫打交道…
黎靖北见她始终不肯表态,心头一空,不由自主地抿紧了嘴唇,内心满是苦涩。
她会拒绝的吧...他说这话不过是想留住她罢了,可她哪里还肯再为她停驻呢?
他定了定神,忍住胸间痛意,微微一笑,“不急,你再考虑考虑吧,过几日再给朕答复。”
这话给她留了拒绝的余地,如此,她再推脱便显得有些不像话了。
唐璎敛眉, “谢陛下。”
黎靖北颔首,示意喜云将桌上的残羹冷炙撤下去,转而肃容道:“康娄。”
话音方落,门外跑进来一个浓眉大眼的侍卫,“臣在!”
“告诉孙少衡,让他务必寻到佟敏,彻查朱青陌!”
“是!”
康娄离开后,唐璎却有些意外:昨日堂审休憩时,孙少衡曾特意将他喊到偏殿,叮嘱她查到李胜屿即可,不要再深入了,她当时还以为黎靖北想要包庇什么人,可从今日黎靖北对此事的态度来看,他应当只是利用了朱青陌,在得到想要东西的后,又将他当作棋子弃掉了。
她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利益关联,但能肯定的是,黎靖北肯动朱青陌了,师父和江临枉死的冤屈也终于能得到伸张了,心中一松,不由有些鼻酸。
黎靖北吩咐完,同姚半雪和唐璎道:“朕还有事要同宋大人商议,两位查案辛苦了,早点回去歇着吧。”说罢,他妖冶的锐眸又转向唐璎,“章仵作,莫忘了过几日给朕答复。”
------预收文《瑞麟》--------
【口蜜腹剑王姬vs.白切黑谋士】
姬瑞为西伯独女,幼时习得卜算之法,一时声名鹊起。
彼时昏君当道,重刑厚敛,世人皆以为她要用这神机妙术来辅佐君王、拯救苍生,姬瑞却要助父亲称王。
某日,她替父亲卜了一卦——西岐之主若想为君,还需四位贤臣辅佐之。
很快,她找来了那四人,唯有一个名叫南宫子的不肯就范。
姬瑞便以财引之,以身诱之,那公子皆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她只能谎称其为谦卦的持有者,他日若非择良主而栖,便不可善终。
此言一出,那人竟似有惧,竟乖乖答应了做她父亲的幕僚。
可随后她便发现,那南宫子虽然长得俊俏,却生性狡诈,心思敏锐,还偏要作出一副光风霁月的坦荡的模样,勾得无数西岐贵女为其倾心,甚至频频以身诱之。
还真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本着留住人的心思,她也日日对他嘘寒问暖,夜送羹汤,贴身起舞,可此人完全不为所动。
*
数年后,西伯被囚于羑里,姬瑞欲独身前往朝歌谈判,这伪君子竟要求与她同往。
此行前路坎坷,生死未卜,途中伪君子身负重伤,又逢其父亲去世。
大悲之下,姬瑞难免有些动容,便郑重道了句——“你若愿意,我愿成为你的家人。往后棠棣之华,情同手足。”
那日,他将她凝视了许久,眸色幽沉。
*
时移势易,斗转星移。
殷商覆灭,西歧崛起。
南宫子一路跟随西歧的新王开疆拓土,成了歧周权势极盛的开国良将。
某日祭礼结束。
伪君子僭越地将她按压在供桌上,深情凝视着她,嘴里嘟囔着,“想和王姬跳贴身舞。”
饶是知道他饮了酒,姬瑞心里依旧有些发慌,不由急斥道——
“南宫子!我们不是......家人吗?!”
伪君子温柔地摩挲着她的鸦发,眼神玩味地“嗯”了一声,“内人也是家人啊。”
预收文指南:
1.1v1,he,架空商末周初,没有封神之类的奇幻元素
2.女主为虚构,历史上的周文王没有女儿,考据党勿入
3.女主性格比较多面,做事带有目的性,别把她当好人
可能会有人会质疑女主一个小吏为什么能不参加科举就被封官,这确实很不寻常,但是明朝洪武年间也的确存在这样的先例。根据百家讲坛的《大明御批案》记载:洪武年间有一个名叫吉原的淮安山阳人,出身不显,文化水平也不高,却因为处事厚道被百姓推举为里老人(受理一里诉讼的人,并不是官职)。当时军卫的指挥使抢占民地,知府同流合污,这个里老人却能不畏强权,站出来秉公执法,朱元璋知道后十分欣赏,直接封了他做正五品的常州府同知。
另外,怀舟是宋怀州的字,不是typo哦
最后!!!顺利的话今晚就入v,零点会有大肥章,睡的晚的姐妹们欢迎来捧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十九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